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指《漁家傲》詞,其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云云,頗述邊鎮之苦也。 又「危欄煙柳夕陽遲」,用辛幼安《摸魚兒》詞「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句,前皆未指出。 一○、漢陽黃小魯兵備嗣東,有《訁燕集崇府山樓,送張雨珊歸長沙,陳伯嚴歸南昌,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韻,分得見字,賦呈石遺》云:「衡廬各千仞,滄桑閲萬變。 人生醉非夢,道窮節乃見。 維時歲乙巳,陸沈輓江甸。 孤注倚寇老,粵楚嫗歌遍。 陟彼崇福山,觴詠接瑤‧燕。 仰窺星可數,俯視江如練。 乾坤一草廬,林亭若驛傳。 長嘯餐落英,觥觥集群彥。 武夷老經師,行廚羅珍饌。 盍簪朋不速,投轄客爭羡。 睥睨數千載,咳唾十萬卷。 手無寸鐵持,興酣騁白戰。 孤唳遼天鶴,謂李文石觀察。 依人南樓燕。 謂陳士可博士。 蜀市無白頭,(陳白完太守年最少。 )匡山有真面。 七子盡湘累,一經傳楚‧彥。 茲會十三人,儒冠世所賤。 閉門造軌轍,披襟雜狂狷。 眾芳豈不美?故人更戀戀。 張侯孝友家,陳子湖海選。 岳岳兩人豪,瑣瑣在姻眷。 加餐須努力,不朽名山餞。 」 崇福山在武昌城南隅,上有靄園,為小魯別業,伯嚴、實甫至武昌,皆舍館焉。 實甫所以有《靄園詩事》之刻也。 雨珊為張野秋尚書兄,小魯姻親。 時以廣雅督部爭回粵漢鐵路,諸君至鄂,商議承接興辦。 是日群集靄園,為文字飲。 余亦攜酒饌宴諸君,遂合席焉。 余詩所謂「送別登高沾白露,合尊促席借黃花。 群公冠蓋多三楚,行省車書各一家」者也。 故小魯此詩,儼以余為東道主人。 然是集為送張陳二人還鄉,首句從衡廬說起,可謂開門見山。 「滄桑」、「陸沈」、「驛傳」、「軌轍」,皆就鐵路寓意,「練」、「長」、「彥」三韻最勝。 文石,奉天人;士可,鄂人,方依陶齋撫部。 「燕」韻雅切。 一一、余舊寓上斜街小秀野草堂,高林叢雜,夜色最佳,仁先絶愛之。 有懷余絶句云:「佳節從來憶兄弟,中年恨事更相參。 何生重倚斜街月,酒後論詩說木庵?”不曰何年何時何宵,而曰「何生」,沈痛極矣。 余甚愛蘇堪二絶句寫夜色者,《二十夜待月》云:「峰明月未上,流碧滿庭除。 空山獨吟人,百蟲來和余。 」「夜色不可畫,畫之以殘月。 幽人偶一見,復隨清景沒。 」仁先殘句尚有可摘。 如《‧齋舊藏莫愁小像》云:「一湖春水乾何事?九月砧聲驚早寒。 家世淒迷傳故國,芳情零落付詞壇。 」《退省庵》云:「人生哀樂無窮事,一水何能遣此狂。 」《感懷祖德》云:「長歌明發篇,浩嘆京國年。 」《冬懷》云:“病木發狂花,彈指生意了。 」 一二、竹坡先生詩屢言西山花開之盛,如「楓葉宜夕陽,梨花宜明月」,又「依山寺古惟存塔,隔水村遙但見花」,又「澗遠微聞水,山空但見花」,又 「月下梨花開,花下酒人坐」,又「花氣‧爰春山」、「花林月上影如煙」,讀之使人神往。 惜幾次往游,皆在夏秋時。 一三、余識印伯且二十年,同客武昌者十年,而罕見其所為詩。 《詩話》前編僅錄其《修禊作》一首。 近得其弟子程穆庵所印《塞向老人遺詩二十首》,有《答洛生七弟汴梁見懷十首,兼懷桂生豫生陳生並序》云:“洛生七弟書來,言辛亥歲秋後與桂生八弟會于汴梁。 賦時見懷,以『那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為韻,依韻報之云:『別難序遽更,書阻愁無那。 江湖徹關塞,天地入兵火。 一炬豈由人,百罹逝逢我。 冥行安得涂?枝梧自右左。 避兵古亦有,蹈地奚擇可。 蹙蹙僥仰間,臨皋付危坐。 』『昔別記何許?庭葉初辭枝。 袖中故人書,遲爾還山期。 酌酒雙玉龕,侑以閒山詩。 念爾賢隱莊,水竹司娛嬉。 洛生卜葬叔父母于信陽山中,地名賢隱,頗饒水竹。 山中難久留,歲晚情淒其。 一別成四愁,當前寧預知。 』『披襟同庶人,楚客誇雄風。 秋飈動七澤,激蕩蘭台宮。 鏘鏘金鐵鳴,燒壁蒸天紅。 潭窟舞支祁,柱維觸共工。 樓船不可濟,橫鎖江流中。 鵠磯萬雷霆,危堞支秋逢。 蕭蕭閉環堵,霜葉圍書叢。 延喘旦復夕,饑凍余禿翁。 』 『檐角扌耆夜霜,硝丸墮如雨。 頗賴近社安,徹宵聽更鼓。 (武昌城中保安社比戶醵錢鳩丁,每夕柝聲繞舍不絶,槍炮聲亦不絶,橫飛迭落,幸未穿屋而下。 聞柝則知近街中尚無警,又一夕苟免也。 )十口合髦悼,老母八十一歲,幼孫芝苗七歲。 食息且棟宇。 脫衣易升鬥,鹽薪亦悉數。 稍儲旬日糧,餘事委聾瞽。 枵中殘字在,捫腹餒自煮。 』『嚴城數訁‧諜,魚雁無憑藉。 百日斷消息,沈沈井中夜。 畫江限衣帶,南北備無罅。 遠念梁宋游,阻兵安稅駕?孰謂舍弟來?相望僅一舍。 信使梗連營,此情足哀詫。 知狀歲已遷,回省淚余瀉。 (桂生弟去年九月中從北軍幕府來,曾駐蕭家港者旬日。 爾時江漢分塹,一紙莫傳,但聞之道路,略知老兄在圍城中,舉家未出走耳。 今春書來,乃具道之。 』)『閉塞知成冬,天道罔不復。 江春度梅柳,漸喜通書牘。 生存幾親舊,慰問逮幽獨。 頽齡人閲世,往跡岸為谷。 諸弟審所在,觀穎各寄躅。 老去歌急難,看雲淚相續。 得報歸陸渾,敢望守杜曲。 何時會江陵,言就草堂宿。 』‘同谷饑拾橡,哀歌懷弟妹。 詩稱吾家事,奔竄未忍廢。 ‧吟亦何苦,漫與寄憂愾。 他鄉各異縣,時運迭更代。 宦學本無殖,漂蕩復誰懟?稍覬‧爭息,書冊二贏載。 略綴菰中筆,學種東坡菜。 第11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石遺室詩畫》
第1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