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以價值轉化為市場價值為前提;當供求是在資本主義基礎上發生的時候,當商品是資本的產品的時候,供求以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為前提,因而是和單純的商品買賣完全不同的複雜化了的關係。 這裡問題已經不是由商品的價值到價格的形式上的轉化,即不是單純的形式變化,而是市場價格同市場價值,進一步說,同生產價格的一定的量的偏離。 在簡單的買和賣上,只要有商品生產者自身互相對立就行了。 如果作進一步的分析,供求還以不同的階級和階層的存在為前提,這些階級和階層在自己中間分配社會的總收入,把它當作收入來消費,因此形成那種由收入形成的需217求;另一方面,為了理解那種由生產者自身互相形成的供求,就需要弄清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全貌。 在資本主義生產中,問題不僅在於,要為那個以商品形式投入流通的價值額,取出另一種形式(貨幣形式或其他商品形式)的等量的價值額,而且在於,要為那個預付在生產中的資本,取出和任何另一個同量資本同樣多的或者與資本的大小成比例的剩餘價值或利潤,而不管預付資本是用在哪個生產部門;因此,問題在於,最低限度要按照那個會提供平均利潤的價格,即生產價格來出售商品。 在這種形式上,資本就意識到自己是一種社會權力;每個資本家都按照他在社會總資本中佔有的份額而分享這種權力。 第一,資本主義生產本身並不關心它所生產的商品具有什麼樣的使用價值,不關心它所生產的商品具有什麼樣的特殊性質。 在每個生產部 門中,它所關心的只是生產剩餘價值,在勞動產品中佔有一定量的無酬勞動。 同樣,從屬於資本的僱傭勞動,按它的性質來說,也不關心它的勞動的特殊性質,它必須按照資本的需要變來變去,讓人們把它從一個生產部門拋到另一個生產部門。 第二,事實上,一個生產部 門和另一個生產部門一樣好或一樣壞。 每個生產部門都提供同樣的利潤,而且,如果它所生產的商品不去滿足某種社會需要,它就是無用的。 但是,如果商品都按照它們的價值出售,那就象已經說過的那樣,不同生產部門由於投入其中的資本量的有機構成不同,會產生極不相同的利潤率。 但是資本會從利潤率較低的部門抽走,投入利潤率較高的其他部門。 通過這種不斷的流出和流入,總之,通過資本在不同部門之間根據利潤率的升降進行的分配,供求之間就會形成這樣一種比例,以致不同的生產部門都有相同的平均利潤,218因而價值也就轉化為生產價格。 資本主義在一個國家的社會內越是發展,也就是說,這個國家的條件越是適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資本就越能實現這種平均化。 隨着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它的各種條件也發展了,它使生產過程藉以進行的全部社會前提從屬於它的特殊性質和它的內在規律。 那種在不斷的不平衡中不斷實現的平均化,在下述兩個條件下會進行得更快:1.資本有更大的活動性,也就是說,更容易從一個部門和一個地點轉移到另一個部門和另一個地點;2.勞動力能夠更迅速地從一個部門轉移到另一個部門,從一個生產地點轉移到另一個生產地點。 第一個條件的前提是:社會內部已有完全的商業自由,消除了自然壟斷以外的一切壟斷,即消除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造成的壟斷;其次,信用制度的發展已經把大量分散的可供支配的社會資本集中起來,而不再留在各個資本家手裡;最後,不同的生產部門都受資本家支配。 最後這一點,在我們假定一切按資本主義方式經營的生產部門的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時,已經包括在我們的前提中了;但是,如果有數量眾多的非資本主義經營的生產部門(例如小農經營的農業)插在資本主義企業中間並與之交織在一起,這種平均化本身就會遇到更大的障礙。 最後還必須有很高的人口密度。 ——第二個條件的前提是:廢除了一切妨礙工人從一個生產部門轉移到另一個生產部門,或者從一個生產地點轉移到另一個生產地點的法律;工人對於自己勞動的內容是無所謂的;一切生產部門的勞動都已最大限度地化為簡單勞動;工人拋棄了一切職業的偏見;最後,特別是工人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支配。 關於這個問題的進一步說明,屬於專門研究競爭的範圍。 219 根據以上所說可以得出結論,每一單個資本家,同每一個特殊生產部門的所有資本家總體一樣,參與總資本對全體工人階級的剝削,並參與決定這個剝削的程度,這不只是出於一般的階級同情,而且也是出於直接的經濟利害關係,因為在其他一切條件(包括全部預付不變資本的價值)已定的前提下,平均利潤率取決於總資本對總勞動的剝削程度。 第50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本論》
第50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