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又經歷了數十年寒暑,摒除俗界,不問世事,專心讀經,實在是當代一位道德高尚、情操堅毅的博學大師。 」「唔,」淨飯王傾慕之情,溢於言表,「他姓甚名誰?現住何處?」“回稟國王,他叫毗奢密多羅,現住在西天竺的密締山上。 」 淨飯王歡天喜地,立即吩咐下臣預備應聘的厚禮,以及太子與師傅的車騎,吩咐他們翌日前去拜求那位名師。 跋陀羅尼領旨後,仍回到藏經閣,把事情向悉達多說明。 太子心猿意馬,求賢若渴,正想找到一位明師。 聽到這一消息,他興奮得不能自已。 這幾天他正一腔怨憤無處排遣,早就渴望着掙脫這個慾念熏心、濃艷俗色的牢籠,哪怕幾天也好。 想不到這一天夢幻似的來臨了!老師真是他的大恩人! 第二天,悉達多話別妻兒,準備啟程了。 耶輸陀羅公主,有的只是溫柔和情意。 她並不太瞭解丈夫的理想。 她感情稚氣,卻又優美,像孩子一般的天真無邪。 她虛心從善,潔身自好。 她自身具備這種品質,同時也尊重別人身上的這種品質。 因而,對丈夫暫時的離去,她只感到依依難捨,而絶不輓留。 當悉達多一步步緩緩地走出門外時,回頭發現妻子凝滯的目光中飽含淚花,透出言詞所難以形容的別愁。 悉達多和跋陀羅尼向淨飯王辭駕後,登上象車,自有隨從人員等,簇擁着取道向西印度而行。 這太令人心曠神怡了,一路上,有看不盡的景物。 悉達多盡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氣,欣賞恆河兩岸的風光,盡情地 ① 《吠陀經》是印度最古老的經典,用梵文寫成,字句生澀,明理奧妙,公元前20世紀到前10世紀成書。 主要內容是對神的讚歌、祭祀禱文、咒語等。 觀看著青翠碧綠的稻田、五彩繽紛的野花、歡騰嬉戲的小溪和廣袤草原上悠閒自在的畜群……他飽覽不迭,目不暇接,大聲吩咐車官:「喂,車慢一點走!”“是,太子。 」 車官收回了響鞭,任着象車緩步前行。 頃刻,象車經過一個竹籬瓦舍的山村,看見人們來來往往。 農夫們有的在田間勞苦耕耘,有的滿腿泥巴,揮動長鞭,吆喝羊群;有的赤身裸背,肩挑重擔遠行……悉達多見景生情,思緒起伏。 他想:我們空身乘坐在舒服的象車上,遊山玩水,逍遙自在;而他們非但無車代步,反而要在日曬雨淋中,面對黃土,背朝青天。 我們都是蕓蕓眾生,都是血肉之軀,兩相比較,勞逸懸殊,差似天壤。 同是人類,同是父母生育,豈不是太不公平了? 直到後來,他真正轉迷為悟時,才揭明佛法,弘揚人群平等的宗旨。 在大乘佛經典中他說:「菩薩忍受一切之惡,對待眾生以平等,如大地①之牢固不傾。 」 這就是說,在博大慈祥的佛法面前,蕓蕓眾生好似以兒女之身在慈母的懷中,人人平等,一視同仁,不以其強而霸,不以其弱而卑。 其中,甚至包括萬物之靈的人類以外的蕓蕓生物——禽獸鳥蟲。 他們一行人,曉行夜宿,一直向西印度進發。 經過二十多個晝夜的顛簸,車抵西印度的密締山麓。 悉達多仰頭一望,只見這裡峰巒起伏,群山重疊,一眼望不到邊的崇山峻嶺,莽莽蒼蒼,完全被曉霧縈繞着,撲朔迷離,勝似世外仙境。 跋陀羅尼老師指着這座氣勢磅礴的高山說,這就是隱士毗奢密多羅隱居的地方。 他們望着那險崖絶壁的山勢,知道山中道路崎嶇,車輛難行,便將隨從們安頓下來。 悉達多和師傅只選了兩名精壯相隨,一行四人,覓路入山。 原來,這座密締大山,跋陀羅尼從前曾經來過一次,只因山路迷離,他約略記得一點。 一路上,只能由他頭前領路。 途中,山路驚險曲折,崖高岩巉,驚人心魄。 所過之處,林木蔽障,亂石縱橫,掛衣礙步,很不易行走。 如此約行進了七八里路,山徑才稍漸平坦。 又繞過一個山崖轉彎,只見懸崖劈空,壁立千仞。 山巔僻處,老遠有一座石屋,掩映在峰壑爭秀的山巒中,四周古松成蔭,翠柏環抱,別是一番洞天。 悉達多自出娘胎,還從未見過這樣天然優秀的境界,真好似來到世外仙境,天外桃源,感到一種難以體味的神秘和空靈。 跋陀羅尼老人遙指着那座遠處山崖上的石屋:「太子,你看沒看見那個地方?”「老師,我看見了。 那可真是個幽靜地方啊!」“那座石屋,就是隱士毗奢密多羅靜修的地方。 」 悉達多一聽,激動得抑制不住怦怦跳動的心,既顧不得山路艱險,也無心賞覽風景,急不可耐加快腳步。 又走了一段山路,才來到石屋前面。 抬頭一看,這座石屋,是依着山石天然之勢,粗略砌造而成。 門前幾步之距,面臨懸崖,下面峭壁直起,無可攀援。 除非有翅的飛鳥,連野獸也休想上去。 ① 見《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這時,太子駐步仔細觀望,見前後雖有通幽的曲徑,但與石屋互相隔絶。 除此之外,再也看不見第二條路徑。 悉達多懷着難以捉摸的心思,望着可望而不可即的石屋,惶然不知如何起步:「老師,我們大概是走錯了路吧!照這樣走下去。 我們怕是進不去了。 你看,路斷了。 」 那兩個隨從,也只顧站在一邊,目瞪口獃,不知所措。 跋陀羅尼胸有成竹地嘿嘿一笑:「太子,你畢竟是在深宮幽院裡住慣了,少見多怪,不知這山中的奧妙。 請你不要着急,跟着我往前走吧!」老人一邊說,一邊上前引路。 走了還不到五十步遠,只見右側狹口處,突出一塊十來丈高的怪石,苔痕斑駁,形狀可怕,好像一頭仰天長嘯的雄獅,張着石洞般的巨口,勢若張爪捉人而吞,看著令人脊背發涼。 第1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釋迦牟尼傳》
第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