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轉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從而對利潤的生產的影響,已經在第二卷作了說明。 這種影響可以簡述如下:因為周轉需要持續一段時間,所以,在生產中不能同時使用全部資本;一部分資本總是以貨幣資本的形式,以儲存的原料的形式,以已經製成但尚未售出的商品資本的形式,或者以尚未到期的債權的形式閒置起來;在實際生產剩餘價值即創造和佔有剩餘價值中發生作用的資本,總是要減去這個部分,而所創造和佔有的剩餘價值,也總是要按相同的比例減少。 所以,周轉時間越短,同全部資本相比,這個閒置的資本部分就越小,因此,在其他條件相同時,所佔有的剩餘價值也就越大。 第二卷已經詳細說明,周轉時間或它的兩個部 (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中的任何一個部分的縮短,都會增加所生產的剩餘價值量。 但是,因為利潤率表示的,不過是所生產的剩餘價值量和參加剩餘價值量生產的總資本的比率,所以,很清楚,每一次這樣的縮短,都會提高利潤率。 我們以前在第二卷第二篇對剩餘價值的闡述,同樣適用於利潤和利潤率,沒有必要在這裡重複。 不過,我們要著重指出幾個要點。 縮短生產時間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勞動生產率,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工業進步。 如果這不會同時由於添置昂貴的機器等等而84引起總投資的大大增加,從而不引起按總資本計算的利潤率的降低,那末利潤率就必然會提高。 在冶金工業和化學工業上許多最新的進步中,情況確實是這樣。 貝塞麥、西門子、吉耳克里斯特—托馬斯等人新發明的煉鐵鍊鋼法,就以較少的費用,把以前需時很長的過程縮短到最低限度。 由煤焦油提煉茜素或茜紅染料的方法,利用現有的生產煤焦油染料的設備,已經可以在幾周之內,得到以前需要幾年才能得到的結果。 茜草生長需要一年,然後還需要讓茜根長幾年,等茜根成熟,才能製成染料。 縮短流通時間的主要方法是改進交通。 近五十年來,交通方面已經發生了革命,只有十八世紀下半葉的工業革命才能與這一革命相比。 在陸地上,碎石路已經被鐵路排擠到次要地位,在海上,緩慢的不定期的帆船已經被迅速的定期的輪船航線排擠到次要地位。 並且整個地球佈滿了電報綫。 蘇伊士運河才真正開闢了通往東亞和澳洲的輪船交通。 1847年,運往東亞的商品的流通時間,至少還需要十二個月(見第2卷第235頁),現在已經減少到十二個星期左右。 1825年到1857年期間的兩大危機策源地,美國和印度,由於交通工具的這種變革,同歐洲的工業國家靠近了70%到90%,因而失去了這兩個危機策源地的爆發能力的大部分。 全世界商業的周轉時間,都已經按相同的程度縮短,參加世界商業的資本的活動能力,已經增加到兩倍或三倍多。 不用說,這不會不對利潤率發生影響。 要把總資本的周轉對利潤率的影響純粹地表示出來,我們就必須假定,互相比較的兩個資本的其他一切條件是相等的。 所以,除了要假定剩餘價值率和工作日相等,還特別要假定資本的百分比構成相等。 假定資本A的構成是80c+20v=100C,剩餘價值率85為100%,資本每年周轉兩次。 這樣,年產品就是: 160c+40v+40m。 但是在求利潤率時,我們不是按周轉的資本價值200來計算40m,而是按預付資本價值100來計算。 因此,p'=40%。 讓我們用這個資本和資本B=160c+40v=200C比較一下。 資本B有同樣的剩餘價值率100%,但每年只周轉一次。 這樣,年產品就和上述的年產品一樣是: 160c+40v+40m。 但在這個場合,40m要按預付資本200來計算,利潤率只有20%,所以只有資本A的利潤率的一半。 由此可見:在資本百分比構成相等,剩餘價值率相等,工作日相等的時候,兩個資本的利潤率和它們的周轉時間成反比。 如果在互相比較的兩種情況中,資本構成不相等,或剩餘價值率不相等,或工作日不相等,或工資不相等,那當然會造成利潤率的進一步的差別,但這些事情同周轉無關,所以也同我們這裡的問題無關;而且這些事情已經在第三章 研究過了。 周轉時間的縮短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從而對利潤的生產的直接影響,在於使可變資本部分由此提高效率。 這一點我們在第二卷第十六章 《可變資本的周轉》中考察過了。 那裡指出,一個每年周轉十次的可變資本500,和一個剩餘價值率相等、工資相等、但每年只周轉一次的可變資本5000,會在這個時間內佔有同樣剩餘價值。 我們假定資本I是由固定資本10000(它每年損耗lO%=1000)、流動不變資本500和可變資本500構成。 剩餘價值率100%,可變資本每年周轉十次。 為簡便起見,我們在以下所有例子中都假定,流動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是在同一時間內進行周轉,86實際情況大多也是這樣的。 因此,每個周轉期間的產品將是, 100c(損耗)+500c+500v+500m=1600 每年周轉十次,全部年產品就是: 1000c(損耗)+5000c+5000v+5000m=16000, C=11000,m=5000,p'=5000/11000=455/11%。 我們現在假定有資本II:其中固定資本9000,每年的損耗1000,流動不變資本1000,可變資本1000,剩餘價值率100%,可變資本每年周轉五次。 因此,可變資本每個周轉期間的產品將是: 200c(損耗)+1000c+1000v+1000m=3200, 周轉五次,全部年產品就是: 1000c(損耗)+5000c+5000v+5000m=16000, C=11000,m=5000,p'=5000/11000=455/11%。 第45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本論》
第4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