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投在A中的資本不是700鎊,而是7000鎊,而投在B中的資本只是700鎊,那末,當有機構成不變時,資本A就會把7000鎊中的1000鎊用作可變資本,也就是每週僱用1000個工人=60000小時活勞動,其中30000小時為剩餘勞動。 但是A的每700鎊資本同B相比,仍舊和過去一樣,只推動1/6的活勞動,因此,也只推動1/6的剩餘勞動,因而也只生產1/6的利潤。 如果考察利潤率,那末A的利潤率是1000/7000=100/700=142/7%;B的利潤率是600/700=855/7%。 即使資本額相等,利潤率在這裡也不等,因為在剩餘價值率相等時,由於所推動的活勞動量不等,所生產的剩餘價值165量就不等,因而利潤也就不等。 如果一個生產部門的技術條件和另一個部門相同,但前者所使用的不變資本的要素的價值大於或小於後者,實際上也會產生相同的結果。 我們假定兩個生產部門都用100鎊作為可變資本,每週都僱用100個工人來推動同等數量的機器和原料,但是,B的機器和原料比A貴。 在這種情況下,100鎊可變資本在A推動的不變資本,比如說,是200鎊,在B推動的是400鎊。 在剩餘價值率為100%時,二者所生產的剩餘價值都是100鎊;因而它們的利潤也都是100鎊。 但在A那裡,100/(200c+100v)=1/3=331/3%;而在B那裡,是100/(400c+100v)=1/5=20%。 事實上,如果我們在兩個場合各從總資本中取出一個部分來看,那末,在B那裡,每100鎊只有20鎊或1/5形成可變資本,而在A那裡,每100鎊中卻有331/3鎊或1/3形成可變資本。 B每100鎊所生產的利潤較少,因為同A相比,它推動的活勞動較少。 這樣,利潤率的差別,在這裡又歸結為每100投資所生產的利潤量的差別,而這又是因為剩餘價值量有差別。 這第二個例子和前一個例子的差別僅僅在於:在第二個場合,既然技術基礎相同,所以A和B之間的平均化,僅僅要求A或B的不變資本的價值發生變化;而在第一個場合,因為兩個生產部門的技術構成本身不同,要實現平均化,就必須改變技術構成。 因此,資本的有機構成不同,同資本的絶對量無關。 問題始終只是:每100中有多少可變資本,有多少不變資本。 可見,用百分比計算的不等量資本,——或者說等量資本,在這裡是一樣的,——在工作日相等、勞動剝削程度相等時,會生產出極不相同的利潤量,因為它們會生產出極不相同的剩餘價值量;而這又是因為在不同的生產部門由於資本的有機構成不同,它們166的可變部分也就不同,因而它們所推魂的活勞動量也就不同,它們所佔有的剩餘勞動量,即剩餘價值從而利潤的實體的量,也就不同。 在不同生產部門,總資本各個相等的部分,包含着剩餘價值的大小不等的源泉,而剩餘價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勞動。 在勞動剝削程度相等時;資本100所推動的勞動量,從而它所佔有的剩餘勞動量,取決於它的可變組成部分的大小。 如果一個百分比構成為90c+10v的資本和一個10c+90v的資本,在勞動剝削程度相等時,會生產出同樣多的剩餘價值或利潤,那就非常清楚,剩餘價值,從而價值本身的源泉必定不是勞動,而是別的什麼東西了,而這樣一來,政治經濟學就會失去任何合理的基礎了。 如果我們仍舊假定一鎊等於一個工人一周60個勞動小時的工資,剩餘價值率=100%,那末很清楚,一個工人一周內能夠提供的總價值產品=2鎊;10個工人一周內能夠提供的總價值產品不會多於20鎊;並且,因為這20鎊中10鎊用來補償工資,所以,10個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不會多於10鎊;然而,90個工人——他們的總產品=180鎊,他們的工資=90鎊——卻會創造出90鎊剩餘價值。 因此,利潤率在一個場合是10%,而在另一個場合是90%。 如果不是這樣,價值和剩餘價值就必定不是物化勞動,而是別的什麼東西了。 可見,因為不同生產部門按百分比考察的資本,——或者說,等量資本,——是按不同比率分為不變要素和可變要素的,它們所推動的活勞動不等,因而所創造的剩餘價值從而利潤也不等,所以,它們的利潤率,即剩餘價值和總資本的百分比也就不同。 但是,如果不同生產部門用百分比計算的資本,或者說,不同生產部門的等量資本,由於它們的有機構成不同,會生產出不等的利潤,那末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不同生產部門的不等資本的利潤,167不可能和這些資本各自的大小成比例,也就是說,不同生產部門的利潤,不和各部門分別使用的資本量成比例。 因為,如果利潤的這種增加和所使用的資本量成比例,那就是假定,用百分比計算,利潤是相等的,也就是說,不同生產部門的等量資本,儘管它們的有機構成不同,仍會有相等的利潤率。 只有在資本的有機構成已定的同一生產部門之內,或在資本的有機構成相等的不同生產部門之間,利潤量才會和所使用的資本量成正比。 說不等量資本的利潤和它們的大小成比例,無非就是說,等量資本會提供等量利潤,或者說,一切資本不論大小和有機構成如何,它們的利潤率都是相等的。 以上的論述是以商品按照它們的價值出售這個假定為出發點的。 一個商品的價值,等於該商品中包含的不變資本的價值,加上該商品中再生產的可變資本的價值,加上這個可變資本的增長額,即所生產的剩餘價值。 在剩餘價值率相等時,剩餘價值量顯然取決於可變資本量。 資本100的產品的價值,在一個場合是90c+10v+10m=110;在另一個場合是10c+90v+90m=190。 第48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本論》
第4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