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渾身散髮着一種令人無法抗拒的魅力和溫文爾雅的老練。 他那精幹的風度和對世界事務的廣博見識折服了所有外國來訪者。 尼克森總統說:「在二十世紀中,就對世界歷史的影響而言,只有很少一些人能夠與周恩來媲美......他的敏捷、達觀和睿智無人能予匹敵,這些都使他成為一位偉大的領導人。 」1 早在1972年,周恩來就備受癌症的折磨,他似乎策劃了讓鄧小平在1973年復出擔任副總理,並推薦他做接班人。 激進派報之以發起批林批孔運動,含沙射影地攻擊周恩來。 周恩來繼續工作,即使在1974年夏入院治療後也是如此。 他在病床上處理國家事務,接見來賓,偶爾也公開露面。 他出席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二十五周年國慶慶典,並在1975年1月的第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作了主題報告。 這份報告為後來被稱為「四個現代化」的運動奠定了基礎。 所謂的「四個現代化」就是: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技現代化,在本世紀末把中國建設成世界前列的強國。 七十八歲的周恩來逝世了,九億中國人無不哀悼這位備受敬愛的護國長者,深切緬懷這位進行革命鬥爭和操勞國家事務的偉人。 他長期以來對國家做出的巨大貢獻,尤其是他在「十年動亂」(也即文化大革命)中的不懈努力,使他當之無愧地贏得了人民的景仰。 1.2華國鋒的崛起周恩來曾謹慎地推薦鄧小平做他的接班人。 在周恩來住院治療的最後一年,鄧小平獲得了相當大的權力,成為實際上的總理,主持國務院日常工作,接見外國領導人。 然而,在1976年1月15日周恩來的追悼會上致悼詞後不久,鄧小平就從公眾場合消失了,政府沒有任何解釋。 2月6日的《人民日報》頭版發表了一篇文章,批判「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死不改悔」的當權派。 江青把持的中央文革小組極力推薦第二副總理張春橋出任總理,但許多黨內和軍隊的高級幹部都不接受張春橋。 2月7日,中國政府出人意料地宣佈任命第六副總理兼公安部長華國鋒為代總理。 無論是激進派還是溫和派都不滿這個選擇,但由於毛澤東的崇高威信,無人對此提出異議。 毛澤東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裡受到妻子的壓力,想過要支持中央文革小組,但又不想貿然觸犯高級幹部和軍隊領導人。 毛澤東似乎在這樣的兩難境地中選擇了華國鋒。 華國鋒是一位思想上可靠的忠實信徒,他將擔任總理之職,直到江青一夥能接管政權。 華國鋒是一位農業專家,曾擔任過毛澤東故鄉省份湖南省的第一書記,選擇他顯然是一種妥協,因為他與務實派和激進派都沒有瓜葛。 與此同時,毛澤東通過任命華國鋒,巧妙地挫敗了周恩來安排鄧小平接班的計劃。 2 在任命華國鋒之後不久的清明節期間,爆發了一個重大事件。 清明節是中國人按傳統祭奠祖墳的節日。 在3月29日到4月4日之間,數目不斷的人每天前往天安門祭奠已故的周總理,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圈,紀念碑成了周總理的象徵性陵墓。 當警察和保安人員搬走花圈時,激怒了群眾。 4月5日,天安門廣場上聚集了十萬名抗議的群眾,高呼「秦始皇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的口號,並張貼支持鄧小平的標語,朗誦讚揚周恩來和鄧小平及影射毛澤東的詩歌。 3群眾的情緒很快達到白熱化的地步,示威活動無法控制。 狂熱的示威者放火燒四輛摩托車,砸碎一座軍營的窗戶,隨後警察、公安和民兵驅散了群眾。 北京市長吳德把這場暴亂與反對「反擊右傾翻案風斗爭」的人聯繫起來。 鄧小平遭公開指責為罪魁禍首、走資派和「右傾翻案風的幕後總指揮」。 兩天以後(4月7日),經毛澤東提議,中央委員會作出決定,宣佈鄧小平的「問題已經轉化為敵我矛盾」,因此解除他黨內外的一切職務,但允許「保留黨籍,以觀後效」。 與此同時,正式宣佈任命華國鋒為總理和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 44月8日,十萬名群眾到天安門廣場遊行,聲援新誕生的領導集體。 華國鋒成為總理接班鬥爭中出人意料的勝利者。 4月30日,毛澤東給華國鋒寫了三條重要的親筆指示:(1)「慢慢來,不着急」,(2)「按過去方針辦」;(3)「你辦事,我放心」。 5華國鋒把這些指示看作是表明了毛澤東指定他為接班人的意思。 他在政治局會議上當着惱怒的四人幫的面出示了前兩條指示,四人幫一夥現在不再把他看作是一個可能的盟友了,而把他看作是一個新的敵人。 華國鋒保持了冷靜,他暗中留下了第三條指示以備日後之用。 1.3唐山大地震國家領導人的逝世和接班鬥爭的政治動盪似乎還是不足夠的苦難,1976年7月28日,在擁有160萬居民的煤炭中心唐山,又發生了一場裡克特製(Richter)八點二級的大地震。 地震將整座城市夷為平地,並給附近的大城市天津帶來了相當大的破壞,天津是中國的第三大城市,人口有430萬。 唐山市化作一堆廢墟。 一份政府的秘密報告統計出655,237人死亡、779,000人受傷,但中國地震學會後來公佈的數字要低得多。 6根據傳統,中國人把這樣巨大的自然災害看作是社會政治巨變的預兆。 1.4毛澤東(1892-1976年)毛澤東多年來一直受帕金森氏疾病的折磨,這是一種慢性惡化的疾病,引起肌肉僵硬和顫抖。 在他生命的最後兩三年裡,他的健康因一次中風而迅速惡化,這次中風影響了左半邊身體,損害了語言機能。 他每天會交替出現清醒舒服和神志不清的時刻,因此等候他接見的外國政要會接到奇怪的會見時間和突然的通知。 他在1976年9月9日去世。 第22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2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