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之文,表裡瑩徹,故平平說出,而轉覺矜奇者之為庸;明明說出,而轉覺恃奧者之為淺。 其立定主意,步步回顧,方遠而近,似斷而連,特其餘事。 朱子云:「餘年二十許時,便喜讀南豐先生之文而竊慕效之,竟以才力淺短,不能遂其所願。 」又云:「某未冠而讀南豐先生之文,愛其詞嚴而理正,居常以為人之為言必當如此,乃為非苟作者。 」朱子之服膺南豐如此,其得力尚須問耶! 陳龍川喜學歐文,嘗選歐文曰《歐陽文粹》,其序極與歐文相類,然他文卻不盡似之。 此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原不必字摹句擬,類于執跡以求履憲也。 陳同甫《上孝宗皇帝書》貶駁道學,至謂「今世之儒士,以為得正心誠意之學者,皆風痹不知痛癢之人」;而其自跋《中興論》,復言「一日讀《楊龜山語錄》,謂『人住得然後可以有為,才智之士非有學力卻住不得』,不覺恍然自失」。 可見同甫之所駁者,乃無實之人,非龜山一流也。 陳同甫文,針砭時弊,指畫形勢,自非絀于用者之比。 如四《上孝宗皇帝書》及《中興五論》之類是也。 特其意思揮霍,氣象張大,若使身任其事,恐不能耐煩持久。 試觀趙營平、諸葛武侯之論事,何嘗揮霍張大如此! 陸象山文,《隱居通議》稱其《王荊公祠堂記》,又稱其《與楊守書》及《與徐子宜侍郎書》,且各系以評語。 余謂陸文得《孟子》之實,不容意為去取,亦未易評,評之須如其《語錄》中所謂「從天而下,從肝肺中流出,是自家有底物事」,乃庶幾焉。 後世學子書者,不求諸本領,專尚難字棘句,此乃大誤。 欲為此體,須是神明過人,窮極精奧,斯能托寓萬物,因淺見深,非光不足而強照者所可與也。 唐、宋以前,蓋難備論。 《鬱離子》最為晚出,雖體不盡純,意理頗有實用。 儒學、史學、玄學、文學,見《宋書·雷次宗傳》。 大抵儒學本《禮》,荀子是也;史學本《書》與《春秋》,馬遷是也;玄學本《易》,莊子是也;文學本《詩》,屈原是也。 後世作者,取涂弗越此矣。 《孔叢子》:「宰我問:『君子尚辭乎?』孔子曰:『君子以理為尚。 』」文中子曰:「言文而不及理,是天下無文也。 」昌黎雖嘗謂「辭不足不可以為成文」,而必曰「學所以為道,文所以為理」。 陸士衡《文賦》曰:「理扶質以立干。 」劉彥和《文心雕龍》曰:「精理為文。 」然則舍理而論文辭者,奚取焉? 文無論奇正,皆取明理。 試觀文孰奇于《莊子》,而陳君舉謂其「憑虛而有理致」,況正于《莊子》者乎?明理之文,大要有二:曰闡前人所已發;擴前人所未發。 論事敘事,皆以窮盡事理為先。 事理盡後,斯可再講筆法。 不然,離有物以求有章,曾足以適用而不朽乎? 揚子《法言》曰:「事辭稱則經。 」余謂不但事當稱乎辭而已,義尤欲稱也。 觀《孟子》「其事則齊桓、晉文」數語可見。 言此事必深知此事,到得事理曲盡,則其文確鑿不可磨滅,如《考工記》是也。 《梁書·蕭子云傳》載其「著《晉史》至《二王列傳》,欲作論草隷法,不盡意,遂不能成」。 此亦見實事求是之意。 《易·系傳》謂「易其心而後語」,揚子云謂「言為心聲」,可知言語亦心學也。 況文之為物,尤言語之精者乎? 志者,文之總持。 文不同而志則一。 猶鼓琴者,聲雖改而操不變也。 善夫陶淵明之言曰:「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 」 或問淵明所謂「示己志」者,「己志」其有以別於人乎?曰:只是稱心而言耳。 使必以異人為尚,豈天下之大,千古之遠,絶無同己者哉? 「聖人之情見乎辭」,為作《易》言也。 作者情生文,斯讀者文生情。 《易》教之神,神以此也。 使情不稱文,豈惟人之難感,在己先不誠無物矣。 《文賦》:「意司契而為匠。 」文之宜尚意明矣。 推而上之,聖人「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正以意無窮也。 《莊子》曰:「語之所貴者,意也。 意有所施。 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而世因貴言傳書。 」是知意之所以貴者,非徒然也。 為文者苟不知貴意,何論意之所隨者乎? 文以識為主。 認題立意,非識之高卓精審,無以中要。 才、學、識三長,識為尤重,豈獨作史然耶? 「出辭氣,斯遠鄙倍矣」,此以氣論辭之始。 至昌黎《與李翊書》、柳州《與韋中立書》,皆論及于氣,而韓以氣歸之於養,立言較有本原。 自《典論·論文》以及韓、柳,俱重一「氣」字。 余謂文氣當如《樂記》二語,曰:「剛氣不怒,柔氣不懾。 」文貴備四時之氣。 然氣之純駁厚薄,尤須審辨。 韓昌黎《送陳秀才彤序》云:「文所以為理耳。 」《答李翊書》云:「氣,水也;言,浮物也。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 」周益公序《宋文鑒》曰:「臣聞文之盛衰主乎氣,辭之工拙存乎理。 昔者帝王之世,人有所養,而教無異習。 故其氣之盛也,如水載物,小大無不浮;其理之明也,如燭照物,幽隱無不通。 」意蓋悉本昌黎。 文要與元氣相合,戒與盡氣相尋。 翕聚、僨張,其大較矣。 《孔叢子》曰:「平原君謂公孫龍曰:『公無復與孔子高辯事也,其人理勝於辭,公辭勝於理。 』」揚子曰:「事辭稱則經。 」韓昌黎則曰:「辭不足不可以為成文。 」此「辭」字,大抵已包理事于其中。 不然,得無如荀子所謂「惠子蔽于辭而不知實」者乎? 第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藝概與文概》
第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