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的另一個異常現象是,在一個所謂的無階級社會中湧現出了一些新的階級。 現代化使科學家、工程師、技術人員、工廠經理、作家、藝術家和其它知識分子獲得了新的威望,他們將帶領中國「騰飛」。 社會上存在這樣一種新的觀念:「萬般皆下品,唯有科技高」。 科學工作者、知識分子和高幹現在形成了一個特權的高級階層;城市企業工人和基層幹部構成了第二階層,而農民和生活在農村的人則構成最低等級。 一些學者和學生被選派出國進修,他們中許多人是高幹的直系親屬,這進一步加強了精英主義傾向,擴大了社會分層。 另一個不斷加深的問題產生於城市與農村之間和各種工礦企業本身之間日益擴大的差別。 由於政府採取了一種「飛地」策略,把一些重要的工業落戶到經過選擇的城市地區,這些地區於是就較便利地享受了現代化的果實 更高的工資、更大的向上流動性和更高的生活水平。 城市中一個普通產業工人每月大約掙40美元,外加獎金,而一個農民每月平均的現金收入只有5-7美元。 一個城市工人收入超過一個農民六到八倍是很平常的事,而科技人員則比農民多收入十幾倍。 在工業部門內部,效益也大不均勻:1978年,石油行業享受40%的利潤幅度;電力行業是31%;冶金行業13%;煤礦行業則只有1%。 效益不僅決定投資水平,也決定獎金和福利的額度,因此,深刻地影響了工人的生活方式。 獎勵的差異導致了工作熱情的程度差異。 在所有這些快速現代化的不利後果背後,隱藏著稱得上是中國最嚴重的難題 信任危機。 經過三十年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國仍然貧窮落後。 以往的成就報道經常被揭露出是純粹的宣傳,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對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喪失了信心。 人們的思想中還存在對實現真正現代化的明顯不信任。 年輕人對黨員幹部的特權地位和他們的官僚主義作風尤其反感,根據這些人以往的表現,人們懷疑他們是否有執行現代化計劃的能力和誠意。 確實,許多擔任中下層職務的黨員幹部缺乏一技之長,他們受到了現代化新要求的挑戰,私下反對、抵制或延緩與他們的利益相牴觸的新舉措。 22現在流行這樣一句話:「兩頭熱,中間冷」 意思是國家領導人和人民都想要現代化,但中層官僚卻反對變革。 中國的報刊公開討論中國的三重危機:對黨和政府缺乏信念、信心和信任。 234.外來價值觀和中國文化精髓 現代化一直是一百多年來中國的目標。 但是激進的中國共產黨覺得借鑒西方和日本有失體面。 1975年9月,四人幫的一名代言人宣稱:「全盤西化」,在政治上就是喪權辱國,全盤出賣祖國的獨立和主權......「全盤西化」,在思想上就是頌洋非中......「全盤西化」,在經濟上就是散佈對西方資本主義物質文明的迷信,使中國經濟完全變成帝國主義的附庸。 24 因此,毛澤東主義派提倡自力更生。 毛澤東認識到中國的落後,同樣也知道中國的資源有限。 他擔心,現代化會對諸如收入分配、工人地位和精英主義及官僚主義復辟等敏感問題產生副作用,從而犧牲他的平均主義。 但二十年間(1958-1976年)的自力更生和排斥外國技術,卻使中國處在落後貧窮的深淵,而在此期間,其它國家則通過技術革新大踏步地向前躍進了。 隨着毛澤東的去世和四人幫的垮台,開創一個新的起點以彌補時間損失的道路掃清了。 一項現代化的應急計劃已經啟動了,鄧小平是騰飛的主心骨。 中國領導人設想,科學技術和技術更新的動力基本上是中性的、無階級的,它們可以無害地植入中國的社會和文化制度。 25 中國領導人宣稱,他們不想模仿西方,而是要鍛造一種「中國特色的現代化」。 然而,與外國的技術聯繫在一起的知識和技能,將不可避免地影響獲取這些東西的人的思維和行為。 晚清時期的「體用」之爭又以另一種形式再現了。 在中國的西方科學家和在發達國家受訓的「歸國」留學生,無疑將對中國人的生活和思維發揮新的影響。 雖然中共一再告誡不要受外國文化的影響,但與國外意識形態、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接觸所帶來的文化後果是無法完全遏制住的。 一種期望是,中國人將能夠得到一種折衷方法,通過這種方法,他們將確實在思想和專業上現代化,同時又不失去他們中國血統的獨特性。 雖然中國的現代化不能確保完全按一張特殊的時間表來進行,但中國領導層日益務實的目標似乎都指向中華民族現代化的最終成功實現 或許要到廿一世紀三十到五十年代才能大致完成。 第三十六章 毛澤東時代的結束1.審判四人幫和林彪集團 從1980年11月到1981年1月,中國發生了一件前所未有的法律和政治大事:審判四人幫和林彪的同夥。 過去,在權力鬥爭中失敗的異見者或政治反對派往往簡單地被清洗、關押、清除或被「遺忘」。 但是,現在新的領導層急於標榜尊重法律的形象,於是成立了一個特別法庭來審判江青集團和林彪集團對國家和人民所犯的罪行。 第23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2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