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交響曲》所呈現的與生活告別的畫面耐人尋味,尤其是在它的首次演出後柴可夫斯基突然去世,人們在感到意外的同時,也許會有更多的想法。 有些人正是利用這個機會,花樣翻新地製造柴可夫斯基服毒自殺的神話,以吸引視聽,達到他們純商業的目的。 也有一些人聽信這些謡傳而對真實的事實卻抱懷疑態度。 柴可夫斯基病危時,明明有四位醫生參加救治工作,他們卻說其中有兩位與柴可夫斯基一家很親近,而另兩位是前兩位醫生的忠實助手,為了保護柴可夫斯基家族的利益,他們會串通一氣做假。 他們還說別爾金森醫生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譽也不會承認自己所做的病情報告有假。 當說到很難弄到那種服後呈現霍亂病症狀的毒藥時,他們又搬出霍亂病專家的種種說法來證明柴可夫斯基是故意使自己染上霍亂或是服用了毒藥。 在柴可夫斯基的病因、死因問題上,的確拿不出確鑿的證明來說明事實真相,但生活中事物是有合理的邏輯可循的。 《第六交響曲》似乎起了助長謡傳氾濫的作用。 但很少有人想到,《第六交響曲》是柴可夫斯基 1893年 2月到 3月間即在惡性事件發生半年前寫的,而《第六交響曲》的創意則是在更早的1891年5月。 柴可夫斯基原來準備要寫的《生活交響曲》的絶大部分構思都反映在他後來寫的《第六交響曲》中:「末樂章 ,死——毀滅的結果」,「第四樂章 以死結束」。 如果按照某些人的說法,把《第六交響曲》看作事先想好的與生命告別,那就是說,早在實施這一計劃的兩年前就預謀好了,這實在是過于大膽的設想,那麼與此相聯繫的所謂「公意法庭的審判」也就不攻自破了。 卡什金在回憶和柴可夫斯基的最後一次談話時說:「我還要提起一點,依我看,認為《第六交響曲》與作者的死有什麼聯繫,想在其中找到死的預感或是給活着的人留下什麼遺囑,這是沒有根據的。 我和柴可夫斯基最後的見面,沒有給我留下這種印象。 」卡什金還回憶說,柴可夫斯基在去彼得堡指揮自己的最後一個音樂會之前對他的《第六交響曲》的末樂章 曾表示過懷疑,他說,他覺得最後一個樂章還有問題,可能在彼得堡演出後,要把這部分去掉,換新的。 如果柴可夫斯基在《第六交響曲》演出的兩年前就已想好交響曲以「死」結尾,那就不會有他對卡什金說的那些對末樂章 表示懷疑的話。 由此看來,把《第六交響曲》與柴可夫斯基的死相聯繫的說法也是站不住腳的。 奧爾洛娃提出的關於柴可夫斯基自殺而死的說法的擁護者們現在又會回到關於柴可夫斯基的病情和死亡報告,以及死後的衛生預防措施的問題上來。 在柴可夫斯基病逝的當時,關於他的病情和去世的報道,醫生的說法和莫傑斯特的說法在細節上是有不同。 比如,那杯致命的生水究竟是什麼時候飲用的?是20日,是21日?還是那幾天他曾多次喝了生水?對於這些細節的研究,人們無法找到確鑿證明。 但這裡重要的是,烏·勃·別爾金森醫生已堅決批駁了柴可夫斯基是死於自殺的說法,這是有文字記載的,尤·裡·達維多夫也有過與他相同的表態,說明柴可夫斯基確實死於霍亂,這同樣有據可查。 柴可夫斯基的突然逝世,使當時在他身邊的親人、朋友們陷入了極度的悲痛之中,他們對柴可夫斯基從發病到死亡的整個過程的回憶和敘述,在細節上不完全一致,是可以理解的,抓住那些細節上的不一致大作文章,而避開那麼多有理有據對問題的實質性分析是不對的。 至于說到在柴可夫斯基死後改採取的衛生預防措施,其實也是無可挑剔的,當時採取了一切必要的手段,對柴可夫斯基的遺體和周圍環境都做了消毒處理。 奧爾洛娃所謂「預防措施不規範」是沒有根據的,這更不能成為她所說的柴可夫斯基死於自殺的依據。 柴科夫斯基生平和創作年表1840年 4月 25日舊曆誕生於沃特金斯克市的一位官辦冶金廠廠長兼採礦礦山工程師伊里亞·彼得洛1848年 柴可夫斯基的家庭在莫斯科、彼得堡、阿拉帕耶夫斯克等地生活。 1850年 柴可夫斯基入彼得堡法律學校學習。 1854年 柴可夫斯基的母親去世。 1855年—1858年從師P·B·裘爾金格學彈鋼琴。 1859年 自法律學校畢業,入司法部任職。 1861年 首次出國旅行赴德國、比利時、英國、法國。 秋天入俄羅斯音樂協會舉辦的學習班。 1862年 入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 1863年 辭去司法部職務。 1862年 —1865年在音樂學院從師安東·魯賓斯坦學習管絃樂,從師札連姆巴學習音樂理論。 寫作早期重要作品:為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劇作《大雷雨》寫序曲1864、F大調和C小調序曲1866、降 C大調絃樂四重奏1865、大合唱《歡樂頌》1865。 1865年自彼得堡音樂學院畢業,獲銀質獎章12月。 畢業典禮上演出大合唱《歡樂頌》。 1866年 —1877年由尼·魯賓斯坦介紹去莫斯科開始教學工作。 在莫斯科生活,間或出國旅行去法國、德國、瑞士、意大利。 在莫斯科進行大量的作曲和教學工作,並從事音樂評論工作。 這期間結識了大量友人,與他們進行交往和通訊A·H·奧斯特洛夫斯基、B·Ф·奧道耶夫斯基、П·М·薩道夫斯基、Я·П·布羅茨基、H·Д·卡什金、K·K·阿爾布萊赫特、П·И·尤爾根松、黛西莉·阿爾托、М·A·巴拉基列夫、B·B·斯塔索夫、H·A·裡姆斯基—科薩柯夫、н·柏遼茲。 第6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柴可夫斯基傳》
第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