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呈件首先都必須由阿爾伯特過目,阿爾伯特認真翻閲這些呈件,並在重要處寫下自己的建議或者寫一份詳盡的備忘錄,這些呈件由阿爾伯特按輕重緩急分類整理,整整齊齊放在女王面前,由女王審閲、簽名。 維多利亞覺得丈夫的見解總是那麼的正確無誤,這使她省去了很多的麻煩,有時她甚至看也用不着看,簽一個名也就放心了。 在很多的情況下,阿爾伯特的意見就是女王的意見,而阿爾伯特對此也相當自信,有時,他交給女王一份草案讓她簽名,他或者會說:「這是我為你擬就的一份草案,看看吧,我想這樣就行了。 」 當然,阿爾伯特也決不會因為女王的信任就欺上瞞下,一意孤行。 他是一個辦事極其認真的人,他每天都必須閲讀處理大量的呈件,為此他的娛樂時間越來越少,社交的願望也被壓縮到最小限度,即使參加也只不過是敷衍一下。 每天早上,天還未亮,阿爾伯特寫字檯前的那盞綠色書寫檯燈就亮了,映照着阿爾伯特伏案工作的姿態,如同一尊雕塑,那麼的專心致志,一絲不動。 直到女王也早早地起床,輕手輕腳地來到緊挨着他的那張寫字檯的書桌前,然後點燃檯燈,阿爾伯特方轉過頭去,與妻子相視一笑,然後埋頭工作。 維多利亞坐了下來這才發現,在她的桌上已經整整齊齊地擺着有阿爾伯特整理好的一大摞只待她簽名的呈件。 維多利亞拿過一份呈件,一邊簽名,一邊從心底油然生起一股感激之情,她禁不住又朝身邊的丈夫柔情地看了一眼。 天還沒有亮。 女王夫婦每天緊張的工作就是這樣開始的。 除了批閲呈件,夫婦倆還要處理大量的政府事務,如接見外國貴賓啦,為博物館剪綵啦,參加醫院的奠基儀式啦,在皇家農業協會上發表演說啦,出席英國科學促進會的會議啦等等,忙得不亦樂乎,夫婦倆人也總是把盡自己處理紛繁複雜的政府事務的職責當作自己的樂事。 需要他們處理的事情越多,不正是說明了王權的強大麼?要是什麼事也沒有,那又意味着什麼? 女王夫婦總是在處理這些事件中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膽識與才能。 特別是那個阿爾伯特總是會有一些令人驚喜的舉動,例如他曾為國家美術館擬定規章,並將所有的名畫按其流派掛列,這一舉動使得那些美術專家們也不能不對阿爾伯特的美術知識與鑒賞能力欽佩不已。 又比如,他曾設想如何變污水為農肥,並獲得長足的進展,他解釋說,通過某種適當的裝置,經過自下而上的過濾,便可以截留漬質並放出流污以澆灌,這一設計如果成功將比以往所有計劃要節省數萬鎊。 他還對平版印刷術原理進行過深入的研究。 除此之外,女王夫婦還把很大一部分精力集中在孩子們的教育上,他們把對皇室子女的教育看作是自己的職責,也是國家的需要。 因為皇室子女的特殊地位對英國未來的發展有着特殊之意義。 除了大兒子帕蒂即威爾斯王子、長女普西公主,1850年他們有了阿瑟王子,三年後有了利奧波德王子,而後又有了比阿特麗斯公主。 子女越來越多而教育的任務也越來越艱巨。 阿爾伯特與維多利亞都十分重視教育對於孩子未來發展的重大作用,因為他們倆人本身就是嚴格系統教育下的產物,而這些教育至今對他們產生重大影響。 是斯托克瑪造就了阿爾伯特,是萊恩男爵夫人造就了維多利亞,現在他們也要為自己的子女尋找新一代的斯托克瑪與萊恩。 他們曾在一份備忘錄裡為挑選長子威爾斯王子的先生制定了「某些原則」,他們認為只有很好地遵循了這些原則的先生們才能像斯托克瑪與萊恩一樣對他們的子女們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備忘錄說:判別社會上一位紳士的素質是:①他的外表,其舉止與服飾,②他接人待物的特點,③他于談話中或其所置身的任何社交場合裡應付自如的願望及能力。 備忘錄對這幾點做了好幾頁的詳細的闡述,最後總結道:如果他們能充分認識其所處地位上的責任,以上述諸點為綱,能在一切場合都根據這些原則來發揮其自身的好見識,不以任何一個細節為過于瑣屑而予以輕視,而是持之以恆地克守節操,他們便能對年輕的王子做出至關重要的貢獻而不辜負皇家父母選賢的美意。 這份備忘錄寄予了皇家夫婦望子成龍的苦心。 然而令這對皇家夫婦遺憾的是,威爾斯王子,這個未來英國國王的繼承人,這個皇家夫婦寄予希望最大的孩子卻在體質、智力和道德諸方面都不盡人意。 他對於一切要動腦筋的事都無一例外地產生一種根深蒂固的厭惡,比如說,他曾在一個精選的導師團的陪同下,做了一次大陸旅行,出發前父親要他寫日記,記下最有意義之事,回來後,阿爾伯特翻開日記一看,卻什麼也沒有,難道一個英國王子,一個未來的國王在對各地的訪問中沒有一件有趣的觀感?威爾斯王子顯然不像他的父親,阿爾伯特不是對詳盡嚴謹的備忘錄情有獨鍾嗎?他也不像他的母親,維多利亞從13歲起就一日不停地寫日記,在日記裡反省自己的思想、情感。 威爾斯王子對這一切都不感興趣,它們太費腦子了,他一天到晚不學無術,憑感覺生活,浪蕩輕浮,追求物質感官上的享樂,他經常偷偷地與那些品行極差的常常惡作劇的孩子混在一起。 後來阿爾伯特將他送往牛津學習,但他總是尋找一切機會和那些大學肄業生混在一起。 第3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維多利亞女王》
第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