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的是,這種平靜的生活被一個突如其來的事件打破了。 一位名叫德強斯的城堡看守人意外死亡,盧梭成為被懷疑的對象。 因為他常常帶著酒和食品到城堡裡找德強斯聊天,有人懷疑他在酒裡放毒使德強斯致死的。 盧梭為證明自己的清白,要求法醫驗屍;經過驗屍,證明盧梭是無辜的。 但是失去了一個朋友,又被人懷疑畢竟不是愉快的事,便于1768年7月到了格勒諾布市,在那裡繼續採集植物標本。 其間,他去了一趟尚貝里,找到華倫夫人墓地,他久久地佇立在墓前,回憶初遇媽媽的情景和從她那兒享受到的仁厚和慈愛,深情悼念這位令他永世不忘的女人。 8月份,盧梭又到了戈布市。 當時該市正在籌備一項活動,市長聽說他來到本市,馬上請他共進晚餐。 盧梭很喜歡這個城市,在一家旅館裡訂了房間後便寫信讓戴萊絲到這裡團聚。 8月25日,戴萊絲來到了戈布市。 4天後,盧梭和她設晚宴隆重招待市長和他的表兄。 在市長面前,他倆舉行了婚禮,盧梭將戒指戴在戴萊絲手指上,發誓共同到老,至死不渝。 這是他們在一起生活25年後感情發展的結果。 現在他們誰也離不開誰了。 盧梭在寫給朋友的信中表達了這種情感:想必你已經知道我那位長久的伴侶,終於成為我的妻子了。 因為她決定跟隨着我,分擔我的痛苦,所以我必須做這種安排。 25年來相聚的歲月,終於使我們結為一體。 信心和互愛使我們緊緊地結合在一起,直到我死為止,她將是我最溫柔和我所需要的伴侶。 1769年 2月 1日,盧梭和戴萊絲從戈布市遷往蒙魁鎮的一個農場居住。 農場四周風景優美,有蜿蜒而流的雷泥河和氣勢雄偉的傑拉山。 這地方是希沙基侯爵的私產,讓他們住一間舊屋。 盧梭聽到窗外樹上燕子的叫聲高興得了不得,戴萊絲卻感到在這裡越來越厭倦,想回巴黎重過都市生活。 這個矛盾使盧梭很苦惱。 為了緩和這個矛盾,他努力使她生活快樂。 戴萊絲生病的時候,盧梭不顧體弱多病,幫助料理家務,直到她恢復健康。 1770年春,盧梭決定遷往巴黎,這一年他已被法國當局赦免,可以自由選擇居住地了。 6月份,戴萊絲終於實現回巴黎的願望。 他們住在古老的布拉屈斯鎮,靠盧梭的版權收入和朋友的津貼維持生活,另外抄寫樂譜和作曲也有些收入。 盧梭生活很有規律,清晨起床,立即到寫字檯前謄寫樂譜,吃完早飯後,又繼續在桌前工作,直到下午。 有時他和戴萊絲一起外出用餐;有時他倆到山丘上欣賞夕陽,或者和鄰居們一起遊戲。 每逢這個時候,他們都格外高興。 回到巴黎的頭一年,盧梭完成了他的《懺悔錄》。 之後,他還擔心後世對他的一生沒有一個完整的印象,怕那些謗書所留下的陰影不能消除,便于1772年至1775年間寫了三則長篇對話,在他身後於1780年匯成文集,以《對話錄——盧梭審判讓-雅克》之名發表。 對話是在一個法國人和盧梭之間進行的。 這個法國人從未讀過盧梭的作品,卻盲目地接受了盧梭的敵人伏爾泰、格里姆、霍爾巴哈所塑造的盧梭的形象。 對話中的盧梭對這些陰謀作了最猛烈的抨擊,也對自己作了最敏鋭的分析。 這時候,盧梭已經變得非常孤僻了。 他疑心重重,不相信任何人,不讓別人進他的書房,也很少和過去的熟人聯繫。 可是他越不願見人,外界的人就越想見見這個隱居者。 格里姆便藉機捏造一些有趣的故事,寫成文章發表。 其中有一個故事敘述人們急於想見這位隱士的情形:有一天,一大群人聚集在廣場上。 「你們聚集在這裡幹嗎?」有一個人問。 「我們等着看一看盧梭先生。 」另一個人回答。 「誰是盧梭?」「我們也不知道,不過他等一會兒要經過這裡。 」雖然盧梭沒有在這種大場合中公開露過面,但他偶爾也會在一些女士面前朗讀他的新作,並申明他有權公開朗讀,因為官方查禁的只是他的書。 確實,他在一些貴族王室家裡朗讀過《懺悔錄》,有時從早晨一直讀到深夜。 朗讀時他並非只挑選某些章節,也不刪減任何細節,而是包括他在書中所記述的高尚情感和種種錯誤,全都原原本本地朗讀出來。 當他讀到把子女送進孤兒院時,許多女士都同情地低下了頭。 盧梭的讀者和聽者不限于婦女,有的顯貴及立法者也向他請教。 有一位叫維科斯基的波蘭貴族因境內政局不穩,特意來拜訪盧梭,向他詢問補救辦法。 盧梭以他《社會契約論》中有關政府的立論向他解釋說:國家的政府組織影響國民的士氣、愛好及道德觀。 如果將您的國家的人民引向另一種情感,您將使他們的心靈充滿一種民族情操,這會使波蘭人民和歐洲其他國家的人民顯著地區別開來。 只要讓人民愛他們的國家,他們將會全心全意地效忠國家,即使國家的法律不公允,人民有愛國情操自然會做個好公民。 因為只有好公民才能使國家有力量,並走向繁榮。 盧梭的這些建議,後來被馬克思讚譽為「盧梭曾為波蘭人草擬了最好的政治制度。 」盧梭知道他的《對話錄》無法出版,而在法國又沒有一個摯友可以代為保管。 《對話錄》正是展示他當時心中的強烈感覺:世人都在一致對他進行迫害。 第4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盧梭傳》
第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