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父親熏陶和教育下,瑪格麗特從上小學時起就表現得與眾不同。 她5歲時就被送進初級小學唸書,但不是送到附近的公立學校,而是送去離家較遠的亨廷頓托爾路小學,每天來回四趟,要步行走4英里多的路。 她每週還要去上三次鋼琴課,以陶冶情操。 當瑪格麗特11歲時,通過了縣中學的獎學金考試,正式升入凱蒂文女子中學。 在努力學習並積極參與校內各項活動的同時,瑪格麗特還是她那閉塞的小鎮同學中關心時事、參加社會活動最多的一個。 她經常跟父親一起探討一些問題。 而隨着瑪格麗特年齡和知識的不斷增長,父女倆思想交流的層次也愈來愈高,方面也越來越廣。 因此不妨說,這位小城商人、業餘傳教士和地方政治家不僅是這位未來女首相的父親,同時也是她那思想和品德上循循善誘的導師。 2現實與明智的抉擇從上文不難看出,塑造了撒切爾夫人那根深蒂固的保守主義的價值觀、決不妥協的抗爭精神和臨危不懼的鋼鐵意志的,正是她終生敬仰的父親艾爾弗雷德·羅伯茨。 的確,這位生活在一個閉塞小城鎮裡的小商小吏,竟然培育出了一位特色鮮明、敢作敢為、開創了一個新「時代」的英國首相,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無怪乎法國前總統德斯坦在位時,對這位鋒芒逼人的英國女首相也曾不以為然,他說道:「一個雜貨商之女成了一國之主,豈非咄咄怪事!」後來,又是這同一位德斯坦,竟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驚呼:「撒切爾夫人將和丘吉爾一起並列為半個世紀以來英國最重要的首相。 」其實,撒切爾夫人在問鼎保守黨和英國最高權位的拚殺中,從來沒有為自己不是豪門出身而曾有過自卑感。 其實,這個「雜貨商」並非等閒之輩。 儘管他12歲時就失學了,但一直刻苦自勵,自學成了材。 在二女兒還是兩歲時,羅伯茨就成了格蘭瑟姆自治議會的議員,在她11歲時,又成為這個市鎮上最年輕的參議員,以後又歷任議員財政委員會主席、格蘭瑟姆的國家儲蓄委員會主任和治安官,1943年又出任其政治生涯的頂峰——格蘭瑟姆市市長。 所以說,雜貨生意雖然是羅伯茨一家的生活來源,但羅伯茨一生的主要興趣則是在政治上。 在羅伯茨先生的眼裡,政治生活既有權力的誘惑,又閃耀着奉獻的光輝,不僅可以滿足這位不懈奮鬥者的勃發野心,又符合他那聖衛理公會教徒的責任感與道德觀念。 父親對政治生活的如此熱衷,不能不使小瑪格麗特很早就對政治生活萌發了興趣。 羅伯茨經常帶自己的小女兒去聽那些來到格蘭瑟姆訪問的政治家的談話,並與他們會晤。 這使瑪格麗特很早就擺脫了女孩子的靦腆,敢於在人前大大方方地言談。 1935年英國議會選舉,使僅有 10歲的瑪格麗特頭一次接觸到了國家級的政治,並實際投身于選舉委員會的事務。 除了對政治活動之外,瑪格麗特對法律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她經常跟隨擔任市治安官的父親一道去地方法院;進入中學高年級後,瑪格麗特經常利用業餘時間去旁聽法庭的案件審理。 大學畢業之後,她還利用業餘時間學習法律,在當選為議員之前即通過了法律考試,成為一名專業律師。 這就為她後來向高級政巔攀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瑪格麗特于凱蒂文女子中學畢業之後,即選定冷僻的化學專業,1943年10月,順利地進入夢寐以求的英國最高名牌學府牛津大學的薩姆維爾學院深造。 當時英國的傳統學科以古典文學和歷史競爭最為激烈,化學則相對冷僻,選擇這一專業的姑娘就更是寥寥無幾。 有人說,撒切爾夫人當時對專業的選擇反映了她頭腦的現實與明智。 薩姆維爾學院是牛津最早的一個女子學院。 該學院曾培養出了一批傑出的女政治家,前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即畢業于此。 瑪格麗特從此第一次離開格蘭瑟姆老家,第一次接觸外界,搬進了牛津大學的薩姆維爾學院。 這位18歲姑娘的生活從此開始了新的一頁。 3在煉獄中成長牛津大學離格蘭瑟姆雖只有二三百英里的路程,但對這個從未出過家門童年時只去過一次倫敦、孑然一身又孤陋寡聞的羅伯茨小姐來說,遇到了多方面的麻煩。 有人說,牛津對這位新生的確「不是天堂,而是煉獄」。 首先,瑪格麗特必須通過「鄉音」調整關,因為她入學初期帶有明顯的林肯郡的鄉音,竟成了同學們嘲諷的笑柄。 在當時的英國,英語的發音是否純正,是一個人是否出身于名門貴族、是否受過高等教育的重要標誌。 如果能講一口純正的「牛津英語」,那就是上等人的氣質了。 初到牛津的羅伯茨小姐急於糾正自己家鄉的土音,結果往往弄巧成拙,聽起來不倫不類,引起鬨然大笑,遭到諷刺挖苦。 經過頑強努力,瑪格麗特的口音總算得到了一定的調整。 後來,在她成為英國下院反對黨領袖時,又有特定的公關專家幫助糾正她的發音。 所以此後人們在廣播或電視中所聽到的撒切爾夫人的聲音,早已不是她在來牛津前的那種鄉土「原音」了。 其次,顧名思義,女子學院都是女學生。 但是羅伯茨小姐卻很難跟這些女同學融合到一起。 她的言談舉止似乎比同學們成熟一些,但有時說出來的話和做出來的事卻又顯得幼稚可笑。 因此,瑪格麗特經常遭受到同學們的冷遇和疏遠。 第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柴契爾夫人》
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