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巴門尼德約公元前6世紀末—前5世紀中葉,古希臘埃利亞學派哲學家。 認為「有」或「存在」是單一的、有限的、不變的和不可分割的。 「存在」和思維是同一的。 千變萬化的世界只是凡人的虛幻意見或假相,亦即「無」或「不存在」,認為感覺不可靠,只有理性才能認識存在。 著作有詩篇《論自然》,現僅存若干片斷。 于問題本身。 哲學史本質上是問題的歷史。 評判一個哲學家水平高低的標準,不是他如何解決問題,而是他提出了什麼問題,怎樣提出問題。 亞里士多德通過對以往哲學的總結所列舉出來的這些問題,後來成為歐洲形而上學的中心,曾在西方哲學史上占統治地位達二千年之久。 而且,①只要有形而上學即本體論的存在,那麼它們必將永遠縈人腦際。 ” 2批判理念論理念論是柏拉圖哲學的基石。 柏拉圖理念論的核心就是認為有兩個世界的對立,一個是現象世界,其中的事物都是具體的、相對的、不斷變化的、有生有滅的,即現實世界;另一個是普遍的、絶對的、永恆不變不滅的,即理念世界。 這兩個世界的關係是:第一,具體事物以「理念」之名為名,如有「美的理念」,就有美的具體事物,像美的人、美的花;似乎是沒有美的理念,就不存在美的人、美的花。 在柏拉圖看來,具體事物依存於「理念」。 第二,具體事物「分有」同名的理念,他舉例說明:要問美的人、美的花為什麼能美,就因為它們「分有」了美的理念。 柏拉圖的觀點非常明確,理念是第一性的,具體事物是第二性的,具體事物只是理念的影子。 對這點,柏拉圖還有更具體的例子,他以床為例進行說明:床有三種,一是理念之床,它是本來就存在的;二是木匠製造的床,它是模仿理念之床而產生的具體之床;三是畫家筆下的床,它是模仿具體之床而產生的藝術之床。 在這三種床中,只有理念之床才是永恆不變的、真實存在的東西;而具體之床是理念之床的模本,它是不斷變化的、不真實的;至于畫家筆下的藝術之床,乃是模本的模本,和「真實存在」隔着兩層,相距甚遠,因而更無真實可言。 就理念本身來說,也不在一個層次上,要分幾個等級,形成了理念的等級系統。 他說,具體事物的理念如床、桌子、馬等,是最低級的理念;數學或科學的理念如方、圓、動、靜、同、異等,是較高一級的理念;藝術的和道德的理念如美、正義、勇敢等,是更高一級的理念;最後,善的理念是最高的理念。 在他看來,善是「超於存在之上,比存在更尊嚴更有威力①的東西」 ,就是說,善是至高無上的神的化身。 不用多說,理念論的錯誤是誰都能看出的。 根本的錯誤就在於割裂了一般和個別的關係。 亞里士多德的批判正是抓住了這一點。 亞里士多德對理念論的批判,不僅具有特定的歷史階段的意義,而且具有一般哲學史和哲學理論的意義。 但西方有些學者否定這種意義。 黑格爾在《哲學史講演錄》中對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講得非常詳細,但關於亞里士多德對「理念論」的批判,卻只寫了幾行;英國亞里士多德權威研究者、牛津版英譯《亞里士多德全集》主編、亞里士多德若干重要著作的翻譯和註釋者羅斯說:“詳細地敘述這些爭論是乏味的;其中一部分是沒有價值的吹毛求疵,別的一些,最好也只能稱是開玩笑 ① 易傑雄主編:《世界十大思想家》,余紀元撰:《亞里士多德》,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72頁。 ① 柏拉圖:《國家》,見《古希臘羅馬哲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7年版,第182頁。 ②而已。 ” 另一些人認為這種批判是針對柏拉圖學員其他人而不是柏拉圖本人。 對這些觀點,列寧予以反駁:「唯心主義者黑格爾對亞里士多德在其對柏拉圖的理念的批判中破壞唯心主義基礎這一點膽怯地避而③不談。 」 「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的『理念』的批判,是對唯心主義,即④一般唯心主義的批判。 」 我國學者對這種批判給予充分肯定,並作了具體分析。 如汪子嵩在1963年撰文論述這種批判:柏拉圖的「理念」就是脫離了個別的一般,「理念」不過是一個空洞的抽象物,說亞里士多德①從十個方面進行批判論證 。 張尚仁說亞里士多德批判的要點是:根據理念論的說法,要說明世界,就要肯定在理念世界中有和這個事物相應的理念,這樣不僅不能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反而使需要解釋的東西的數目增加了一倍;產生事物的原因和事物的本質都是「理念」,而理念又在事物之外的另一個世界存在,這樣一來,事物的本質就成了存在於事物之外的了。 現實世界有生有滅,變化的原因卻是理念,理念反而是永恆不變的,不變的東西是變化的原因,說不通;認為事物是理念複製出來②的,必然會造成混亂 。 余紀元說亞里士多德批判柏拉圖將理念與具體事物相分離,批判柏拉圖論證理念存在的方法,批判「分有說」和「模仿③說」 。 英國學者羅伊德、德國學者策勒爾等也都論述了這種批判。 亞里士多德批判的中心是批駁柏拉圖將普遍的、一般的東西從個別中分離出去。 對這一點,楊壽堪在《亞里士多德範疇學說簡論》一書中論述亞里士多德關於一般與個別這對範疇時,作了詳細的說明,下面作一介紹。 第2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亞裡斯多德》
第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