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歐吉妮亞也使女王感到了自己的特殊的身份與特別的意義。 是的,正值青春美貌的鼎盛期的歐吉妮亞風度翩翩,容貌傾城。 一身典雅而高貴的巴黎精工製作的箍襯裙將她高挑而苗條的身段襯托得淋漓盡致,嫻雅而又時髦。 而維多利亞則已近中年,原本略胖的身材現在已因中年發福而更顯臃腫,而那套大紅大綠的服裝也顯得鄉土氣十足。 但維多利亞並不顯得難堪,更不至于妒火中燒。 在阿爾伯特的影響下,她早已習慣了這份土氣,它更顯真實、自然、樸素,她想到的是,這個風韻異常的女子寧願寸步不離的走在自己的身邊,一步一趨,這本身就說明了一切:那位繁飾而美貌的皇后只不過是女王內在的莊嚴的絶對力量的烘托物罷了。 更使維多利亞陶醉的是她對法國回訪時所受到的隆重禮遇,這跟女王接待法王的情形形成鮮明的對照。 皇帝在壯觀的凡爾賽宮為她舉辦了盛大的歡迎晚會,各種各樣的紳士名流都以結識英國女王為榮,一位後來成為普魯士帝國首相和德意志帝國宰相的普魯士紳士俾斯麥也擠進來和她交談。 她還發現她下榻的房間也極合她的胃口,就好像有人曾對她在溫莎寢宮的房間做過專門考察似的,甚至在她訪法三天後,她在英國的小狗也被帶到她的居室汪汪地向着主人叫喚了,她知道那不過是因為她第一次來到房間時隨便說了一句,如果她的小狗也在的話,她真正以為待在家中了。 1858年維多利亞的大女兒普西公主與普魯士王子即將舉行婚禮。 一切都很順利,但臨到最後,圍繞婚禮舉行地點英普雙方發生了分歧。 普魯士方面提出,按慣例皇家血統的王子必須在柏林結婚,而這一次也不得例外。 這使得女王夫婦十分氣憤。 普西公主是女王夫婦的掌上明珠,她無論在哪方面都酷似她的父親:她富於同情、聰明伶俐,對藝術和科學有極大的興趣與極高的天賦,並對備忘錄有着強烈的歡喜,而這些素質在留在身邊的兒子身上卻一點也不曾流露出來。 因此女王夫婦十分鍾愛她,做父親的自不必說,即使是維多利亞也常常為在女兒身上發現阿爾伯特的影子而欣喜若狂,因為她也太愛阿爾伯特了,她對女兒的愛很大一部分是出於對丈夫的依戀,女兒要走,使她感到不僅僅是失去了自己的親生骨肉,而且也部分地失去了阿爾伯特。 正是這樣一種感情,使維多利亞堅持女兒的婚禮一定要在倫敦舉行,她要好好地操辦操辦。 她下了一道嚴厲的手諭訓令外交大臣告訴普魯士大使:不要在這一問題上懷有僥倖……不論是為公還是為私,女王都決不會同意此事。 那種覺得一位普魯士王子前往英國迎娶一位大不列顛的公主為太過分了的想法,至少也應該說是太可笑了。 ……不管他普魯士國王子有怎樣的慣例,可不是每天都會有娶英國女王長女之事的,因此這一問題必須認作已經講定,再無可言。 女王的語氣十分堅決、生硬。 她還特意在普魯士與大不列顛底下加上着重號,目的在於提醒普魯士人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 在這場較量中,維多利亞又一次獲得了勝利。 婚禮在倫敦的聖·詹姆斯教堂舉行,之後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到處都張燈結綵,到處都是歡樂的人群,女王還專門為新郎新娘舉辦了隆重的音樂會,在溫莎滑鐵盧廳還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各界名流雲集一堂,共致祝賀,「所有的人對維基都極力表示友好親切,到處熱情洋溢」維多利亞在當天的日記中這樣寫道:女兒的婚禮完全按照她所設計的方案舉行,甚至其熱烈的程度超出了她的想象。 她從中感到了快樂和滿足,她知道這樣的一種熱烈的場面完全是她作為英國帝王的威儀所致。 她走入人群,向各界紳士名流、向來自世界各國的大使和其他貴賓們紛紛致意,她的步伐穩重而傲慢,她以一種帝國至尊的居高臨下的目光掃視一切。 五、皇室的生活井井有條、和諧幸福,義務德行淳樸取代了混亂、懶惰和詭譎,這一切構成了這個時代生活的典範。 從1840年2月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結婚後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是維多利亞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時光。 在阿爾伯特的輔佐下,她極大地感受到了作為一個帝國至尊的莫大榮耀,她十分高興地看到英國君主的權力正在一步一步的加強,儘管這過程中也遇到過種種挫折,例如與帕麥斯頓的艱難鬥爭,使女王常常生一些身不由己之感。 但總體說來,她是滿足的,有那位高大英俊、果斷善思的丈夫擋在前面,她總是那麼的安全。 只有在他的面前,她,這個慣于居高臨下的顯赫的女王才顯示出她作為女人的天性的至柔至弱的一面:她像一隻依人的小鳥偎依在丈夫的身邊。 除了剛結婚後那極短的一段時間有過一些不適應外,他們在一起的絶大部分時光是美滿和諧的,他們的配合天衣無縫。 在處理國務上,阿爾伯特總是竭盡全力地維護王室權力,而維多利亞也充分地相信這位才華出眾的丈夫,在家庭生活中,他們嚴於律己,他們互敬互愛,他們的生活典雅有序而又不失浪漫。 整個英國處在一個極其繁榮的時代,而人們已習慣于把這時代的繁榮與皇家生活的健康、純正聯繫在一起,全英國社會都在稱讚他們、羡慕他們,人們透過皇室的幸福生活看到了他們理想中的天倫之樂。 人們喜歡這種由愛情締結的婚姻,一切都是那樣井井有條、和諧幸福,義務德行淳樸替代了混亂、懶惰和詭譎,人們願意把它看作是這個上升的社會和時代的象徵。 維多利亞對阿爾伯特的信任與依賴達到了頂點。 第3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維多利亞女王》
第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