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方面則由鄧小平宣佈了「一國兩制」的方針,即:賦予香港「高度自治」,並且保證「其社會經濟制度五十年不變」。 此外,香港將由港人自己治理。 這些方針將體現在《香港基本法》中。 這部法律于1990年4月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規範了未來治理香港的具體細節,包括: 1.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照基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2.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3.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組織和參加工會、罷工的權利和自由。 4.除國防和外交事務外,香港由香港人治理。 5.香港原有法律,即普通法、衡平法、條例、附屬立法和習慣法,除同基本法相牴觸或經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 6.終審法院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最高法院。 7.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每屆60人,由選舉產生,到2007年間接選舉將逐步變為普選。 8.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除使用中文外,還可使用英文,英文也是正式語文。 9.中央人民政府派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防務的軍隊不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地方事務。 10.香港特別行政區保持財政獨立。 中央人民政府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征稅。 2 實際上,「變」是香港的本質,她每一天都在變。 所謂「五十年不變」的真正含義,是指五十年間,香港人對這一區域有管理並促進發展的權利,同時享有高度自治。 到了二十一世紀,在中國變為超級強國的過程中,香港的輔佐不容忽視。 3 1.1英國的殖民統治在1842-1997年的一百五十六年間,香港一直作為英國殖民地,由擁有絶對權力的總督實施全面治理。 香港的法律不得違背英國議會頒佈的決定。 直到1985年,英國議會通過了《香港法案》,才賦予香港立法機構有修訂或拒絶英國法案與決定的權利。 在實踐中,總督對香港的統治是相當寬鬆的,他不干預小區的事務,對傳統風俗、宗教活動、社會習俗相當尊重。 總督的職責是維持高效率的管治、法律制度、司法獨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公民權利,以及公平和合理的競爭精神。 這是一種仁政的殖民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對經濟繁榮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在政治上,英國從來沒有將民主制度賦予香港,直到殖民統治的最後幾年,才開始改變這種情況。 從香港人自身方面看,他們不曾有過民主訴求,對自己主要致力於追求經濟成功、過着「世界公民」式的生活感到滿意。 中國人的生意頭腦和英國人的嫻熟治理相得益彰,將香港造就成亞太地區和東南亞主要金融和經營管理中心。 這裡的人們過着富裕的生活,享受着言論、集會和宗教信仰的自由,與大多數文明社會沒什麼區別,儘管沒有政治民主,然而人人都清楚自己是生活在「借」來的時間、生活在「借」來的土地上。 4 香港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從1966年的686美元飆升到1997年的27,500美元,超過了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 5英國認為香港成功的秘訣在於法治、公務員制度、經濟自由和自主的生活方式。 撒切爾夫人多次提到英國的「道義責任」,但避免提及香港人的民主問題。 6英國最為關心的是,維持它在香港的殖民統治,如果可能的話,則儘量採取溫和寬厚的方式。 1989年英國和中國協議在1997年7月1日政權移交的那一年之內,香港可以舉行首次立法會選舉。 71990年,北京同意立法會的60個議席中有20個由直接選舉產生。 到1991年9月,大約18位支持民主的人士當選。 總督衛奕信(David wilson)委任了另外18名親北京的保守人士,其餘名額由「功能組別」選出,分別代表金融、地產和製造業的利益。 1992年,前英國保守黨主席彭定康被任命為香港第二十八屆、也即最後一屆總督。 彭定康上任後,為使民主進程加快,儘管沒有提出完全的普選,但他提出立法會的大多數議席均應由直接選舉產生。 這個選舉改革方案于1994年6月30日在立法局以一票的優勢獲得通過。 1995年9月選舉正式開始,當選議員可以在1997年政權移交後兩年多的時間裡繼續保持議員身分 即所謂坐「直通車」 以確保已成定局的民主制度。 中國指責彭定康在時間表和基本法有關條款上背離了以前達成的協議。 彭定康則為自己辯護說,他的做法是出於香港人的利益,保證香港經濟今後能持續發展,反映普遍的民意。 北京誓言在政權移交後立即解散立法會,並以一個新指定的立法機構代替它的職能,直到重新選舉。 有四年之久,北京拒絶與彭定康對話,但彭卻大受港人愛戴,成為捍衛人民權利和民主的鬥士。 許多英國外交部的官員和老牌中國問題專家,如前駐華大使柯利達爵士(Sir Percy Cradock),都在私下裡覺得彭定康的對抗政策有些過分,難以真正保證香港的最大利益.8 政權交接儀式香港在1842年割讓給英國時,只是一個小漁村。 到1997年回歸時,她已經變成一個國際金融貿易的繁華大都會,用英國前外交大臣賀維的話形容,香港是「一樽名貴的明代花瓶」。 1997年6月30日午夜,移交儀式正式舉行。 查爾斯王子(Prince Charles)代表英國女王首先致辭: 我很高興向香港市民為他們在過去的一個半世紀裡所取得的所有成就表達我的敬意。 香港的輝煌成就需要 也應該 第28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2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