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輔駐防兵制,順治初,獨石口、張家口、山海關、喜峰口、古北口並設防禦一人或二人,采育裡、固安縣設防守尉、防禦有差。 康熙十四年,察哈爾八旗,每旗設總管一人,副總管一人,參領三人,佐領、驍騎校、護軍校各有差。 捕盜官每旗二人,親軍、前鋒各二,護軍十七,領催四,驍騎二十五。 在京蒙古都統兼轄之。 山海關總管一人,防禦八人,滿、蒙、漢兵七百有奇。 尋設張家口總管一,防禦七,兵百三十有奇。 獨石口、古北口增防禦各二,喜峰口防禦二,冷口、羅文峪防禦各一,兵多則六十八,少則十二人。 雍正三年,設天津水師營都統一,協領六,佐領、防禦、驍騎校各三十二,旗兵千六百人,蒙古兵四百人,分左右兩翼。 乾隆三年,增熱河駐防兵二千人,委前鋒校、前鋒、領催、鳥槍領催、馬甲、鳥槍馬甲、砲甲、弓矢匠各有差,以千四百人駐熱河,四百駐喀喇河屯、二百駐樺榆溝。 八年,改山海關總管為副都統,增協領、佐領諸屬,滿、蒙、漢兵共八百人,分左右翼。 二十六年,設察哈爾都統一人,駐張家口,理八旗遊牧,兼轄防兵,副都統二人,駐左右翼遊牧邊界。 四十五年,設駐防密雲滿、蒙兵二千。 嘉慶三年,增熱河圍場副都統。 九年,改總管。 十五年,改設都統一人。 以厄魯特達什達瓦降眾徙居科布多,旋分其屬為三旗,設總管、副總管、佐領、驍騎校等。 尋移至熱河,作為官兵。 先是康熙中,建避暑山莊於熱河,設總管、守備、千總分守各行宮。 乾隆間,增建行宮,設千總、委署千總一二人,兵自六人至九十八人不等。 木蘭圍場總管一人。 康熙季年,設有防禦八及滿、蒙兵百餘。 迨乾隆中年,增左右翼長二,驍騎校八,駐兵共八百人。 每一兵給地一頃二十畝,或地不宜耕種,則改給牛羊。 木蘭之地,周遭樹柵為界,設營房八,卡倫四十,八旗各分五卡倫,各以旗兵守之。 道光四年,諭駐京旗兵,遇閏月賞給甲米,他省不得援例。 此畿輔駐防制也。 東三省駐防兵制,共駐四十四所,兵三萬五千三百餘人。 凡前鋒、領催、馬甲、守門庫等兵,步甲、夜捕手、匠役、養育兵、鳥槍馬甲、領催、水手之屬,或設或否,名額多寡,各視駐地所宜,損益區置之,初無定限。 其在盛京,天聰間始設駐防於牛莊、蓋州,兵九十六人。 順治元年,世祖將遷燕京,設盛京八旗駐防兵,以正黃旗內大臣和洛會總統之,以鑲黃旗梅勒章京統左翼,正紅旗梅勒章京統右翼。 每旗設滿洲協領一,佐領四,蒙古、漢軍佐領各一。 設熊嶽城守官,其下滿洲佐領三,漢軍佐領一,錦州、鳳凰城、寧遠城守官,其下各設滿洲佐領各二,漢軍佐領一,興京、遼陽、牛莊、岫岩、義州城守官,滿洲佐領各一人,蓋州、海州滿、漢佐領各一,統駐防兵。 康熙元年,改盛京昂邦章京為鎮守遼東等處將軍,梅勒章京二人為副都統,統轄協領、佐領、驍騎校。 四年,改遼東將軍為奉天將軍。 十四年,設錦州、義州城守尉各一,佐領、驍騎校各有差。 各邊門皆置防禦一。 尋設開原防禦三,金州防禦一,兵弁各有差。 五十五年,設金州駐防水師營,船十號,兵五百,水手一百。 雍正五年,設熊嶽副都統一人,廣寧、義州、錦州、寧遠至山海關設副都統一,復州、南金州、鳳凰城、岫岩、旅順等處設副都統一,分轄旗兵。 乾隆十二年,改奉天將軍為鎮守盛京將軍。 盛京各額兵都一萬五千有奇。 其在吉林,順治十年,設寧古塔昂邦章京一,梅勒章京二,佐領、驍騎校各八。 十八年,設吉林水師營。 康熙元年,改寧古塔昂邦章京為將軍,梅勒章京為副都統。 三年,設水師營總管各員。 七年,增寧古塔協領二。 十年,以寧古塔副都統一,佐領、驍騎校各十一,兵七百,移駐吉林。 又增吉林協領八,佐領、防禦、驍騎校各十二,兵六百人。 尋增防禦十五人。 十五年,移寧古塔將軍駐吉林,留副都統於寧古塔,增吉林副都統一人。 三十一年,設伯都訥協領二人,佐領、驍騎校各三十,防禦八。 五十三年,設三姓、琿春協領一,佐領、驍騎校、防禦有差。 雍正三年,設阿勒楚喀協領一人,佐領、驍騎校、防禦各五。 十年,設三姓副都統一人。 尋設吉林鳥槍營參領一人,佐領、驍騎校各八,鳥槍兵千。 乾隆十三年,令打牲烏拉兵歸吉林將軍兼轄。 先是順治時,設打牲烏拉協領二,又設總管一人,統轄珠軒頭目,及參、蜜、漁、獵諸戶,專司采捕諸役。 後遞增佐領、防禦八,驍騎校十或八,額兵千。 至是以在吉林境,命兼統於吉林將軍。 二十一年,設阿勒楚喀副都統一人。 道光六年,以雙城堡移駐京旗分左右翼,各設總、副屯達二人。 嗣又分一旗五屯,增總、副屯達各六人。 其在黑龍江,當康熙初年,自吉林移水師營來駐齊齊哈爾等處,水手一千有奇。 盛京壯丁散處者,隨時編入八旗。 巴爾呼人、錫伯人居近吉林,卦勒察人居近伯都訥,庫爾喀人居近琿春,並設佐領、驍騎校等分駐。 其東北最遠者,索倫、達呼爾二部,天命、天聰間,相率內附,其後分充各城額兵。 至鄂倫春所居益遠,使馬、使鹿部分處山林,業捕貂,皆審戶比丁,列於軍伍。 二十二年,初置黑龍江將軍,原水師營總管等並屬之,設副都統二,協領四,佐領、驍騎校各二十四,防禦八,滿洲兵千,索倫、達呼爾兵五百,駐愛琿城。 二十三年,設打牲處總管一,副總管二,以索倫、達呼爾壯丁編設佐領、驍騎校。 尋於墨爾根城設駐防兵。 二十九年,移將軍駐墨爾根,又增協領四,佐領、驍騎校各七,索倫、達呼爾兵四百餘,以副都統一人統兵駐愛琿。 尋設兵千餘駐防齊齊哈爾。 三十八年,將軍復自墨爾根移駐齊齊哈爾。 四十九年,設墨爾根副都統一人。 雍正六年,增設打牲處總管三,滿洲、索倫、達呼爾副總管十六,索倫、達呼爾佐領、驍騎校各六十二。 十年,設呼倫貝爾統領一,索倫、巴爾呼總管、副總管各二,佐領、驍騎校各五十,兵三千,尋增兵二千有奇。 厄魯特總管、副總管各一。 乾隆八年,改呼倫貝爾統領為副都統。 嘉慶九年,以齊齊哈爾等處承種官田馬甲歸各本旗,所墾新田,改增養育兵耕種。 鹹豐八年,增黑龍江馬甲千。 光緒八年,將軍文緒請由黑省至茂興設七站,由茂興至呼蘭設五台,共台站六十人,置掌路記防禦一,驍騎校二,領催六,分隷鈐束。 黑龍江八旗兵約分五類:曰前鋒,共百四十六人,佩橐鞬,負旗幟,為先導;曰領催,供會計書寫,馬甲之長也,共七百四十八人;曰馬甲,又稱披甲,共九千二百十三人;曰匠役,為鳥槍、弓、鐵、鞍諸匠,共一百五十二人;曰養育兵,康熙季年,始以旗兵屯田,至嘉慶中,改屯田馬甲為養育兵,共八百人。 別有未入伍者曰西丹,譯言控馬奴,不得預征伐之事。 此東三省駐防制也。 各直省駐防制,順治二年,始設江南江寧左翼四旗,陝西西安右翼四旗,皆置滿、蒙兵二千,弓匠二十八,鐵匠五十六。 六年,於山西太原設正藍、鑲藍二旗滿、蒙駐防兵,暨遊牧察哈爾兵。 初,太宗親征察哈爾,降土默特之眾,後編為二旗,設左右翼,都統部眾得同辦事。 旋裁都統,以旗務掌之將軍、副都統,與內八旗等。 至是,遊牧察哈爾遂列於山西駐防。 十一年,設山東德州鑲黃、正黃二旗滿、蒙領催、馬甲暨弓、鐵匠。 十五年,增設西安佐領、驍騎校二十八,驍騎一千。 設浙江杭州滿、蒙八旗馬甲、步甲、弓匠,漢軍馬甲、步甲、鐵匠,滿、漢棉甲兵,共四千有奇。 其後每旗並增佐領、驍騎校、驍騎。 十六年,改設京口駐防鎮海將軍一,副都統二,協領、參領、防禦、佐領、驍騎校有差。 尋增江寧、西安步甲各一千。 第61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6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