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池三面闌,照水雙月圓。 臨池有一小室,門為月式。 尚當築高台,登臨尤快然。 」此作時有結撰語。 一○、合肥李曉耘國柱,文忠侄孫,太史公所謂佳公子也。 介胡詩廬以年家子禮來見。 長身玉立,出《詠史詩》數首為贄,力求請益。 詩頗能翻案,勉其多讀書,以期深造自得。 今冬余自裡至都,復見于詩廬所。 數日賦《讀石遺詩話》五言古一首寄余,則視前所作,氣體充適,音節較協矣。 詩云:「詩派如百川,勃興唐宋時。 元明各有作,迤邐及今茲。 先生籠萬有,吐獄成珠璣。 感此生並世,錦囊藏貯之。 監衡博而約,思深語復奇。 瀏觀目為眩,塊坐神忘疲。 昨歲城東隅,一瞻鸞鶴姿。 經年復相見,歲華如箭馳。 公從閩嶠來,京洛同為覊。 清言若瀹茗,雋永品武夷。 向我索新作,一簣不肯遣。 摹擬愧未成,茲編真吾師。 」 一一、久不見狷生,今夏同寓上海。 索讀近詩,僅出三首,皆前數年之作也。 《匡廬之遊遲梅生未至賦奇》云:「名山若奇文,共賞意彌愜。 顧瞻懷良儔,夢寐已可接。 平生濟勝具,尚能奮登躡。 淹留成蹉跎,念之頗嘆悒。 願因南飛鴻,便促過江楫。 真愁日月馳,人事更拘縶。 岩姿映晴昊,招我展笑靨。 白雲亦何心? 歸山向人急。 攜琴思不孤,窺石清可挹。 憑君吐奇句,定有英靈懾。 」《八月初三夜登廬山牯牛嶺寄梅生》云:「晨鐘落前峰,我夢已自往。 微雲翳薄日,嵐翠帶秋爽。 輕輿亭午出,野色入蒼莽。 高樹有晚意,眾蟬咽殘響。 溪流稍回曲,山徑漸東上。 層巒紛我前,萬態結遐想。 岩風作寒籟,吹面無塵塊。 蒼茫暮靄間,彌望忽開朗。 錯落燈火繁,空碧樓閣敞。 霜淒夜氣嚴,影寂情懷惘。 佳人隔江海, 此夕不同賞。 相望成蹉跎,風雨怨疇曩。 」《觀三疊泉》云:「探幽未度玉川道, 我來卻在層峰巔。 俯視‧‧勢陡絶,蜿蜒直下趨神淵。 四山蕭森拱蒼翠,風號谷應淒暮天。 化工何年構茲勝,鑿開岩腹懸奔泉。 縞衣仙人控玉龍,空中縹緲生雲煙。 循岩不作長驅勢,激流斷石遙相連。 真成奇文恣歎賞,起伏波折咸臻妍。 浩如巨浸朝百川,千秋寒潭鳴潺‧。 谷簾峽泉定誰賢?久立駭愕卻不前。 安得故人揮玉弦,坐對長使心塵湔?」三首皆詩如其人,清澈見骨。 東坡云:「江山豈不好?獨遊情易闌。 」對名山而思良友,倍切于平時矣。 共賞奇文,譬喻最肖。 「岩姿」句、「層巒」句,為已入山光景;「野色」句為未入山光景,「循岩」四句,寫三疊泉如畫,曾游廬山者方知之。 一二、與宰平不見數月,見則告余,近讀香山詩,欲學其五言古。 余謂學香山者,多學其七言律、七言古。 七言律可學,七言古不可學,五言古不易學也。 東坡、放翁,學之皆有善、有未善。 未幾,示余《哀寒碧》一詩,則學香山而善者,詩云:“今年六七月,東遊將戒程。 倚裝得君書,勸我江南行。 兼復寄新句, 累紙連珠瓔。 紙尾字略辨,淡墨斜相縈。 雲作書至此,鐘鳴已四更。 悄悄燈影孑, 遠聞荒鷄聲。 眼昏腕復疲,投筆不復賡。 我時正私念,晏眠實勞精。 況君體非健, 無以勤傷生。 孰知一蹶間,遽致性命傾。 不死於疾病,不死於刀兵。 宋鈍初黃君摯交,飛彈成碎瓊。 時亂多殺機,而君皆弗嬰。 奔騰載鬼車,殺我絶代英。 我初聞君死,時方在東京。 初聞不敢哭,恐使鄰人驚。 又疑死非君,或者同其名。 溯初自滬至,告我君死情。 已矣今信然,天意誠難明。 士衡文藻美,叔寶神骨清。 君才用未竟,藴蓄多恢宏。 高矚涵眾象,抗志謝世榮。 方秉誅伐筆,欲持世議平。 波瀾浩壯闊,肝膽何崢嶸!惜哉命相妨,竟死終何成?而彼不死者,攘奪復縱橫。 ” 中八句、末四句,是寒碧真相,其餘皆鱗爪而已。 一三、余《詩話》中罕錄閏閣之詩,已逝者間及之。 杭州徐仲可珂,其亡室朱蓉笙有《送春》一律云:「畢竟去何許?飄然忽欲歸。 自驚顏色改,忍見落花飛。 身世原同感,心情覺漸非。 蝶魂誰喚醒?猶是戀芳菲。 」可入漁洋《詩話》中。 仲可詩未見,著有《純飛館詞》,雋句殊多。 一四、亮奇有《四月十二日薄曉出泛湖,憩北亭,凝感有紀》云:「凌晨訴團流,展棹覓清異。 連坡徑蜿蜒,蔽築林羅織。 遙峰隱凝思,滑磴阻溶至。 澗曲越潛響,橋回滿空翠。 須臾光景開,彌覺山水膩。 宿霧破參差,新日映明媚。 涼煦雖倏遷,升沈豈異企。 傲情總在墳,麗想娩入寺。 暝如苔蘚光,靜得鐘梵氣。 仙藏不可通,悠然假夢寐。 」《從北高峰下韜光庵外憩石橋倚欄看竹》云:「陰峰千轉此憑欄,萬竹參天俯一寒。 絶憶扶持噤無語,當時猶作畫中看。 」不見亮奇且數年,忽得其函奇數詩,與濤園共讀而異之。 近相見海上,又讀此二詩,則一學大謝,一學宋人,而有其意境者,制題亦學謝,學柳州。 前一首可與蘇堪少作《題西岡松林中》者相彷彿。 蘇堪詩云:「適何海山客,投身溪上村。 出門豁幽抱,日夕倚松根。 寒巒‧蔥鬱,微徑截苔痕。 林暉耀赭葉,畦流響黃昏。 落照衣上來,憮然閔中原。 吾生期遂性,世難屬驚魂。 玩景聊自放,撫臆誰與論?沈沈遂至暮,去去跡所存。 」時蘇堪方學謝也。 一五、朱芷青之死,余既為哀詞哀之,始終不得一詩,則以他人之哭芷青者已多悲痛之作也。 宰平云:「寢門慟哭今何及,詩句能傳已可哀。 颯颯銘旌隨世事,寥寥泉壤論人才。 騎雲欲款天難問,入夢相呼子儻來。 第12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石遺室詩畫》
第1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