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惶然不知所措,聲怯氣短地問道:「姑娘,你……你怎麼把這好端端的罐子摔碎了?這……這太可惜了……”「嘻嘻,這有什麼可惜的?」陀波羅反而喜不自禁,天真地笑了,「這罐子是空的,空空的!」「可它還能裝奶呀,姑娘。 」「這罐子即使能裝奶,也是空的。 」少女輕快地說,“尊敬的出家人,別看牛奶喝到你腹中,你的體腹也是空的。 你想的,你說的,你行的,還有你自己,都是空空的也,世間就沒有實相!它本來就不是罐子。 」 說完,她用腳踢了踢地上瓦罐的碎屑,揚長而去。 太子紋絲不動地佇立在河畔,在異樣的寂靜中陷入沉思。 頃刻,他不由得頓開悟覺,從內心裡驚呼一聲:空空空!超脫塵俗,意境空靈,解悟過人,發人深省。 啊,空! 那救命牧女有意無意地一番戲談,寓意深遠,發人沉思。 釋迦牟尼恍然領悟:人我皆空,世事皆空,萬法皆空,生死皆空,唸唸皆空。 倘如進入空靈無我的幽境,就再不會輪迴生死,大悟成佛了。 一直困惑不解、處于懸足倒掛的釋迦牟尼,頃刻之間,受到了一次令人猛醒的點化。 於是,他朝着少女陀波羅遠去的方向,跪伏在地,叩拜不止。 住山將就度流年,能成正道能成我。 後來,這位人類未來的佛祖,果然創立了「四大皆空」的佛理,百世流傳。 「四大皆空」。 空去了哪些「四大」呢? 佛門所講的四大,也稱四界,是指地、水、火、風四種色法構成的四種物質因素。 最早,「四大」的觀念並不是佛教發明的,只是前人認為它們「皆有」;而佛門臆斷它們「皆空」。 地、水、火、風,這四大物質元素,是人類對宇宙本體的初期探索,而最後得出的結論。 在東西方的哲學思想史上,几乎有着同樣的趨勢和地位。 比如,中國的儒家經典《尚書·洪範》篇中所說「金木水火土」五行;印度古《吠陀經》中,認為世界形成的自然因素是「地水風火空」;古希臘哲學家恩培多克勒也曾提出,「氣水土火」是宇宙間不變的四大基本元素。 總之,這都是大自然界物理現象的基本要素。 佛陀倡導的四大皆空,是沿用古代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加以深化的佛教化。 因為「地水火風」四大元素是宇宙存在的物理現象:山嶽土地屬於「地大」;海洋河川屬於「水大」;陽光炎熱屬於「火大」;空間氣流屬於「風大」。 進而,又可以把它們推之為人類的生理物理現象:毛髮骨肉屬於「地大」;血液分泌屬於「水大」;體溫涼熱屬於「火大」;呼吸元氣屬於「風大」。 如果從「四大」的物性上分析,堅硬屬於「地大」;濕潤屬於「水大」;溫暖屬於「火大」;氣流屬於「風大」。 然而,不論如何分析「四大」,它們終歸是物質現象,而無法概括為精神現象。 佛祖和他的信徒們,在尋求超越自我的征途中,認為,「四大」乃是構成一切物質現象的基本因緣,也是形成一切生命的種子。 試看一切物象,「四大」和諧,便會蒸蒸成長,欣欣向榮;「四大」相剋,就會萎靡顛倒,歸於毀滅。 大自然如此,生命也是如此。 雲散水流去,人寂天地空。 人身無常,生命是空!《圓覺經》說得好:「我今此身,四大和合……四大各離,今者妄身將在何處?」佛教是理性的信仰,是理性的宗教。 因而,後世弟子們記錄下的也均是佛陀生前理性的發言。 現代的科學家聽了也不能不為之歎服:文殊菩薩問佛:雲何四大? 世尊曰:地有堅性,水有通性,火有焰性,風有動性。 在人身上,四大和合,方成一體。 所謂皮肉筋骨,膠成一身,名地大;津涎尿血,滋潤一身,名水大;暖氣均融,溫和一身,名火大;動轉施為,運用一身,名風大。 四大調和,一身安樂;四大不調,便生病苦。 當釋迦牟尼昏厥在河灘上,那牧女給他嘴對嘴喂奶時,被五個弟子偷眼覷見了。 這還了得,師傅在與一個過路的少女親嘴兒!犯了出家人的大戒!破了淨土的大忌,非同小可! 「喂,你們看見了吧,王太子究竟是個王太子,他修行了六年,還沒忘了女色!」「天哪,他怎麼能幹出這種見不得人的醜事。 我們受騙了!」……他們一邊蔑視地偷覷,一邊悄聲地說長道短。 五個弟子中有一個叫摩男俱利的,他是太子的堂兄提婆達多派來的。 此人明裡來找太子回宮,暗裡是接受提婆達多的密謀,妄圖把太子害死在荒野,然後由提婆達多繼承王位。 初來的時候,摩男俱利被太子的高尚行為和普渡眾生的理想所感動,一度滅了殺心,毅然拜師出家。 這會兒,他見太子在修道中出了「破綻」,又復生了殺機。 他想,只要肯下毒手,就可以回去向提婆達多交賬,自己再享王宮的富貴榮華。 主意拿起,為了暗下毒手,趁人不注意,他一個人偷偷地溜了。 釋迦牟尼喝了牧女陀波羅的牛奶,聽了她說的話以後,感到勝緣佳遇,心胸大悟,便離開尼連禪河畔,回頭去找■陳如五人。 可是,徜徉了許久,也沒有找到他們,便獨自一人向前面的伽耶山走去。 ■陳如等四人,一路上不見摩男俱利,以為他迷了路,四個人就到處尋找。 這時,已經夕陽西下,伽耶山蒙上一片晚霞,夕陽收起餘暉,山峰上沉沉的暮靄漸濃。 他們正在邊走邊四處張望,忽然■陳如喊道:「喂,你們看,山崖上是誰?」「俱利,俱利,是摩男俱利!」 ① 見《金剛經論》。 第3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釋迦牟尼傳》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