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全國總開支的一半以上 但同時他們在各自轄地內又完全自行其是。 三藩對清廷來說如鯁在喉,順治帝之所以不得不容忍他們,是因為新王朝不敢冒挑起一場內戰之險,但當康熙掌權時,清王朝已相當穩固,於是決定撤藩,並削奪三個藩王的兵權。 吳三桂的反應是在1673年12月28日公開叛亂,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並宣佈建立新的王朝「周朝」。 他下令恢復明朝的服飾和髮式;軍隊掛白旗,士卒穿白色號服,25宣稱要反清復明。 另兩個藩王與他合流,一時間清朝似乎要被推翻了。 滿洲旗人無法打敗他們,於是康熙起用了一些漢族將士,到1681年,經過八年苦戰,三藩終於蕩平。 兩年後國姓爺孫子26統治的台灣也收復,置為福建省的一個府(見前節)。 一當擺脫了內戰,康熙便要面對由西北部的厄魯特蒙古人和東北部的俄羅斯人引起的兩個難題。 這兩個難題相互聯繫在一起,因為厄魯特人和俄羅斯人似乎很可能結成一個反對清王朝的聯盟。 俄羅斯人已征服了西伯利亞並抵達黑龍江;十七世紀四十至五十年代中來自西伯利亞的哥薩克人已不斷地侵襲黑龍江地區,1666年他們修築了雅克薩城作為前哨基地,威脅到滿洲人的故土。 几乎與此同時,在十七世紀七十年代中,厄魯特人的一支,准噶爾部(西部蒙古人)的大汗噶爾丹(1644-1697年)掌權,他企圖建立一個中亞帝國。 他在1679年征服了東突厥斯坦,271687年入侵外蒙古,打敗喀爾喀人(東部蒙古人),推進到克魯倫河。 這樣,他與俄羅斯人的聯盟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為防止這一事態的出現,康熙的策略是首先在雅克薩打垮俄羅斯人,然後與他們簽訂一項帶有懷柔性質的條約。 1685年,他派將軍彭春進攻雅克薩,將其夷為平地。 次年俄國派來了增援部隊,修整了新的要塞。 一支清軍征討部隊被派去圍困雅克薩,但當康熙得知一個由費要多羅(Fedor A.Golovin)率領的俄羅斯外交使團已經上路的消息,他為了爭取俄國人的好感,便撤除了圍城,準備與該使團進行談判。 其結果是在1689年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是中國與「西方」國家簽訂的第一個協定。 在這項條約中,俄羅斯同意拆除它在雅克薩的要塞及撤走其臣民,中國則同意割讓有爭議邊界沿線的一些領土,並給予俄羅斯一些貿易特權。 通過這種外交上的交換,康熙比較放心,覺得俄羅斯將在他對噶爾丹的戰爭中保持中立。 他最終於1696年在昭莫多打敗了噶爾丹。 次年,這位厄魯特人領主去世,康熙將清朝統治擴展到外蒙古和哈密,為孫子乾隆帝在十八世紀五十年代徹底征服東突厥斯坦掃清了道路。 28 但是,噶爾丹的死並未徹底解決厄魯特問題,他的侄子策旺(一作策妄)阿拉布丹逐漸得勢,在十八世紀初年成為對清朝的新威脅。 策旺娶了在十七世紀三十年代移居俄羅斯的土爾扈特部領主阿玉奇之女,這項聯姻使策旺和阿玉奇有可能合力對抗清朝。 為杜絶這種可能,並加強清朝與土爾扈特部的聯繫 也許還為勸說土爾扈特部歸順中國 康熙在1712年向阿玉奇派去了一個使團。 該使團由圖理琛率領,穿越嶲伯利亞,于1714年抵達了窩瓦河。 圖理琛拜見了阿玉奇,大約達到了目標。 他返國後寫了一部遊記,名為《異域錄》,這可能是清代第一部中國人寫的關於俄羅斯真實情況的著作。 無論在內政還是外交領域,康熙都確實建立了豐功偉績。 他樹立了一套穩固、節儉且高效的行政體制,獎勵學術、敉平三藩之亂、摧毀台灣的抗清事業,與俄羅斯建立起外交關係,以及擊敗了噶爾丹麾下的厄魯特部。 王朝的輝煌代替了早期的不穩定,而這個國家也以帝國的面目出現。 1722年,康熙作為一個相當滿意的君主結束了他的統治。 3.3雍正朝,1723-1735年雍正在45歲時登基。 他生性嚴峻、多疑、猜忌,但卻極其能幹,精力旺盛,這些性格清楚地表現在他的統治中。 雍正覺得父親的統治太過寬厚,在晚年尤其如此。 因此他一登基就將權力集中到自己手裡。 他不僅駁回宗室諸王想封地稱藩的請求,還進而削奪了他們的兵權。 清初皇帝只直接掌管滿人「上三旗」 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 而雍正則將所有八旗盡數掌管在自己手中。 雍正毫不懈怠地統攬行政管理事務,每天批閲無數份奏摺,工作至深夜還在思慮國策大計。 他也許是清帝國裡最勤奮的人,對官吏的控制極其嚴厲專斷;其執法嚴峻冷酷,並向全國各地派出了眾多密探,偵察官員是否玩忽職守。 為提防秘密反抗,士大夫中間的朋黨活動斷然予以禁絶;1725年雍正帝親書《朋黨論》一文,警告那些結朋成黨的大膽之徒。 在財政事務上,他將人丁稅和土地稅合而為一。 他還確立了向官吏頒發「養廉金」的制度,但同時嚴禁他們徵收多餘稅項或貪臓枉法,此類行為一旦發現必予嚴懲不貸。 社會方面,他推行平等主義措施,將乞丐、世仆和難民等遭人歧視的「賤民」,提到與普通人一樣的地位。 制度方面,他作了兩項創新:一是創立儲位密建法,以防備有人篡改皇位繼承程序。 繼位者的名字被藏於一密匣內,密匣則置於懸掛在干清宮大殿前的一塊大匾額背後。 建儲的密旨另備副本藏在其它一些安全的地方,以備大行皇帝駕崩時勘對儲選真偽。 這項措施一直到清朝末年仍在施行。 第1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