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鎮總兵統轄鎮標三營,兼轄黃岡協、惠來等營。 鎮標中營、左營、右營,黃岡協左營、右營,惠來營,饒平營,潮陽營,興寧營,平鎮營,潮州城守營。 高州鎮水師兼陸路總兵統轄鎮標二營,兼轄羅定協、陽江等營。 鎮標左營、右營,羅定協左營、右營,陽江營,硇州營,吳川營,電白營,東山營,陽春營。 廣東水師提督節制五鎮,統轄提標五營,香山等四協,新會、前山等營。 提標中營、左營、右營、前營、後營,香山協左營、右營,順德協左營、右營,大鵬協左營、右營,赤溪協左營、右營,新會營左營、右營,前山營。 碣石鎮總兵統轄鎮標三營,兼轄平海營。 鎮標中營、左營、右營,平海營。 瓊州鎮水師兼陸路總兵統轄鎮標二營,兼轄崖州協、海口等營。 鎮標左營、右營,崖州協,海口營,萬州營,儋州營,海安營。 南澳鎮總兵分管閩、粵二省,統轄鎮標二營,兼轄澄海等營。 鎮標左營隷福建水師提督節制,右營,澄海營左營、右營,海門營,達濠營。 北海鎮水陸總兵統轄鎮標二營,兼轄龍門協、雷州等營。 鎮標左營、右營,龍門協左營、右營,雷州營,欽州營,白龍營,徐聞營,石城營,靈山營。 廣西巡撫統轄撫標二營。 撫標 左營、右營。 廣西提督節制三鎮,統轄提標中軍一營,兼轄平樂、新太二協,全州等營。 提標中軍,平樂協左營、右營,富賀營,麥嶺營,新太協,馗纛營,全州營,賓州營,三里營,上思營,東蘭營,桂林城守營,龍州城守營。 左江鎮總兵統轄鎮標三營,兼轄梧州、潯州二協,南寧城守等營。 鎮標中營、左營、右營,梧州協左營、右營,懷集營,潯州協左營、右營,南寧城守營,鬱林營。 右江鎮總兵統轄鎮標三營,兼轄鎮安協、思恩等營。 鎮標中營、左營、右營,鎮安協左營、右營,思恩營,隆林營,上林營,恩隆營。 柳慶鎮總兵統轄鎮標二營,慶遠、義寧二協,融懷等營。 鎮標左營、右營,慶遠協左營、右營,義寧協左營、右營,融懷營,永寧營,柳州城守營。 雲貴總督節制二巡撫、二提督、十鎮,統轄本標三營,兼轄曲尋協、雲南城守、尋霑等營。 督標 中營、左營、右營,曲尋協左營、右營,雲南城守營,尋霑營。 雲南巡撫統轄撫標二營。 撫標 左營、右營。 雲南提督節制六鎮,統轄提標三營,兼轄楚雄協,武定、大理城守等營。 提標中營、左營、右營,楚雄協,武定營,大理城守營。 臨元鎮總兵統轄鎮標四營,兼轄元新、澂江等營。 鎮標中營、左營、右營、前營,元新營,澂江營。 開化鎮總兵統轄鎮標四營,兼轄廣南、廣西等營。 鎮標中營、左營、右營、後營,廣南營,廣西營。 騰越鎮總兵統轄鎮標三營,兼轄永昌等二協、龍陵營。 鎮標中營、左營、右營,永昌協左營、右營、順雲協中營、左營、右營,龍陵營。 鶴麗鎮總兵統轄鎮標三營,兼轄維西協、永北、劍川等營。 鎮標中營、左營、右營,維西協左營、右營,永北營,劍川營。 昭通鎮總兵統轄鎮標四營,兼轄東川、鎮雄等營。 鎮標中營、左營、右營,東川營,鎮雄營。 普洱鎮總兵統轄鎮標三營,兼轄威遠、景蒙等營。 鎮標中營、左營、右營,威遠營,景蒙營。 貴州巡撫統轄撫標二營,兼轄古州等十衛、都江、下江等營。 撫標 左營、右營,古州左衛、右衛,八寨衛,台拱衛,黃施衛,丹江衛,凱里衛,清江左衛、右衛,石峴衛,都江標,下江標。 貴州提督節制四鎮,統轄提標三營,兼轄大定等協、羅斛等營。 提標左營、右營、前營,大定協左營、右營,平遠協左營、右營,遵義協左營、右營,定廣協左營、右營,羅斛營左營,右營,貴陽營,平越營,歸化營,黔西營,安順城守營,仁懷營,新添營。 安義鎮總兵統轄鎮標三營,兼轄永安協、長壩等營。 鎮標中營、左營、右營,永安協左營、右營,長壩營,普安營,安南營,冊亨營。 古州鎮總兵統轄鎮標三營,兼轄上江、都勻二協,朗洞等營。 鎮標中營、左營、右營,上江協左營、右營,都勻協左營、右營,朗洞營左營、右營,黎平營左營、右營,荔波營,下江營。 鎮遠鎮總兵統轄鎮標三營,兼轄清江等三協、台拱等營。 鎮標中營、左營、右營,清江協左營、右營,松桃協左營、右營,銅仁協左營、右營,台拱營左營、右營,丹江營左營、右營,思南營,凱里營,黃平營,天柱營,石阡營。 威寧鎮總兵統轄鎮標二營,兼轄畢赤、水城等營。 鎮標左營、右營,畢赤營,水城營。 綠營兵額,清初未定。 考明代京軍二十萬餘,外軍九十九萬餘。 順治間不可考,大約視舊額約裁減十三四。 康熙兵制,京巡捕三營經制馬步兵三千三百,直隷各標兵三萬七百,山西二萬五千,川陝總督,陝、甘兩巡撫及提鎮各標兵八萬五千九百七十八,四川四萬,雲南四萬二千,貴州二萬,廣西二萬,湖廣四萬,廣東七萬三千一百十人,江南總督,總漕,江寧、安徽兩巡撫,京口將軍四萬九千八百五十,浙江四萬三千四百五十,江西萬五千,福建六萬九千七百二十六,山東總河及撫、鎮標兵二萬,河南一萬,都各省經制馬步兵五十九萬四千四百十四。 逮乾隆二十九年,次第增加,各省多者一千至六千餘,惟貴州加至萬八千二百餘,減者江西七百餘,廣東四百餘,浙江二千餘,福建三千餘,都六十三萬七千三百二十三。 至五十年,各省綠營兵額,京巡捕五營一萬,直隷三萬九千四百二,山東萬七千五百四,山西二萬五千七百五十二,河南萬一千八百七十四,江南四萬八千七百四十七,江西萬三千九百二十九,福建六萬三千一百十九,浙江四萬三十七,湖北萬七千七百九十四,湖南二萬三千六百四,四川三萬千一百十二,陝、甘八萬四千四百九十六,廣東六萬八千九十四,廣西二萬三千五百八十八,雲南四萬千三百五十三,貴州三萬七千七百六十九,都五十九萬九千八百十四,綜計數減於舊者凡四萬餘。 各省減者,自數百至數千不等,惟陝、甘減至萬二千,則以四十六年新增者不在此數,而山東、河南、江南視舊額轉多,蓋河、漕標兵本定分額,此實併入各省中也。 嘉慶十七年,綠營都數為六十六萬千六百七十一,視乾隆中葉增額六萬餘,各省均所有益,惟浙江減額千餘。 其江南總額,此分江寧七千三十九,南河萬五千六百六十六,漕運三千六百八十一,江蘇二萬三千七百四十八,安徽八千七百三十八,總為五萬六千八百七十二,增舊額八千餘。 又舊額但舉山東,此分山東萬五千九百三十三,東河四千二百四十一,增額三千餘,略可考見。 十九年,山西等省共裁兵萬五千四百餘,內改馬戰兵為步守兵共千二百餘。 道光初元,諭行裁汰,減額萬餘,覆議裁改。 二十九年兵額,直隷四萬千三百三十五,山東二萬五十七,河南萬五千三百八十一, 東河併入河南、山東。 山西二萬二千八百五,江蘇三萬八千一百八,安徽九千四百四十二, 南河、漕運併入江南。 江西萬二千四百七十二,福建六萬千六百七十五,浙江三萬七千五百六十五,陝西二萬四千七百二十,甘肅六萬八千八百六十二,湖北二萬五百五,湖南二萬七千百十五,四川三萬三千八百十一,廣東六萬八千三百二十二,廣西二萬二千四百七十二,雲南三萬九千七百六十二,貴州三萬六千四百七十七,都五十八萬五千四百十二,京營萬名在外。 減於乾隆舊額且逾萬矣。 第62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6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