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就在此時出現,巴莉小姐放蕩不覊的個性開始顯露。 她不好好在戲劇學校上表演課,常喝得酒氣衝天夜闖貝弗利山莊,有次把汽車也撞壞。 由於她與卓別林簽了合同,其名字已和卓別林電影製片廠聯繫在一起。 故卓別林很擔心她因酒後開車進警察局,引起對自己不利的輿論。 所以有時不接她的電話,或者她來了以後不開門。 於是,巴莉小姐敢砸了玻璃窗衝入山莊…… 卓別林過上了「夢裡人生」的日子,後來花費5000元取消了合同,把她打發回家。 卓別林繼續改編《夢裡人生》。 一天,一個叫奧森的朋友來訪,說想根據法國的「藍鬍子」朗德呂謀殺妻子的案件,編寫故事片,如卓別林來演「藍鬍子」,那一定會很精彩。 卓別林想到可以把這個故事,另編成一部笑片,於是花了5000元把這個主意買斷。 他放下了《夢裡人生》,開始編寫這部取名《凡爾杜先生》的影片。 3個月後,使他毛骨悚然的事發生了,巴莉又尋上門。 卓別林不肯見她,她就蠻幹,砸窗子、勒索錢財、揚言要打死他。 卓別林本來不想報警,怕報界知道閙得滿城風雨。 結果還是閙得不可開交,最後卓別林只得去報警。 警察局讓卓別林付了她旅費,警告她離去,不然將予以拘捕。 又過了幾個月,使卓別林沒想到的一生中最重大的事,緊隨着前面發生的卑劣的事來臨了,這就是烏娜·奧尼爾的出現。 那天,好萊塢電影演員介紹人華萊士小姐打電話告訴卓別林,說她有一名才從紐約來的委託人,是個女演員,可能適合扮演《夢裡人生》的主角。 那時卓別林正為《凡爾杜先生》的劇本難寫而頭皮疼,聽了華萊士小姐說的,腦瓜子開了竅,認為可以擱下《凡爾杜先生》,重新拍攝《夢裡人生》。 他一問華萊士小姐,這才知道她的委託人,原來是大名鼎鼎的劇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尤金·奧尼爾先生的女兒烏娜·奧尼爾。 也許出生於演員、劇作家家庭的緣故,烏娜小組喜愛戲劇,參加過一個劇團,有一些演戲的經驗,現在想試試拍電影。 烏娜給卓別林的印象是:清秀脫俗,身上有一種動人的溫柔嫻靜的氣質和大家閨秀的風度。 但對照《夢裡人生》中那個性格複雜的角色,卓別林聽華萊士介紹說烏娜還不滿18歲時,覺得她年輕了一點,當時便在心中打消了聘用她的念頭。 後來聽說20世紀福克斯影片公司準備僱用烏娜,他便捷足先登,果斷與她簽訂合同。 烏娜是屬於賢妻良母的那一類女人,雖然與卓別林簽約時才芳齡18,思想卻非常成熟。 她有那種與生俱來的善解人意、幽默和寬容,她性格溫和穩定,不像同齡的姑娘那樣喜怒無常而多變。 她總是能體諒別人,詩書之家的熏陶使她舉手投足間,大家閨秀的風範不矜自露。 50出頭、身心憔悴的卓別林,在吃夠了風流必報的苦頭後,在這樣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姑娘面前,情感不能自持。 他像發現了一塊珍稀寶石或罕有美玉那樣,感到驚奇和驚喜。 隨即便墜入愛情港灣,他認定烏娜就是他一輩子尋求的真正伴侶。 他也曾擔心,怕年齡距離太大是否合適? 他大烏娜 35歲哩。 然而,烏娜一經瞭解了卓別林以後,即芳心暗許。 不久便果斷地愛上了這老小伙子。 這一對老少配決定,一俟拍好《夢裡人生》就締結良緣。 此時,卓別林已寫完劇本初稿,電影的拍攝準備工作也在進行。 他後來說:「如果我能把烏娜那些罕有的美麗動人之處都搬上銀幕,《夢裡人生》肯定是一部成功之作。 」 使卓別林毛骨悚然的事再次發生。 巴莉得知烏娜與卓別林相愛的消息後醋意大發,她又來到好萊塢;打電話威脅卓別林的管家,說她一貧如洗,並與卓別林珠胎暗結已有3個多月。 卓別林其實2年沒和這個女人往來和發生關係,於是他吩咐管家,如果巴莉再來胡閙,就去報警。 第二天,巴莉真的闖進卓別林家的花園,四處走動。 原來她專門請教了一個撰寫傷感文章 的女記者,女記者教給她這一套,好讓警察來處理;使醜聞公開化,造成轟動效應,要挾訛詐卓別林。 事情已發展到教人忍無可忍的地步,管家便打電話報告貝弗利山警察分局。 僅僅幾小時後,在那個女記者及其他人添油加醋地猛「炒」之下,大小報紙上滿版都是有關這條緋聞的消息、報道、照片。 文章都是一邊倒的,詆毀、指控、辱罵卓別林是個披着藝術家外衣,玩弄年輕女性的色狼;是個不講仁義道德的流氓,是巴莉腹中胎兒的父親;卻無情地拋棄了那可憐的女子,使她陷入窮困、孤苦無依,害得她無處棲身以致被捕…… 與此同時,烏娜的家人已知道她與卓別林的感情關係,問題也來了。 主要的阻力,來自她父親尤金·奧尼爾。 在認識烏娜之前,卓別林未曾跟她父親會過面,但知道尤金先生是美國戲劇史上的一座豐碑。 有意思的是,尤金也跟卓別林一樣當過演員、導演,幼年也隨其父劇團走南闖北、飄泊無定。 卓別林拍了《夏爾洛當水手》《淘金記》,尤金也當過水手、淘過金。 與卓別林大量動作喜劇不一樣的是,尤金的主要創作成就與代表作是心理悲劇。 1936年,「由於他那體現了傳統悲劇概念的劇作所具有的魅力、真摯和深沉的激情」,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殊榮。 第5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卓別林》
第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