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長卿專學王維此種句,非維似長卿也。 孟浩然《宿建德江》云:「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鍾云:「二語似杜。 」高適《重陽》云:「百年將半仕三已,五畝就荒天一涯。 」鍾云:「悲壯深老,意法俱妙。 」案世傳達夫年五十始學為詩, 此詩明雲百年將半,尚未五十也,而詩之蒼老已如此。 岑參《送顏少府》云: 「愛客多酒債,罷官無俸錢。 」譚云:「看他對待流走之趣。 」李白《春思》云: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鍾云:「比『小開罵春風』老成些。 」《月下獨酌》云:「但得醉中趣,勿為醒者傳。 」譚云:「『但得琴中趣,勿勞弦上聲』, 傳琴酒之趣。 但以含蓄不做破不說破為妙。 」王昌齡《失題》云:「一人計不用, 萬里空蕭條。 」譚云:「高達夫『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妙在悶氣不言。 此詩『一人』云云妙在開口明怨。 」高適《薊中作》又云:「豈無安邊書,諸將已承恩。 」鍾云:「『欲言塞下事,天子不召見』,歸咎于君;『豈無』云云,歸咎于臣。 同一憂感,不若此語得體,激切溫厚。 」《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云:「眠時憶問醒時事,夢魂可以相周旋。 」譚云:「『夢魂可以相周旋』、 『知君以此忘帝力』、『我公不以為是非』,皆以此一種句法妙絶今古,當看其用筆老處。 」杜甫《送重表侄王‧水評事使南海》云:「秦王時在坐,真氣驚戶牖。 」譚云:「『真氣到林藪』、『真氣驚戶牖』,一幽一爽。 」案「煙月資清真」,「真」字亦此意。 《戲題韋偃為雙松圖歌》雲「韋侯韋侯數相見,我有一疋好東絹。 重之不減錦繡段,已令拂拭光浚亂,請公放筆為直幹。 」譚云:「于幽寂後,不妨入此一段老放。 若全全是此,則粗硬矣。 」《落日》云:「芳菲緣岸圃,樵爨倚灘舟。 」鍾云:「『稍知花改岸』云云,『青惜峰巒過』云云,此舟行幽境。 此二語舟泊幽境。 」《滾西寒望》云:「水色含群動,朝光切太虛。 」 鍾云:「『檐鵲晨光起,小雨晨光內』,曉景之細而幽者。 『水色』云云,曉景之大而幽者,皆體物觀理之言。 」 三、詩貴風骨,然亦要有色澤,但非尋常脂粉耳;亦要有雕刻,但非尋常斧鑿耳。 有花卉之色澤,有山水之色澤,有彞鼎圖書種種之色澤。 王右丞金碧樓台山水也;陳後山淡淡靛青巒頭耳;黃山谷則加赭石,時復著色硃砂;陳簡齋欲自別于蘇黃之外,在花卉中為山茶、蠟梅、山礬;吳波不動,楚山叢碧,李太自足以當之;木葉微脫,石氣自青,孟浩然足以當之;空山無人,水流花放,韋蘇州足以當之;粉紅駭綠,韓退之之詩境也;縈青繚白,柳子厚之詩境也。 四、五律須四十字字字清高,惟初唐至太白為然,老杜則無所不有矣。 然自摩詰已然。 老杜五律,高調似初唐者,以「國破山河在」一首為最。 五、五律自大曆以後,高調者漸少。 宋人七律可追唐人,五律罕可誦者。 其高者僅至晚唐而止。 蓋一句只五字,又束于聲律對偶,難在結響有餘音,易同於排律句調。 欲學初唐五律,求之於音節,須求之於用字,音節由用字出也。 六、讀何李詩到極渾成處,但覺多為前人所已言。 七、讀大復《明月篇》,反覆再四,不知其命意所在,但覺滿紙填明月故實耳。 但作一明月詩亦未嘗不可,漁洋必謂其接跡風人,妙悟從天,則強作解事矣。 大復最多月詩,殆必欲為李太白乎?其十四夜、十六夜、十七夜各月詩,刻畫題面而已。 又《扌壽衣》詩太高華,不稱扌壽衣人身分。 八、張枯詩云:「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元遺山套用其調云: 「人生只合梁園死,金水河頭好墓田。 」「金水」句自不如「禪智山光」之佳。 然張詩泛說,元詩有本事也。 漁洋知遺山之套張祜句,而《書虞伯生詩後》云:「愛詠君詩當招隱,青山一發是江南。 」不知其套用東坡句。 東坡《澄邁驛通潮閣》詩云:「杳杳天低鵲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 」伯生詩實明明借用東坡句,故下既雲「白頭不歸神獨往」,又云「買魚沽酒待明月,定是黃州蘇子瞻」,義雲「圖中風景偶相似」。 九、昌黎《寄崔立之》云:「生當耕吾疆,死也埋吾陂。 文章自傳道,不仗史筆垂。 」是丈夫語,足見此老倔強處。 夫一部廿四史中人,不知凡幾,其雖有名而不稱者眾矣。 人至專靠史傳中傳名,恐多不在知名之列。 否雖史傳無名,而可傳者自在也。 一○、昌黎《病中贈張十八》詩後半言籍終敗而降服,己如黃河,籍如岑頭隴,已導之識歸處,未免遇于揚己卑人。 一一、每嘆東坡《送安‧失解西歸》云:「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安可追?」為透過一層說法,即翻用「早知窮達有命,恨不十年讀書」意也。 一二、少陵之「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從江淹《別賦》「值秋雁兮飛日,當白露兮下時」,不覺脫化而出。 「月是故鄉明」,亦翻用謝莊“隔千 裡兮共明月”意耳。 一三、詩有四要三弊:骨力堅蒼為一要,興味高妙為一要,才思橫溢,句法超逸,各為一要。 然骨力堅蒼,其弊也窘;才思橫溢,其弊也濫;句法超逸,其弊也輕與纖。 惟濟以興味高妙則無弊。 唐之孟浩然、王摩詰、杜少陵、韋蘇州,宋之東坡、荊公、放翁,皆有真興趣者。 孟韋才思,庸有不及時耳。 漁洋自誇學王、孟、蘇州,則非有真興趣,而才思骨力亦不足以赴之。 第11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石遺室詩畫》
第1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