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高的眼睛哭腫了,傍晚他們在田野見面的時候,瑪高的信心完全喪失了,一個40歲的女人不可能像年輕人一樣具有持久的戰鬥力,她感到了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 溫森特面對傷心欲絶的瑪高,毅然決定獨闖虎穴。 老母親披掛上陣,精兵良將,陣容齊整。 溫森特後來能夠在五隻母老虎的圍攻下得以全身而退,實在是萬幸。 溫森特上場時倒是從容不迫,但是他一句話往往換回來她們每人兩句的輪番轟炸,甚至更多。 他在三個小時裡只講了三層意思:一是他愛瑪高,瑪高也愛他,他們得結婚;二是瑪高在家裡精神受到嚴重摧殘,繼續下去,可能會患上精神分裂症或者腦膜炎;三是要麼馬上結婚,要麼不結婚。 她們說她太老了,太老的女人怎麼能幹那種沒有廉恥的事? 況且誰知道這是不是一個騙局?最後老母親把那種咒罵和憤怒歸納成了一個中心思想,得等兩年以後再說,以此驗證溫森特愛情的堅定程度。 實際上用兩年的時間不斷摸索驅散這對野鴛鴦的計謀是綽綽有餘的。 此後瑪高的形象變得日益衰竭,溫森特覺得她簡直就像福樓拜小說中吞毒前的包法利夫人。 她哭着對溫森特絮叨:「我希望自己馬上死掉!」有一天早晨她偷偷跑出來,在野外找到正在寫生的溫森特:當時旭日東昇,祥光四射,誰也料不到在這個美好的時候會出現不幸:瑪高在家裡喝了一小瓶番木鱉鹼,見到溫森特以後,已經支持不住了。 瑪高倒在溫森特懷裡的時候,用一種勝利者的口氣微笑着說:「我終於也給人愛上了。 」 6你為什麼和她通姦? 溫森特把瑪高送到醫院裡,並陪在她身邊一整天。 幸好她在吞服番木鱉鹼的時候,為了止痛,又吞食了一些鴉片酊,而這正是一種解毒劑。 醫生說,性命可以保住,但恢復健康要根據環境和心情來確定。 她的身體非常虛弱,至少現在不能結婚,但是如果溫森特跟她斷絶關係,也是一種潛在危險。 她的家人把溫森特看成罪魁禍首和殺人犯,否則她會平靜幸福地過完下半輩子。 對這種愚蠢的辱罵溫森特並不放在心上,遺憾的是他在十年以前沒有遇到她。 瑪高應該是一個好姑娘,一個像母親科尼莉亞一樣的賢妻良母。 而現在她給他的印象是一架被修理工弄壞的克列蒙納小提琴,那本來是件名牌產品。 溫森特在這件事的打擊中仍然能夠堅持背上畫箱去野外作畫。 雖然他的臉上佈滿悲慼和憂傷,但人們還是不能容忍他。 他們認為如果單是他一個人去幹不妨礙任何人的傻事,他們還不好過分干涉他,但是既然他公然製造出了「醜聞」,敗壞了紐南的名譽,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他們的挑釁是理直氣壯的:「你為什麼和她通姦?!」溫森特從他們的眼中看到了猥褻與下流,他感到非常傷心,對此他置之不理。 這時,一個叫海爾曼的小商人和溫森特交上了朋友,他表示非常喜歡溫森特的畫,並要求得到他的作品。 這使溫森特大為興奮,簡直有點受寵若驚,在這和境況下敢於違背整個紐南的意志而靠攏一個落魄的人實在是需要勇氣的。 溫森特接連給海爾曼畫了一批作品,海爾曼對他的每幅作品都相當滿意。 付出了就渴望得到報酬是一種正常的心理,但是溫森特在紐南連這種心理都不敢有,他的成績被一個鼓起勇氣和他做朋友的人所理解了,就是他的幸運,往價錢上面想就是往孤獨的荒野上走,而這是溫森特非常害怕的事。 溫森特在閒談中透露出他不久要出走的信息,到安特衛普或者其他什麼地方,海爾曼慨然表示要資以旅費,溫森特很感動。 通過海爾曼的介紹,溫森特收了三個徒弟,都是家境較好的工人。 溫森特在他們家庭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收取一些報酬,不是錢,是油畫顏料。 7吃土豆的人1885年3月,溫森特回到家鄉的第三個年頭第十六個月,父親西奧多勒斯因意外事故去世。 提奧回來參加了葬禮。 溫森特也搬到家裡住了一個時期。 因為巨大的悲痛縮小了溫森特與弟弟科爾以及其他妹妹的距離,哀傷過後,全家人的關係較父親在世時融洽多了。 但是為了不妨礙弟妹們的正常生活,溫森特還是決定搬出去住。 他認為這樣也許是維持他們之間友好關係最長遠的明智之舉。 從家裡走出來,溫森特租住在一個工人家裡,他的鄰居是一戶農民,主人叫德格魯特,是個五口之家。 他們全都下地幹活,臉曬得黑黑的。 德格魯特有一個17歲女孩叫斯蒂恩,性格開朗,整天瘋瘋癲癲的,挺招人喜歡。 她穿一件滿是灰塵並打了補丁的藍色裙子,一件緊身胸衣,由於田野的風與太陽的影響,她的服裝看上去比城市貴婦人的服裝更加優美。 溫森特經常請她做模特。 德格魯特一家以土豆為主食,偶爾能喝上一杯清咖啡,過節的時候賣點土豆換一小塊咸牛肉。 種土豆、挖土豆和吃土豆就是這一家子的全部生活。 溫森特每天晚上都到德格魯特家裡串門,他們對他很友好。 他經常觀察他們吃蒸土豆,一邊想著一些問題。 那是一間被煙火熏得黑呼呼的小屋子,一屋子五口人臉色黝黑,圍着桌子,占去了房子的大半空間,給人一種透不過氣的感覺。 桌子上擺着一盆熱氣騰騰的蒸土豆,碩大的土豆爆裂開它們的皮,香氣從裂縫的地方濃郁地瀰漫開來,充溢了整個房間。 第2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梵谷傳》
第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