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第三軍的參謀們來說,此刻最大的目標,就是從正面攻打要塞,並把它奪下來。 正因為成了指責的靶子,所以只希望恢復名譽。 正因為困難,才向它挑戰,來顯示武士形象。 然而,第三次總攻擊又以失敗而告終,第三軍這才有了攻佔二○三高地的意思。 因為除此之外,它已束手無策了。 打一下子看看,也許能有點用。 對二○三高地,一開始,俄軍方面也不重視,只在半山腰挖了一點點散兵壕。 但隨着戰鬥情況的激化,它已經加嚴了警戒。 縱橫都挖了戰壕,構築了堡壘,在山腰駕設了鐵絲網。 但不管怎麼說,與正面的陣地相比,還是較薄弱的。 乃木司令官于11月29日命令第一師和第七師,攻擊這座山丘。 30日夜,日本突擊部隊衝上二○三高地東北部以及西南部山頂,激戰數刻之後,總算佔領了兩個山頂的一角。 俄軍並不善罷甘休。 12月1日,天色未明,在猛烈的反擊下,又被俄軍奪回。 日軍佔領這座山,僅僅幾個小時。 在此之前,滿洲軍司令部總參謀長兒玉原太郎作為作戰指導者,直接來到了第三軍。 作戰的事,一般來說都由現場的軍司令官來裁處,總司令部是不大開口的。 但第三軍情況太嚴重,兒玉覺得只能自己親自出馬,別無他法。 在臨行之際,兒玉對總司令官大山岩說:「根據現場的情況,我覺得作戰不能聽憑乃木的。 請授給我代替總司令官給乃木下達命令的權力。 」 乃木和兒玉都是長州出生,自小是朋友,乃木大於兒玉三歲,在維新的戰鬥中,也共同工作,一道進了陸軍。 現在,要從老朋友手中奪取指揮權,作為私情來說,這是難於忍受的,但為了戰爭的勝利,也無可奈何。 兒玉請大山寫了一封信,說明將指揮權交給兒玉的意思,然後出發了。 12月1日拂曉,在車上的兒玉,接到了總司令部來的電報,說是第三軍佔領了二○三高地。 天一亮,兒玉抵達了大連。 這時候又收到一份電報,告知他二○三高地又被奪回去了。 這時候,乃木正外出視察前線。 回來後,他走進兩鋪席左右的像地窖似的一個房間,與兒玉兩人進行長時間的談話。 兒玉原打算,把第三軍的指揮權,從乃木手中收回來,由自己來全面指揮。 但在到達後,人們看見乃木仍在從事着指揮。 由此來看,在小室的密談中,他們達成了某些協議吧。 兒玉到處跑了跑,毫不留情地把無能的軍官們好一頓斥責。 日軍又來一次猛攻,把一度被俄軍奪回的山頂陣地再度奪回來了。 但是,俄軍又來反擊。 以後的幾天裡,是連續的渾身是血的肉搏戰。 正在這時候,日軍的28釐米大炮,不間斷地噴出火來。 每當炮彈落下時,俄國兵就被炸得血肉橫飛。 最前線,是手榴彈和石塊互相亂投。 二○三高地上,屍體摞屍體。 激戰了幾天幾夜,到 12月 5日清晨,日軍最後佔領了西南部與東北部。 俄軍仍然發動了數次反擊,由於日軍頑強拚搏,終被擊退。 次日,全座山頭歸日軍所有。 這一來,旅順港就像庭園式盆景似的盡收眼底。 日軍在山頂構築了觀察所,以28釐米大炮的間歇射擊,轟擊港內的艦艇和市街。 戰艦波爾塔瓦號被巨彈射穿甲板,因彈葯庫爆炸而沉沒了。 戰艦萊特威贊號中彈八發,不能航行了。 接着,佩雷斯威特號,波貝達號,巡洋艦帕爾拉達號也相繼沉沒。 旅順艦隊几乎全部毀滅了。 在一個多星期的戰鬥中,日軍戰死者3105名,負傷者6850名。 在戰死者中,有乃木希典的次子保典少尉的名字。 至此,乃木的兩個兒子全都喪失了。 此外他再沒有孩子,只剩下留守在東京的妻子靜子夫人日夜盼望着丈夫能活着回去。 乃木在出征的時候,曾給妻子留下話:「一個人死了,不要舉行葬禮。 三個人都死了時,三口棺材一起出殯。 」現在,還剩下一個老人。 這個被戰爭扭曲了人性的軍人,只能背負着使數萬青年死去的重罪,暗淡地走完今後的人生道路。 這場戰爭,從1904年 2月 8日日本突然襲擊旅順口的俄國艦隊起,到第二年 1月日軍攻佔旅順口,可謂慘烈之至。 接着,日本又于 3月份在中國瀋陽附近擊潰了俄國陸軍主力。 5月,日軍又在對馬海峽擊潰了俄國從波羅的海調來增援的艦隊。 至此,俄軍已失去戰鬥力。 在美國的斡旋下,1905年9月5日,日俄兩國在美國的樸次茅斯簽訂了性質為重新瓜分中國東北和朝鮮的和約。 主要內容為:俄國承認朝鮮為日本的勢力範圍;將在中國遼東半島——包括旅順口和大連的租借權轉讓與日本;割讓庫頁島南部給日本。 從此,沙俄在中國東北的支配地位被日本所取代。 也為此後日本進一步侵略中國創造條件。 直到四十年後,日本帝國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失敗,這個條約才被廢除。 是禍是福?反正在明治時期,日本上下是歡欣鼓舞的。 而他們的子孫後代,還將付出可怕的代價。 日俄戰爭留給世界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美國對日本的態度由戰前的冷淡變得漸漸熱乎。 在美國看來,戰爭不單是日本與俄國的交鋒,而是以德國為中心的俄法奧與日美英兩大集團的爭霸戰。 因此位於兩大集團前沿的日本和俄國之間,不會有片刻安寧。 日本在陸地和海上的得利,無疑對身患糖尿病,長期臥病不起的明治天皇是一種安慰劑。 第4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治天皇傳》
第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