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黨政府根據英國政黨鬥爭的慣例,利用戰爭勝利、民心沸騰的大好時機,宣佈解散議會,提前進行下院選舉,以便使在野黨處于不利地位,而自己輕易地奪取多數席位,組成新一屆政府,繼續執政。 他們估計到布爾人是頑強善戰的對手,此起彼伏的反英游擊戰隨時可能掀起高潮,於是進一步掀起席捲英國的沙文主義狂熱,提出把南非戰爭進行到底的選舉口號。 為了在競選中擊敗政敵,他們把任何政敵都說成「親布爾人派”。 殖民大臣約瑟夫·張伯倫甚至在競選演說中說:“政府丟失的每一個議席,都將是布爾人贏得的席位。 」 保守黨人把丘吉爾當作「戰爭英雄」大加利用。 為他編寫了詩歌,譜寫了歌曲,僱用著名的歌唱家在音樂廳演唱頌揚他的歌曲,安排他到各個選區喋喋不休地發表演說,為保守黨人拉選票。 十幾個選區願意提名丘吉爾當自己選區的候選人。 丘吉爾選擇了第一批進行選舉的奧德姆選區,他要讓這裡的選民有機會「糾正」他們上次沒有將他選上的「錯誤」;而首先投票的選區選舉的結果又特別引人注目,會給其他選區的選舉以影響。 8月,奧德姆選區開始進行競選活動。 堂兄馬爾巴羅公爵九世額外捐助400英鎊作為競選費用,還答應每年提供 100英鎊作為奧德姆選區保守黨機構的活動費用;她媽媽趕來為他遊說,張伯倫也親臨奧德姆選區,在集會上發表演說支持丘吉爾。 在這個自由黨和工會勢力超過保守黨的選區,保守黨和自由黨各提出兩名候選人競選。 選舉結果,兩黨各有一人以12900多票當選,丘吉爾排名第二,比當選的自由黨議員只差16票,比落選的自由黨候選人朗西曼也只多222票。 取得勝利後,他以謙恭掩飾得意的語氣說:「我為朗西曼先生感到遺憾,他是一位非常聰明能幹的人。 毫無疑問,你們推舉了三位有較高才能的人,第四個才是我自己。 我覺得遺憾的是,朗西曼先生卻站在失敗者中間,而我們不可能全是勝利者。 」 丘吉爾成功地奪回了前次選舉中保守黨在這個選區所失去的席位,保守黨把他當作推動選舉奪取勝利的瑰寶來利用。 當競選活動全面推開,不少選區都請丘吉爾前去進行助選演講,連張伯倫和保守黨下院領袖阿瑟·貝爾福也請他去捧場。 當他到達曼徹斯特選區群眾大會會場時,貝爾福正在發表演說,廣大聽眾中斷聽講,全體起立向他歡呼。 這個26歲的新手,以他在南非獲得的名望和嫻熟的演說技巧,已比一般的議會老手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丘吉爾看到聽眾樂意聽他演說,並能很好地理解甚至贊同他的看法,靈機一動,決定到全國各地去發表索取報酬的演說,以便為從事政治活動積累足夠的金錢。 當時在下議院當議員是沒有薪水的議員領取薪水制度始於1911年,他們必須靠自己的錢維持生活,還要支付競選的經費。 他發表的關於英布戰爭的巡迴演說,客觀上是給保守黨的競選活動進行義務宣傳;而得到保守黨各地實力派人物的支持,又使他四處奔波的演說能夠持續進行下去。 演說的中心內容,自然是突出個人,自我宣揚,結果是名利雙收。 每場演說收入至少100英鎊,在利物浦的演說高達300多英鎊,他一個月內便由此收入4500英鎊,而《晨郵報》支付的十個月薪水,和當年出版兩本書的所得,也不過是這個數目。 國內演說嘗到了甜頭,丘吉爾更擴大了胃口,他接着又到美國和加拿大去演說。 丘吉爾演說的美國主辦人拚命為他宣傳,對公眾吹噓丘吉爾是「五次戰爭的英雄,六部書的作者,英國未來的首相」。 連虛榮心很強的丘吉爾也覺得這些話有點過分,雖然他心裡巴望着有朝一日登上首相的寶座。 鑒於這種宣傳在英國影響不好,他便要求美國主辦人適當修改廣告的措辭。 到紐約演說時,美籍愛爾蘭人進行抗議,說英國政府對南非布爾人像在英國對愛爾蘭人一樣,對民族獨立運動實行武力鎮壓的政策。 幸虧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替他解圍,才排除了麻煩,繼續「沿街兜售自己如何逃離令人毛骨悚然的布爾人法網的冒險故事」一家美國報紙所說。 在大西洋彼岸演說的效果和收入都不如英國,因為美國人和加拿大人不可能有強烈的反布爾人情緒。 一個月後他便回國,繼續在國內演說。 從1900年8月底到1901年2月初五個多月時間內,「除了星期日以外,我差不多每晚都要演說一個小時或更多的時間,有時一晝夜演說兩場。 我接連不斷地奔波,很少在一張床上睡過兩次」;「我決不會忘記,一個又一個大廳擠滿了情緒激昂的人群,我趕赴一個又一個會場,發表一次又一次演說。 我赴會所乘馬車的嘎嘎聲和迎面襲來的冷空氣,同熱氣騰騰、燈火通明、熱情奔放的會場氣氛,不時交替出現。 」 他靠演說一共收入1萬多英鎊。 他把這筆在當時說來為數不小的款項存到曾為他父親效勞的一位銀行家卡塞爾那裡。 利用這筆錢的利息和投資收入,至少在今後幾年中,丘吉爾可保吃用不愁,從政開支無憂。 萬事俱備,丘吉爾從最初在英國政界獲得議員這個堅實的立足點起,就決心而且可以一心一意,毫無顧慮地猛打猛衝了。 踏入政壇前夕的丘吉爾,在熟悉他而又有眼力的人心目中,是怎樣一種形象呢? 第2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邱吉爾傳》
第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