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一個多麼熟悉、多麼響亮的名字!在西方,哥倫布几乎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 許多地方,包括河流、城鎮、學校、廣場、街道……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大至一個國家,如拉丁美洲的哥倫比亞;遠至探索太空奧秘的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 據統計,單是在美國,以哥倫布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就在30座以上,包括其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至于散佈各地的雕塑、紀念碑等就無計其數了。 在美國和加拿大,還有許多拉丁美洲國家,都將10月12日定為「哥倫布日」,作為對哥倫布在美洲登陸的紀念假日。 這一天是哥倫布1492年首次登上美洲的日子。 在美國,按照統一休假法案把這個紀念日改定在每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一。 因此在美國的有些日曆上就出現了兩個「哥倫布日」。 哥倫布在美國也有被冷落的地方,那就是紐約曼哈頓的「哥倫布廣場」。 名為「廣場」,其實不過是林立的高樓間的一塊面積不大也不顯輝煌的空地。 雖以哥倫布的名字命名卻沒有什麼特別的紀念他的標誌。 1996年8月的一天,當筆者尋蹤來到這裡時,驚訝地發現聚集在這裡的竟然絶大部分是華人,有的還是一家三代:老年人坐在長椅上聊天,一位中年婦人推着坐在輪椅上的父親漫步,小孩在場中嬉戲,年輕人踏着旱冰鞋穿梭其間。 我的猜測是可能這裡離「中國城」ChinaTown,即所謂的「唐人街」很近的緣故。 他們來這裡顯然不是為了憑弔哥倫布,只不過是把這裡當做休閒的場所。 嗚呼!講求實利的本土美國人似乎把這個地方連同那段歷史整個地遺忘了。 哥倫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究竟做了些什麼事?世人如何看待他?他的身世充滿了疑問。 為什麼有的人尊崇他為英雄,百分之百的讚美;有的人指斥他為惡棍,顯露出極度的敵視?1982年,聯合國就是否紀念哥倫布的決議進行辯論,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家的代表極力贊成;而第三世界國家的代表卻堅決反對,認為沒有必要紀念一個十足的殖民主義者;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代表則主張紀念「紅頭髮埃裡克」,據說這位 10世紀末的挪威航海探險家創建了歐洲人在格陵蘭的第一個居民點。 於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本書的目的就是要向中國讀者,尤其是青少年,介紹哥倫布其人其事,探討人們對他如此截然相反評價的原因。 總ASDC序郭鍔權一個對人類充滿美好遐想和機遇的 21世紀正悄無聲息地向我們走來。 21世紀是競爭的世紀,是高科技知識爆炸的世紀。 競爭的關鍵是人才,人才的關鍵是素質。 素質從哪裡來?有人說,3語文、數學、英語+X=素質。 素質=傳記人物的EQ情懷。 這話有一定的道理。 翻閲《巨人百傳叢書》書稿,不難發現多數巨人的偉業始於風華正茂、才思敏捷的青少年時期,我們的叢書記錄著以下巨人們創造的令人讚嘆的輝煌業績:美國飛行之父、16歲的萊特兄弟已是多種專利的小發明家;諾貝爾 24歲首次取得氣體計量儀發明專利;愛迪生 29歲發明電燈;居里夫人 31歲發現釷、釙、鐳三元素;達爾文 22歲開始環球旅行並伏案構思巨著《物種起源》;柯林頓46歲出任美國總統;比爾·蓋茲28歲成為全球電腦大王,並評為1998年度世界首富;普希金24歲開始創作傳世之作《葉甫蓋尼·奧涅金》……讀着巨人們的一本本使人激動不已的奮鬥史,他們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把握機遇的能力,使人肅然起敬,這一切對今天的青少年朋友無疑具有啟迪、教育和誘惑力。 正是基于這一點,我們編撰了這套叢書。 獲悉《巨人百傳叢書》即將付梓,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趙鈺琳先生、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趙慶剛先生、天津南開中學校長康岫岩先生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曹天任先生先後寄來了熱情洋溢的信,對叢書出版寄予殷切的期盼和高度的評價。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趙鈺琳先生說:「我們高興地向廣大青少年朋友推薦《巨人百傳叢書》。 在世紀之交,能有這樣的精品叢書陪伴你,是智慧上的愉悅。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趙慶剛先生說:「每一位具有世界影響的偉大人物,都蘊藏着一部感人至深的故事。 」天津南開中學校長康岫岩先生說:「高山仰止。 巨人是人類的精英。 世紀偉人南開中學最傑出的校友周恩來以及畢業于南開中學的四十多位院士校友和各界傑出校友們的業績,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校長曹天任先生說:「仔細閲讀這套叢書,猶如看到他們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感受他們的理想、信念、胸懷、情操,這將幫助你學習做人,學習做學問,學習做事業……」有必要說明的是,《巨人百傳叢書》的讀者對象為初、高中學生和部分大專學生,因而在傳主和傳主內容的選擇上有針對性的考慮,如果有掛一漏萬或不足之處,敬請學界原諒。 1998年6月于盛京哥倫布第一章 ASDC樹立宏願1ASDC是誰發現了美洲是哥倫布發現了美洲,這一論斷几乎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但在許多國家都有人對哥倫布的美洲「發現權」提出疑問或挑戰。 其中包括中國人、阿拉伯人、印度人、非洲人以及其他歐洲國家的人等。 關於誰先到達美洲的問題更有不同的說法。 第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哥倫布傳》
第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