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精通外語的阿爾弗萊德被派到倫敦和巴黎,去見那些可能願意提供貸款的銀行老闆。 可是,非常不幸,他空手而歸。 時為1858年。 在那些毫無同情之心的債主擺佈下,愛默紐爾只有再次宣告破產。 同1837年那次破產一樣,父親又一次一貧如洗。 不同的只是二十多年後,他的頭髮更白了。 1859年,父親和母親,帶著小弟埃米爾回到了瑞典。 父親為了儘可能地輓回一點局面,把熟悉工廠事務的三個兒子留在聖彼得堡。 兩個哥哥羅伯特和路德維希致力於工廠財務的管理,而阿爾弗萊德則沉浸于機械和化學實驗。 這些實驗是阿爾弗萊德過去所進行的,由於生病和為工廠到處奔走,而幾度中斷。 現在,他有時間重新開始從事這些實驗工作了。 這些實驗的首批成果,是取得了三項最初的專利權,即 1857年的氣體計量儀,1859年的液體計量儀,以及1859年的改進型氣壓或流體壓力計。 不過,這些發明都沒有很重大的價值。 當他孜孜不倦地進行實驗研究時,同時興緻勃勃地閲讀了大量的外國文學作品。 1861年和1862年,他先後寫下了《在最明亮的非洲》和《姊妹們》兩部作品。 後來,二哥路德維希受工廠買主的委託,在原來的工廠當了廠長。 不久,他的兒子出生了,也是諾貝爾家庭中的第一個孫輩,取名為伊曼紐爾·諾貝爾。 大哥羅伯特,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一種很適合做陶器用的土,很快辦起了一個小型的陶器製造廠。 他還買了一艘舊帆船,把它改造成了芬蘭灣的遊覽船。 接着,他娶了一位芬蘭姑娘,去了芬蘭。 第三章 硝化甘油1索佈雷羅19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歐洲正處于工業大發展的前夜。 蒸汽機的發明,從動力上解決了這種工業大發展的技術前提,但是工業所需要的燃料和原料,如煤炭和各種礦石,以及為工業服務的運輸業,如修隧道、清理河道,這些都迫切要求高效的炸葯。 眾所周知,傳統的黑色火藥,即硝石、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 自從公元7—8世紀中國隋唐時期發明以來,後經阿拉伯傳入歐洲,英法等國在14世紀中葉才開始應用,直到19世紀。 黑色火藥的威力較小,又不易引燃導爆,遠遠滿足不了工業發展的需要。 於是,人們開始尋找新的爆破動力。 1855年還是在聖彼得堡的時候。 一天,聖彼得堡大學的兩位教授前來拜訪諾貝爾工廠。 一位是諾貝爾以前的家庭教師,著名的化學家尼古拉·津寧博士,另一位是藥學家尤里·特拉普博士。 他們帶來了一小瓶粘稠的油狀物質,並告訴諾貝爾父子說,這就是爆炸力極強的硝化甘油。 他們接著說道:硝化甘油是意大利化學家阿斯卡尼奧·索佈雷羅在 1847年發明的。 當時,在實驗過程中,索佈雷羅的實驗室全部被炸燬,他的臉部也受了重傷。 此後,他便停止了實驗。 因為對硝化甘油的恐懼,几乎沒有人再去研究它。 說完這段發明經過後,津寧博士拿起小瓶,往鐵板上倒了一小滴硝化甘油。 他用火點了一下,硝化甘油便「呼」地一聲,燃燒了起來。 然後又往鐵板上倒了一滴,用鐵鎚輕輕地砸了一下,在這一瞬間,只聽得「啪啪」幾聲,引起了猛烈的爆炸。 從此以後,諾貝爾便和硝化甘油結下了不解之緣。 而且,他後來所有與炸葯有關的重大發明,都是以硝化甘油為基礎的。 諾貝爾發跡後,為了感謝硝化甘油的發明者索佈雷羅,曾經以優厚的薪金聘請他為瑞士和意大利諾貝爾工廠的顧問,直到他去世為止。 1888年索佈雷羅逝世的時候,諾貝爾還在索佈雷羅的故鄉意大利阿維葛利阿納的諾貝爾工廠中,豎立了一座索佈雷羅的半身塑像。 2諾貝爾專利炸葯硝化甘油,是將無水甘油摻入到濃硝酸與濃硫酸的冷卻混合物中制得的。 至于它的化學構成,無論是發明者本人,還是同時代的化學家,都不完全清楚。 只是在後來,有人將它的分子式定為CHONO 。 35323另一方面,它又被製成片劑,稱作三硝酸甘油,通過舌下給藥,用於治療心絞痛急性發作。 諾貝爾的父親愛默紐爾,自從 1859年離開聖彼得堡,回到瑞典後,他便在斯德哥爾摩市郊的海倫涅堡,建立了一個小型實驗室,打算研究硝化甘油。 由於缺乏實驗所需的資金,父親不得不讓當時還在聖彼得堡的諾貝爾,再一次去巴黎設法貸款。 1861年,諾貝爾來到巴黎,終於得到了法國「動產信貸總協會」提供的一筆10萬法郎的貸款。 第二年,愛默紐爾按照索佈雷羅的方法,生產了硝化甘油。 然後,他在黑色火藥中摻入10%的硝化甘油,從而產生了一種威力很大的新式炸葯,他把它稱作「強力炸葯」。 但是,他的「強力炸葯」實驗並沒有獲得成功,因為這種炸葯很容易自發爆炸,很難對它的引爆進行控制。 此時的愛默紐爾已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他愈來愈感覺到體力不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兩個大兒子都已經結婚,有了家室。 而能夠立刻回到瑞典來幫忙的,也只有阿爾弗萊德了。 1863年,阿爾弗萊德·諾貝爾告別了他生活了21年的第二故鄉——聖彼得堡,躊躇滿志地回到了瑞典。 諾貝爾同樣注意到了硝化甘油。 不過,他的思路同他父親有所不同。 他父親的想法,仍然是把原來低效的黑色火藥作為爆炸物的主體,而把硝化甘油僅僅看作為引爆的輔助因子。 而諾貝爾則把硝化甘油作為爆炸物的主體,把黑色火藥僅僅看作為引爆的輔助因子。 諾貝爾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實驗。 不知不覺,實驗已經做了50次。 風險與成功並存,幸福與災禍交織。 第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諾貝爾傳》
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