同記載氣壓和溫度狀況的氣象報告相比,這種不是為這個或那個資本編製,而是為貨幣市場上現有的資本即整個借貸資本編製的記載利息率狀況的證券交易報告,其準確性毫不遜色。 在貨幣市場上,只有貸出者和借入者互相對立。 商品具有同412一形式——貨幣。 資本因投在特殊生產部門或流通部門而具有的一切特殊形態,在這裡都消失了。 在這裡,資本是存在於獨立的價值即貨幣的沒有差別的彼此等同的形態上。 特殊部門之間的競爭在這裡停止了;它們全體一起作為借款人出現,資本則以這樣一個形式與它們全體相對立,在這個形式上,按怎樣的方式使用的問題對資本來說還是無關緊要的事。 如果說產業資本只是在特殊部門之間的運動和競爭中把自己表現為整個階級共有的資本,那末,資本在這裡現實地有力地在資本的供求中表現為整個階級共有的資本。 另一方面,貨幣市場上的貨幣資本也實際具有這樣一個形態,在這個形態上,它是作為共同的要素,而不問它的特殊使用方式如何,根據每個特殊部門的生產需要,被分配在不同部門之間,被分配在資本家階級之間。 並且,隨着大工業的發展,出現在市場上的貨幣資本,會越來越不由個別的資本家來代表,即越來越不由市場上現有資本的這個部分或那個部分的所有者來代表,而是越來越表現為一個集中的有組織的量,這個量和實際的生產完全不同,是受那些代表社會資本的銀行家控制的。 因此,就需求的形式來說,和借貸資本相對立的是整個階級的力量;就供給來說,這個資本本身整個地表現為借貸資本。 這就是為什麼一般利潤率同確定的利息率相比,表現為模糊不清的景象的一些理由。 利息率的大小固然也會變動,但因為它對所有借款人來說都一樣地發生變動,所以它在他們面前總是表現為固定的、既定的量。 象貨幣的價值雖然發生變動,但並不妨礙它對一切商品來說都具有相同的價值一樣;象商品的市場價格雖然每天發生波動,但並不妨礙它逐日被記錄在行情表中一樣,利息率的變動也不妨礙它作為「貨幣的價格」有規則地被記錄下來。 這413是因為資本本身在這裡是在貨幣形式上作為商品提供的;因此,它的價格的確定,和一切其他商品的情形一樣,就是它的市場價格的確定;因此,利息率總是表現為一般利息率,表現為這樣多的貨幣取得這樣多的利息,表現為一個確定的量。 相反地,利潤率甚至在同一個部門內,在商品市場價格相等的情況下,也能夠由於各單個資本生產相同的商品時的條件不同而不同;因為單個資本的利潤率不是由商品的市場價格決定的,而是由市場價格和成本價格之間的差額決定的。 這些不同的利潤率,只是通過不斷的變動,才能夠先是在同一部門內,然後在不同部門之間達到平均化。 (為以後整理而作的備註。 )信用的一個特殊形式:我們知道,在貨幣作為支付手段而不是作為購買手段執行職能時,商品被讓渡了,但它的價值要到以後才實現。 如果支付要在商品重新賣出以後才進行,那末,這次賣就不是表現為買的結果,而是相反地,買通過賣而實現。 或者說,賣成了買的手段。 ——第二,債權證書,票據等等,成了債權人的支付手段。 ——第三,債權證書的互相抵銷代替了貨幣。 414 第二十三章 利息和企業主收入 我們在上兩章已經看到,利息最初表現為、最初是、並且實際上始終不外是利潤即剩餘價值的一部分,這部分是執行職能的資本家,即產業家或商人,在他不是使用自有的資本而是使用借入的資本時,必須支付給這個資本的所有者和貸出者的。 如果他只使用自有的資本,利潤的這種分割就不會發生;利潤就會全部歸他所有。 事實上,如果資本的所有者親自把資本用於再生產過程,他們也就不會參與決定利息率的競爭。 這一點已經可以說明,利息的範疇(沒有利息率的決定,就不可能有這個範疇)同產業資本本身的運動無關。 「利息率的定義可以表述為:它是貸出者同意接受的、並且是借入者為在一年內或任何一個或長或短的期間內使用一定數額貨幣資本而支付的比例金額……如果資本的所有者親自把資本用於再生產,他就不能算在這樣一種資本家裡面,這種資本家和借入者人數之間的比例決定利息率。 」(托·圖克《價格和流通狀況的歷史》1838年倫敦版第2卷第355、356頁) 事實上,只有資本家分為貨幣資本家和產業資本家,才使一部分利潤轉化為利息,一般地說,才創造出利息的範疇;並且,只有這兩類資本家之間的競爭,才創造出利息率。 比較一下控股股東發債券和擴股的損失和獲益。 發行淨資產溢價。 只要資本還在再生產過程中執行職能,——甚至假定它為產415業資本家自己所有,因而無須償還給貸出者,——資本家以私人資格支配的,就不是資本本身,而只是他可以作為收入來花費的利潤。 只要他的資本還作為資本執行職能,這個資本就屬於再生產過程,就固定在這個過程中。 他雖然是它的所有者,但只要他把它用作資本來剝削勞動,這種所有權就使他不能按別種方式去支配它。 貨幣資本家的情形也是這樣。 第56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本論》
第5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