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 哈臘納家的後人和哥倫布家合法婚姻所生子女之間保持了幾代良好的情誼。 哥倫布認為貝特麗絲·恩麗克絲是「我很對不住的人」,宣稱為她做事「可以解脫我的良心,因為這事給我的心靈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此事的原因不便寫在這裡」。 哥倫布熱愛並敬重貝特麗絲·恩麗克絲,有他的語言和行動作證。 哥倫布在第四次起航前寫信給他的兒子迭戈說:「你要把我的愛帶給貝特麗絲·恩麗克斯,你要像愛你的母親一樣愛她。 」哥倫布給貝特麗絲·恩麗克絲 1萬馬拉維迪補助金這些錢是國王們獎給他第一個發現大陸的獎金中的一部分,在他的遺囑中非常注意保證她什麼也不缺。 當哥倫布出發進行第一次如此冒險和如此無成功把握的遠航時,他把自己的兩個兒子都託付給了她。 哥倫布一直重用貝特麗絲的堂弟迭戈·德·哈臘納,此人是他第一次遠航船隊的糾察長。 對於一個像哥倫布這樣生性多疑的人來說,這個如此重要的職位,是一種完全信任的表示。 貝特麗絲的弟弟佩德羅,在哥倫布的第三次遠航中被委任為三艘船的船長之一。 2ASDC在拉比達修道院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地區有一個港口城市——帕洛斯,在離城大約兩英里的地方,在寬闊的廷托河岸邊一座高高的山坡上,聳立着一個名叫拉比達的修道院。 帕洛斯是一個繁忙的港口城市,廷托河流入大海,每天有大量的船隻進出或停靠。 拉比達修道院從建立之日起和海員就有密切聯繫。 每天還要接待和周濟一批又一批過往朝聖的教徒和乞丐,施捨飲食甚至安排住宿。 1491年的一天,天氣炎熱。 黃昏時分,修道院門口簇擁着一大群人。 在離人群略遠一點的地方,站着一個衣衫簡陋但相貌出眾的中年人。 他身材魁梧,鬚髮斑白,雙眼炯炯有神。 腰間掛着一個文書袋,手中牽着一個男孩。 從外貌看像是一位漫遊的學者。 當人群逐漸散去,中年人走近看門人要了一點水和麵包,讓孩子充饑。 此人就是哥倫布。 父子倆剛要離開時,修道院院長胡安·佩雷斯·德·馬奇納神甫踱出修道院正好碰見他們。 院長出於對他們的憐憫說:「我的孩子,黑夜就要降臨了,前面的道路崎嶇難行。 這孩子看似十分疲倦了,何不在此歇息呢?我們有房間可留宿。 」哥倫布略為遲疑,隨即同意,心想明晨趕路不遲。 他告訴神甫他有要事在身,此前曾去韋爾瓦看望親戚,準備將孩子寄養在那裡,但孩子不願意長期與他分離和姨媽們住在一起,只得又把他帶在身邊。 院長問了他的名字和職業。 哥倫布報了姓名,自稱是海員兼地圖製作人。 院長接著說:「哥倫布先生,此刻我要到小教堂那邊去。 既然你是一位地圖製作人,你可能會對我們的圖書館感興趣,安東尼奧神甫給你帶路,過一會兒我也去那兒。 」哥倫布到了圖書館,發現那裡掛在牆上鋪在桌上的是各式各樣的大幅地圖,還有表示地球和天空位置的球形儀以及各式航海圖書和工具。 哥倫布好奇地問:「這些東西是誰製作的呢?」安東尼奧告訴他是院長和其他神甫的作品,他們全都熱心鑽研航海術。 他們為帕洛斯港和別地的水手繪製海圖。 在圖書館裡,哥倫布發現了一幅修道院院長親自繪製的地圖,圖上畫有歐洲和非洲的西部海岸,還有大西洋中已知的許多島嶼。 哥倫布立即被這幅地圖所吸引,全神貫注地研究起來,連安東尼奧離開房間他也沒有察覺。 而他的兒子這時已經在院長的座椅上睡熟了。 哥倫布本來打算只在拉比達修道院過一夜,但後來卻接受胡安·佩雷斯神甫的邀請在那裡居留了好幾個月。 開始一段時間他的談吐有些保留,話很少。 他過去所遭遇到的種種挫折可能是造成這種封閉心態的原因。 但胡安·佩雷斯神甫的同情和關心使他敞開心扉,漸漸地開始抒發胸臆。 見到佩雷斯神甫是這麼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拉比達修道院有這麼良好的環境,從那時起,哥倫布就決定把他的兒子迭戈留在這家修道院懇求照應了。 神甫在此次遇見哥倫布以前同樣有西航探險的想法,今日得見哥倫布,經過多次長時間的深談,發現兩人的觀點十分接近,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神甫在帕洛斯還有許多航海界朋友,他把這些人請來和哥倫布一起討論有關西航的種種設想。 來人中有一位名叫馬丁·阿隆索·德·平松,是帕洛斯最有錢的船主。 此人一家幾代都是水手,航海探險久負盛名。 他身材不高,但肩寬體壯,皮膚黝黑,絡腮鬍須修剪得短而整齊。 他衣着考究,帶著金耳環,這是當年的水手流行的裝飾。 他來看望哥倫布的次數最多,停留的時間最長。 倆人經常在一起比較研究各種地圖,開列設備清單,構想未來可用的船隻。 他的來訪顯然是院長有意安排,讓他們倆人結識。 胡安·佩雷斯神甫從前擔任過王后伊莎貝拉的懺悔神甫,以他的德行和智慧贏得了王后的極大尊敬。 王后從不會拒絶聽取他對任何問題的建議。 自從退休來到拉比達修道院以後,他從未輕易利用過他的這種優越地位。 但此刻正當其時了。 哥倫布就要動身離開西班牙到法國去。 必須趕在他動身以前再一次將他的申請呈送國王。 這一次,佩雷斯神甫決定施展自己的影響,盡一切力量促成此事。 第1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哥倫布傳》
第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