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年,帝以天津、文安、大城屢被霪潦,積水未消,命大學士兆惠督率經理。 又以曰修前辦豫省水利有效,命馳往會勘,覆命阿桂會同總督方觀承酌辦。 阿桂等以「子牙河自大城張家莊以下,分為正、支二河,支河之尾歸入正河,形勢不順。 請於子牙河村南斜向東北挑河二十餘裡;安州依城河為入澱尾閭,應挑長二千二百餘丈;安、肅之漕河,應挑長三千七百餘丈。 其上遊之姜女廟,應建滾水石壩,使水由正河歸澱。 新安韓家墊一帶為西北諸水匯歸之所,應挑引河十三里有奇」。 如所議行。 二十九年,改建惠濟河石閘。 修湖北溪鎮十里長堤,及廣濟、黃梅江堤。 濬江都堰,開支河一,使漲水徑達外江。 三十二年,修築澱河堤岸,自文安三灘裡至大城莊兒頭,長二千七百餘丈。 山東巡撫崔應階言:「武定近海地窪,每遇汛漲,全恃徒駭、馬頰二河分流入海。 徒駭下遊至霑化入海處,地形轉高,難議興挑。 勘有壩上莊舊漫口河形地勢順利,應開支河,俾兩道分泄。 」江蘇巡撫明德言:「蘇州南受浙江諸山經由太湖之水,北受揚子江由鎮江入運之水,伏秋汛發,多致漫溢。 請修吳江、震澤等十縣塘路。 」均從之。 三十三年,滹沱水漲,逼臨正定城根,添築城西南新堤五百七十餘丈,回水堤迤東築挑水壩五。 河神祠前築魚鱗壩八十丈。 槁城東北兩面,滹水繞流,順岸築埽三百六十丈,埽後加築土墊。 三十五年,挑濬蘇郡入海河道,白茆河自支塘鎮至滾水壩,長六千五百三十餘丈;徐六涇河自陳蕩橋至田家壩,長五千九百九十餘丈。 三十六年,濬海州之薔薇、王家口、下坊口、王家溝四河。 以直隷被水,命侍郎袁守侗、德成分往各處督率疏消。 尚書裘曰修往來調度,總司其事。 山東巡撫徐績查勘小清河情形,請自萬丈口挑至還河口,計四十里,使正、引兩河分流,由河入泊,由泊達溝歸海。 詔如所議行。 廣西巡撫陳輝祖言:「興安陡河源出海陽山,至分水潭,舊築鏵嘴以分水勢,七分入湘江為北陡,三分入灕江為南陡,於進水陡口內南北建大小天坪,以資蓄泄,復建梅陽坪,以遏旁行故道,並以引灌糧田。 近因連雨衝陷,請修復土石各工。 」下部知之。 三十八年,挑濬禹城漯河、高密百脈湖引河。 四十年,修築武昌省城金河洲、太乙宮濱江石岸。 江南旱,高、寶皆歉收。 總督高晉,河督吳嗣爵、薩載合疏言:「嗣後洪湖水勢,應以高堰志椿為準,各閘壩涵洞相機啟放,總使運河存水五尺以濟漕,餘水侭歸下河以資灌溉。 」從之。 四十一年,修西安四十七州縣渠堰共千一百餘處。 總督高晉言:「瓜洲城外查子港工接連回瀾壩,江岸忽於六月裂縫,坍塌入江約百餘丈,西南城牆塌四十餘丈。 現在水勢已平,擬將瓜洲量為收進,讓地於江,並沿岸築土壩以通纖路。 」諭令妥善經理。 四十二年,山西巡撫覺羅巴延三言:「太原西有風峪口,旁俱大山,大雨後山水下注縣城,猝難捍禦。 請自峪口起,開河溝一,直達汾水,所占民田止四十餘畝,而太原一城可期永無水患。 」四十三年,疏濬湖州漊港七十二。 修昌邑海堤,居民認墾堤內礆廢地千二百餘頃。 濬鎮洋劉河,自西陳門涇上頭起,至王家港止。 四十四年,改建宣化城外柳川河石壩,並添築石坦坡。 漳河下遊沙莊壩漫口,淹及成安、廣平,水無歸宿。 於成安柏寺營至杜木營,繞築土墊千一百餘丈。 四十七年,雲南巡撫劉秉恬言:「鄧川之瀰苴河,上通浪穹,下注洱海,中分東西兩湖。 東湖由河入海,河高湖低,每遇夏秋漲發,迴流入湖,淹沒附近糧田。 紳民倡捐,將湖尾入海處堵塞,另開子河,引東湖水直趨洱海,又自青石澗至天洞山,築長堤、建石閘,使河歸堤內,水由閘出,歷年所淹田萬一千二百餘畝,全行涸出。 」得旨嘉獎。 又言:「楚雄龍川江自鎮南發源,入金沙江。 近年河溜逼城,請於相近鎮水塔挑濬深通,導引河溜複舊。 又澂江之撫仙湖下遊,有清水、渾水河各一,渾水之牛舌石壩被沖,匯流入清,以致為害。 請於牛舌壩東另開子河,以泄渾水,並將河身改直,使清水暢達。 」上獎勉之。 五十年,河南巡撫何裕城言:「衛河歷汲、淇、滑、濬四縣,濱河田畝,農民築堤以防淹浸,不能導河灌田。 輝縣百泉地勢卑下,而獲嘉等縣較高,難以紆迴導引。 其餘汲縣、新鄉並無泉源,祗有鑿井一法,既可灌田,亦藉以通地氣,已派員試開。 」濬賈魯、惠濟兩河。 修寧夏漢延、唐來、大清、惠農四渠。 五十一年,山東商人捐資挑濬鹽河,並於東阿、長清、齊河、歷城建閘八。 五十三年,荊州萬城堤潰,水從西北兩門入,命大學士阿桂往勘。 尋疏言:「此次被水較重,土人多以下遊之窖金洲沙漲逼溜所致,恐開挑引河,江水平漾無勢,仍至淤閉。 請於對岸楊林洲靠堤先築土壩,再接築鷄嘴石壩,逐步前進,激溜向南,俟洲坳刷成兜灣,再趁勢酌挑引河,較為得力。 」報聞。 五十四年,濬通惠河、朝陽門外護城河及溫榆河。 五十五年,培修千里長堤,瀦龍河、大清河、盧僧河等堤,鳳河東堤,及西沽、南倉、海河等疊道,改建豐城東西是石工。 築潛江仙人舊堤千二百八十餘丈。 挑濬永城洪河。 五十七年,兩江總督書麟等言:「瓜洲均系柴壩,江流溜急,接築石磯,不能鞏固。 請於回瀾舊壩外,拋砌碎石,護住埽根,自裹頭坍卸舊城處所靠岸,亦用碎石拋砌,上面鑲埽。 嗣後每年挑溜,可期溜勢漸遠。 」得旨允行。 又言:「無為州河形兜灣,應將永成圩壩加築寬厚。 擬於馬頭埂開挖河口三十丈,曾家腦至東圩壩舊河亦展寬三十丈,俾河流順暢。 」上韙之。 改蕭山荷花池堤為石工,堵河內民堰漫口五十餘丈,修復豐城江岸石堤。 五十九年,荊州沙市大壩,因江流激射,勢露頂沖,添建草壩。 嘉慶五年,挑濬檿牛河、黃家河,及新安、安、雄、任丘、霸、高陽、正定、新樂八州縣河道。 六年,京師連日大雨,撥內帑挑濬紫禁城內外大城以內各河道,及圓明園一帶引河。 文安被水,命直督陳大文詳議。 疏言:「文地極窪,受水淺,地與河平,自建治以來,別無疏濬章程。 惟查大城河之廣安橫堤,為文邑保障,迤南有河間千里長堤,可資外衛。 兩堤之中,有新建閘座,以泄河間漫水。 再於地勢稍下之龍潭灣,開溝疏濬,或不致久淹。 」從之。 八年,伊犁將軍松筠言:「伊犁土田肥潤,可耕之地甚多,向因乏水,今擬設法疏渠引泉,以資汲灌。 應請廣益耕屯,以裕滿兵生計,並借官款備辦耕種器物。 」如所請行。 十一年,疏築直隷千里長堤,及新舊格澱堤。 十二年,湖廣總督汪志伊言:「堤垸保衛田廬,關係緊要。 漢陽等州縣均有未涸田畝,未築堤塍。 應亟籌勘辦,以興水利而衛民田。 」從之。 十六年,以畿輔災歉,命修築任丘等州縣長堤,並雄縣疊道,以工代賑。 十七年,濬武進孟瀆河。 挑阜寧救生河,太倉劉河。 修天津、靜海兩縣河道。 濬東平小清河,及安流、龍拱二河,民便河。 十八年。 江南河道總督初彭齡疏陳江省下河水利,宜加修理。 得旨允行。 十九年,大名、清豐、南樂三縣七十餘莊地畝,久為衛水淹沒,村民自原出夫挑挖,請官為彈壓。 禦史王嘉棟疏言:「杭、嘉、湖被旱歉收,請開濬西湖,以工代賑。 」皆允之。 二十一年,疏濬吳淞江。 二十二年,章丘民言,長白、東嶺二山之水,向歸小清河入海。 自灰壩被沖,水歸引河,章丘等縣屢被水災。 命禮部侍郎李鴻賓往勘。 次年,巡撫陳預疏言:「小清河以章丘、鄒平、長山、新城為上遊,高苑、博興、樂安為下遊,正河及支派溝多有淤墊。 請先疏濬上遊,並將滸山等二泊一湖挑挖寬深,則水勢不至建瓴直注,下遊亦不驟虞漫溢。 」得旨允行。 建沔陽石閘,挑引渠,以時啟閉。 二十五年,修都江堰。 禦史陳鴻條陳興修水利營田事宜,命直隷、山東、山西、河南各督撫一體籌畫興舉。 修襄陽老龍石堤。 庫車辦事大臣嵩安疏報別什托固喇克等處挑渠引水,墾田五萬三千餘畝。 有詔褒勉。 第60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6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