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盧梭思想傳播的譯本時期,民約論已為知識界所共知,對盧梭的描述頻頻出現在各種文體的著作中。 《浙江潮》第四期1903刊登了一部署名蕊卿的小說《血痕花》,其中對盧梭的描寫很是生動具體:“只見那邊來了一位儒者,目光奕奕,丰采翩翩,雖是衣衫藍縷,卻早滿面露出一段豪俠 ① 郭嵩燾《郭嵩燾日記》第3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第495頁。 ① 參見王闓運《湘綺樓日記》1,光緒三年六月十二日,「有詔申斥郭嵩燾,毀其〈使西紀程〉板」《中國史學叢書》之4,學生書局,1985,第182頁。 ② 王韜《重訂法國志略》第5卷,光緒庚寅1890仲春淞隱廬刊本。 ③ 參見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第103頁。 ①的精神來” ,盧梭這個異國形象成了一位中國式的儒者,操着漢語,參與中國的事務,如他評論道:「如今你們這老大帝國,昏昏君相,蹂躪民權,通國之人,大家甘心替奴隷做奴隷罷了,至于女權兩字,兩萬萬女子的腦筋中,②影兒也沒有見過,教他從哪裡生出些智慧來呀 。 」這段文字使我們看到晚清時期,理解基于異質文化傳統的盧梭思想,仍需要借助于知識界的想象。 對於知識界的大多數人而言,西方的文化背景還是相當模糊的,他們只能在固有文化根基上來讀解盧梭。 古文經學派的學者劉師培1884—1919的這種③嘗試具有典型性。 當時,年輕的劉師培思想激烈,自稱「激烈派第一人」 ,他試圖將盧梭的民約論納入儒學傳統的軌道,用民約論來詮釋儒家經典。 1904年,他在《中國民約精義》中徵引數十種典籍,論證民約思想也正是我國聖賢所真正倡導的精神,如他針對《詩·大雅·板》中「先民有言,詢于芻蕘」所作的按語為:「觀民約論,以公意為立國之本,則太師之陳詩,詎非國家之重務哉?後世以降,若少陵新安吏諸什、香山秦中吟諸篇,皆有①合于觀風問俗之言旨,故詩即一代之史也,此古人所以聞詩知政也。 」 這種議論,不免有所附會,但有意無意之間,作者已讓盧梭的民約論與儒家思想②相互混融,難辨彼此。 劉氏為《史記》所作的按語即為「隱寓民約之意」 ,③而對黃宗羲的解說則是「其學術思想與盧梭同」 。 盧梭在劉師培筆下,由一個異國人,過渡成一位可與聖賢並列的儒家學者。 從著書者、才智之士到名賢先哲、儒者,盧梭的理論逐漸被賦予了儒學的意味,盧梭也由18世紀的啟蒙思想家變成了晚清儒者,這是一條異國形象本土化的道路,形象中原有的客觀因素逐漸隱沒,而虛構的成分卻愈來愈多,這種以想象和虛構為主的形象,確切說來,應被稱作「幻象」。 二醫國國手——工具化的盧梭留日學生楊廷棟根據日本原田潛譯本重譯了《民約論》,這是此書首次由中國人自己譯出。 譯文刊載在《譯書彙編》上。 1902年,楊譯又以單行本④問世,「從此茫茫大陸,民約東來。 」對於這個譯本,熟諳法文的馬君武1881—1940曾評論說:「1902年楊廷棟據日譯成四卷。 日譯已多錯誤,楊譯更①訛謬不能讀。 」 在另一篇文章中,馬君武又評《民約論》:「今中國譯本,無一語能道其義者,且全書無一段與原本符者,譯者固不知盧氏所謂,讀者②亦不知譯者所謂也。 」 馬君武的評價未免苛刻,但他仍說出了一個事實:晚清時期,國人翻譯西方社會科學著作普遍缺乏忠實于原作的觀念,知識界對西學的運用,抱有明顯的實用目的。 章太炎1869—1936這樣的著名學者在他的名著《訄書》1904中 ①② 《浙江潮》第4期,載《中華民國史料叢編》,1983,第140頁。 ③ 參見李妙根,《劉師培論學論政》前言,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第3頁。 ① 劉師培《中國民約精義》,載《劉申叔先生遺書》第16冊,第1卷,第3頁。 ② 見上,第2卷,第5頁。 ③ 見上,第3卷第8頁。 ④ 咽血嚨■子,《民約通義·序言》,轉引自熊月之《中國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第307頁。 ① 馬君武,《民的論譯序》,載《馬君武集》1900—1919,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第300頁。 ② 見上,《帝民說》,第227頁。 是這樣談論盧梭的:「路索穿窬脫縱,百物無所約制,以是深觀,得其精和,③故能光大冥而極自由。 」 這裡,偷竊穿窬與自由似乎有着因果聯繫,這樣的議論太過牽強,而太炎先生意猶未盡,在另文中他又說:「古來有大學問成大事業者,必得有神經病才能做到。 諸君且看那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可不是有神經病的麼,那提出民權自由的路索,為追一狗,跳過河去,這也④實在是神經病。 」 盧梭患被迫害狂症之前,其主要的理論著作已經完成,已成「大學問大事業」,並非因為得病才寫出好文章,章太炎曲解盧梭,主要的用意是將盧梭作為範例,來宣揚他自己激烈的反清主張。 晚清時期,「盧梭狗」的掌故為知識界所熟知:「盧梭方其幼稚時,嘗遊行道路,見小犬為大犬所凌噬,不堪其虐,猝然發怒,驅逐大犬,遂涉川逃去,不能自已,①自投水追之。 」 這一段描述是為了說明盧梭「其愛自由比食色更重要,其憎②壓制比死苦更深。 」 此類簡單的附會難以將真實的盧梭形象呈現在讀者面前,如同章太炎一樣,作者也是在讓盧梭現身說法,為自己的主張做宣傳工作。 在梁啟超1873—1929筆下,盧梭形象一度服務於他的「破壞主義」。 第5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盧梭傳》
第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