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雖說極力改革皇室的若干舊傳統,但依然保持着很多固有的習慣。 比如,天皇被人工大大地神化,成了日本國民心中的活人神。 他親政以後,重大決策皆出自他一人之口;但在形式上,舉凡大臣入宮彙報、請示等「俗務」,天皇只端坐靜聽,絶不當面開口回答。 這個傳統甚妙,事情辦好了,是天皇的德威感召;辦了壞事天皇沒有任何責任。 「萬世一系的神的子孫」自然永遠正確了。 後來這個傳統訂進了明治憲法。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裕仁天皇正是依據憲法「無答責制」條款為由,逃脫了戰犯審判。 但是這一來,歷任天皇在國家政治生活中所起的關鍵作用,往往不被外界所知。 因而他們的「語錄」、「文集」之類文獻資料,比起外國元首來,自然也就不多了。 第六章 西方損失東方補1侵台與征韓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有到中國去的志向。 從前也可以說只是一種憧憬。 一直想突破狹小的島國,把中華四百餘州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 而朝鮮,不過是過渡到中國的跳板和通道。 日本古代神功皇后的三韓出兵,可說是這一夢想的產物;1592年幕府執政者豐臣秀吉的遠征朝鮮,目標也是在此。 秀吉好比老鼠想吞掉大象,想征服中國,讓日本的天皇取代大明朝皇帝。 征服朝鮮是達到最終目標邁出的第一步。 但是秀吉自不量力,他的大軍剛踏上跳板,就遭到朝鮮軍民和中國的援朝抗倭部隊的聯合抵抗,被打得慘敗。 日本人不死心,300年後死灰復燃,改頭換面提出了「征韓論」。 西鄉隆盛等人就極力鼓吹向外擴張,再三鼓吹「征韓論」,一時此風甚囂塵上。 神功皇后和秀吉的時代,情況單純得多,只涉及日本、朝鮮和中國。 到了明治維新以後,美、英、俄等西方各國擠了進來,問題就複雜了。 於是,日本人提出了一個口號: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 當然,口頭說得蠻漂亮,日、中、朝團結一致,抵禦西方列強的侵略。 實際則是日本人自封是亞洲的盟主。 明治天皇雄心勃勃,他一心想通過維新改革,把自己統治的這個國家,變成世界強國。 這個願望當然和向外侵略擴張聯繫在一起的。 但另一些人極力主張先出兵侵佔中國的台灣,壓倒了征韓派。 征服韓國的打算,暫時掛起來侍機而動。 到了明治七年,日本外務省駐釜山理事官森山茂受到朝鮮官方約見,想就兩國建立邦交問題,進行協商。 日本認為又是一個機遇。 為了不讓朝鮮在建交問題上討價還價,在談判之前日本派軍艦駛往朝鮮海域游弋示威。 這一套戰術,原是美、英、法國常用來收拾日本的方法。 如今日本又套用過來對付比較弱小的朝鮮。 明治八年1875,日本艦隊按照預謀,製造出了一個「江華島事件」。 日本軍艦「雲揚」號,非法侵入漢江河口攻擊江華島,挑動朝鮮炮台開炮。 日方以此藉口,迫使朝鮮接受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日朝修好條約》。 日、朝兩國自明治以來,長達八年之久的對抗局面,至此暫時告一段落。 這時,朝鮮國內一貫主張排外的大院君失勢下台,由皇帝生母閔氏掌握實權。 閔氏是大院君的兒媳婦,高宗皇帝之妃。 剛進宮時,大院君就認為她看起來像小貓一樣老實溫柔;內心卻秘藏着老虎一樣的兇猛。 後來的發展,印證了觀察的正確。 是閔妃生下王子的第二年。 朝中的重要職位,几乎全被閔姓官員佔據。 要求與日本復交,是閔妃的主張。 她看準了閉關鎖國時代已經結束,必須追趕時代的潮流。 改善國際環境,目的是使自己在外交上得到分數;同時策劃打擊排外派,趕大院君下台。 在這個問題上,閔妃一石兩鳥,是夠聰明的。 日、韓邦交恢復後,接着便冒出了各種問題。 朝鮮百分之八十的大米要供給日本,造成國內糧食奇缺,米價飛漲。 平民和士兵的生活很困難,由不滿終於發展成了一場暴動。 大院君趁機東山再起,利用民眾的不滿掀起浪濤。 政府控制不住局勢,閔妃被追殺得四處逃亡,大院君復又登台執政。 這場事變,被稱為「壬午之亂」。 大院君再次登上政壇又老戲重唱,攘夷政策較過去更為激烈。 政府官員腐敗無能,也沒有控制住局勢。 這給了在逃的閔妃可乘之機,她又策划起奪權的事來。 最終閔妃得勝,重新掌握了大權。 日本又利用機會索取利益,要求朝鮮就大院君執政時,襲擊日本使館所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 交涉結果,締結了《日韓善後條約》又稱《濟物浦條約》。 日本獲得50萬元賠償金,並獲准有權在朝鮮駐紮武裝部隊,據說是為了保護公使館的安全。 為避免大院君再度挑動內亂,中國採取了措施。 丁汝昌和吳長慶把大院君押送到北京受審,在保定監禁三年後,刑滿釋放回國。 日本與朝鮮的恢復外交關係,日方顯然占盡上風。 這是明治天皇執政以來所取得的首次外交勝利,不由得意萬分,如沐春風。 日本在短短幾年中的長足進步,令許多周邊國家驚嘆,進而思考本身的強國之道。 朝鮮的閔氏自復權後,接二連三對國內政治進行改革,極力推行現代化。 可是朝鮮的地理位置,處在中、俄、日等大國強國包圍之中。 國內的政治力量,分成了親中國、親日本和親俄國等派系。 朝鮮與中國淵源長遠,政治家們多數一邊倒。 閔氏就是親中國派的首領,這一派叫做「事大黨」。 與此相對立的金玉均、樸泳孝等人,在日本的支持下主張保持獨立,自命為「獨立黨」。 即是要從中國的影子裡走出來,「獨立」到日本那邊去。 第2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治天皇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