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由於頭腦狹隘不能區別表現形式和它所表現的東西,他們無視這樣一個事實:甚至今天,勞動基金在地球上也只是例外地表現為資本的形式。 現代庸俗經濟學認為,徭役農民以前的收益,部分由於他的勞動,部分由於他自己的耕地、耕畜、種子的「資本」收入。 如果有這麼一種過渡社會形式,讓我們比較徭役農民在失去「資本」前後的實際收入的變化情況,就可以考察所謂「資本」的收入到底有多少了。 應當可以看到,農民「資本」的收入只不過勉強維持「資本」不縮水而已。 誠然,只有從生產過程的不斷更新來考察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可變資本才會失去從資本傢俬人基金中預付的價值的性質。 但是,這一過程總要從某地某時開始。 因此,從我們上面所持的觀點來看,下面的情況是可能的:資本家曾經一度依靠某種與別人的無酬勞動無關的原始積累而成為貨幣所有者,因而能夠作為勞動力的購買者進入市場。 然而,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單純連續或者說簡單再生產,還會引起其他一些特殊的變化,這些變化不僅影響資624本的可變部分,而且影響整個資本。 如果1000鎊資本週期地例如每年創造剩餘價值200鎊,而這些剩餘價值每年又都被消費掉,那就很清楚,同一過程重複五年以後,所消費的剩餘價值量=5×200,也就是等於原預付資本價值1000鎊。 如果年剩餘價值只是部分地被消費掉,例如只消費掉一半,那末,在生產過程重複十年以後,也會產生同樣的結果,因為10×100=1000。 總之,預付資本價值除以每年所消費的剩餘價值,就可以求出,經過若干年或者說經過若干個再生產期間,原預付資本就會被資本家消費掉,因而消失了。 資本家認為,他所消費的是別人無酬勞動的產品即剩餘價值,而保存了原資本價值,但這種看法絶對不能改變事實。 經過若干年以後,資本家佔有的資本價值就等於他在這若干年不付等價物而佔有的剩餘價值額,而他所消費的價值額就等於原有資本價值。 誠然,他手中握有一筆數量沒有改變的資本,而且其中一部分如廠房、機器等等,在他開始經營的時候就已經存在。 但是,這裡問題在於資本的價值,而不在於資本的物質組成部分。 如果某人借了等於自己全部財產的價值的債務而把全部財產耗盡,那末他的全部財產正好只代表他的全部債務。 同樣,如果資本家把自己預付資本的等價物消費掉,那末這些資本的價值不過只代表他無償佔有的剩餘價值的總額。 他的原有資本的任何一個價值原子都不復存在了。 所謂國有企業的資產,是否也只是對工人的欠債而已呢?若如此,賣掉國有企業的所得應當全部用來償付工人。 這裡表明,國有企業的工人雖然只是全部國民中的極小的一部分,在理論上可以具有對企業的控制權。 因此,撇開一切積累不說,生產過程的單純連續或者說簡單再生產,經過一個或長或短的時期以後,必然會使任何資本都轉化為積累的資本或資本化的剩餘價值。 即使資本在進入生產過程的時候是資本使用者本人掙得的財產,它遲早也要成為不付等價物而被佔有的價值,成為別人無酬勞動的貨幣形式或其他形式的化身。 625 我們在第四章 已經看到,要使貨幣轉化為資本,只有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存在還是不夠的。 為此首先必須有下列雙方作為買者和賣者相對立:一方是價值或貨幣的所有者,另一方是創造價值的實體的所有者;一方是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所有者,另一方是除了勞動力以外什麼也沒有的所有者。 所以,勞動產品和勞動本身的分離,客觀勞動條件和主觀勞動力的分離,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事實上的基礎或起點。 但是,起初僅僅是起點的東西,後來通過過程的單純連續,即通過簡單再生產,就作為資本主義生產本身的結果而不斷重新生產出來,並且永久化了。 一方面,生產過程不斷地把物質財富轉化為資本,轉化為資本家的價值增殖手段和消費品。 另一方面,工人不斷地象進入生產過程時那樣又走出這個過程——是財富的人身源泉,但被剝奪了為自己實現這種財富的一切手段。 因為在他進入過程以前,他自己的勞動就同他相異化而為資本家所佔有,併入資本中了,所以在過程中這種勞動不斷物化在別人產品中。 因為生產過程同時就是資本家消費勞動力的過程,所以工人的產品不僅不斷地轉化為商品,而且也轉化為資本,轉化為吸收創造價值的力的價值,轉化為購買人身的生活資料,轉化為使用生產者的生產資料。 可見,工人本身不斷地把客觀財富當作資本,當作同他相異化的、統治他和剝削他的權力來生產,而資本家同樣不斷地把勞動力當作主觀的、同它本身物化的和實現的資料相分離的、抽象的、只存在於工人身體中的財富源泉來生產,一句話,就是把工人626當作僱傭工人來生產。 【「租地農場主荒謬地斷言他維持窮人生活。 實際上,窮人被維持在貧困生活中。 」《最近濟貧稅增加的理由,或勞動價格和糧食價格的比較研究》1777年倫敦版31頁】工人的這種不斷再生產或永久化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禹作敏的「將養活兵」,就是要兵永世為兵。 一旦兵不想再做兵了,那就只好要了兵的命了。 第17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本論》
第1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