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學儀順治建元,帝幸太學釋奠。 先期衍聖公、五經博士至,聖裔五人,元聖及配、哲諸裔各二人,乘傳赴京。 各氏子孫現列朝官者,各官學師生暨進士、舉、貢,鹹與觀禮。 內閣擬經、書,祭酒、司業撰講章進禦。 屆日,大成門東張大次,彞倫堂設黃幄禦座,幄前置禦案,左右講案二,祭酒等奉講章及進講副本,書左經右,陳於案。 帝禮服乘輿詣學,祭酒、司業率官屬諸生跪迎成賢街右。 駕入幄,詣大成殿釋奠。 禮畢,出易袞服,幸彞倫堂,禦講幄。 升座,王公立階上,百官立階下,衍聖公率博士、各氏裔,祭酒等率官生就拜位,行三跪九叩禮。 畢,自王公訖九卿以次賜坐,尋詣堂內跪,一叩。 鴻臚官贊「進講」,祭酒、司業入,北鄉立,所司舉經案進禦前。 賜講官座,祭酒等一叩,坐。 依次宣講。 翰詹四品以下官,監官、師儒、博士、聖賢後裔、肄業諸生圜聽。 講畢,退,聽講者鹹退。 複位序立,跪聆傳制。 辭曰:「聖人之道,如日中天,講貫服膺,用資治理,爾師生勉之。 」祭酒等三跪九叩,退。 賜茶,群臣受飲。 一叩,禮成。 駕出,鹹跪送。 翼日,監官、博士暨諸生表謝,帝禦太和殿,禮賜如常儀,並賜衍聖公、各官宴禮部。 越三日,頒敕太學,詔諸生策勵,賚衍聖公冠服,監官、博士等衣一襲,助教、諸生白金有差。 康熙八年,聖祖釋奠太學,講經、悉準成式。 雍正二年,諭:「視學大典,稱幸非宜,嗣後更‘幸’為‘詣’。 」 乾隆二年,命閔、冉、言、卜、顓孫、端木六氏博士陪祀觀禮,準五氏例行。 明年,帝親視學,聖、賢各裔暨東野氏來觀禮者三十二人,送監求學,即召衍聖公等面諭之。 謂:「既為聖賢後,當心聖賢心,非徒讀其書而已。 必躬行實踐,事求無愧,方為不負所學。 其務勤思勉勵,克紹心傳。 」 三年三月上丁,帝親詣太學行釋菜禮。 越六日,臨雍講學,王公大臣,聖賢後裔,以至太學諸生,環集橋門璧水間者以萬數。 臨雍命下,既諏吉,所司設禦幄大成門外,其闢雍殿階陳中和韶樂,太學門內陳丹陛大樂、清樂。 殿內經書案、講案備具如前。 帝釋奠畢、禦彞倫堂,易袞服,臨闢雍。 太學鳴鐘鼓,升座,樂奏,止有節。 贊「齊班」,講官、侍班、糾儀各官就拜位,贊「跪,叩,興」,行二跪六叩禮,興。 若衍聖公入覲,先進講,大學士以至諸生分班立,行禮訖,滿、滿講官入,一叩,就坐,講四書,帝闡發書義,宣示臣工,圜橋各官生跪聆畢,興。 祭酒講經,帝闡經義如初禮。 餘同視學儀。 先是禦史曹學閔上言:「宜考古制,建闢雍於國子監。 」格部議。 至四十九年,新建國學成,明年將臨雍,命大臣規濬圜水,禮樂備舉。 特旨獎學閔,並令朝鮮使臣隨班觀禮。 禮成,賞賚有差。 翼日加賚聖、賢各氏裔及諸生綢帛。 道光三年臨雍,命廕生豫聽宣講,諭監官曰:「化民成俗,基於學校,興賢育德,責在師儒。 士先器識,漸摩濡染,厥有由來。 爾監臣式茲多士,尚其端教術,正典型,毋即於華,毋鄰於固。 入孝出弟,擇友親師。 庶幾成風,紹休聖緒。 」 令甲,車駕幸魯,展禮先師,講學闕裡,豫選聖、賢裔二人直講,翰林官撰講章。 前一日,張大次奎文閣,設禦座詩禮堂。 前置案,講案列西簷下。 屆日,陳講章及副本於案,帝出行宮,衍聖公采服率五經博士暨各氏跪迎廟門右。 帝入,詣大成殿祭孔子,如上丁儀。 駕出,禦詩禮堂,升座。 衍聖公以下官隨至,序立庭中,行三跪九叩禮。 訖,進講,直講者一跪三叩,興。 講經書訖,俱退。 駕謁孔林。 翼日,賜衍聖公等帛、金、書籍有差。 簡各氏弟子有文行者貢太學,凡登仕版,併進一階。 經筵儀初沿明制,閣臣例不兼經筵。 順治九年,春、秋仲月一舉,始令大學士知經筵事。 尚書、左都禦史、通政使、大理卿、學士侍班,翰林二人進講。 豫設禦案、講官案,列講章及進講副本,左書右經,屆時,帝常服禦文華殿,記注官立柱西,東面。 講官等二跪六叩,興,序立左右,侍班官分立其後。 糾儀官立東西隅。 鳴贊官贊「進講」,直講官詣案前跪,三叩,興,分就左右案。 先後講四書與經,複位。 帝宣示清、漢文禦論,各官跪聆畢,大學士奏辭感悅。 興,降階行二跪六叩禮。 畢,帝臨文淵閣,賜坐、賜茶。 禮成,還宮。 賜宴本仁殿。 宴畢,謝恩。 康熙十年舉經筵,命大學士熊賜履為講官,知經筵事。 頃之,聖祖以春、秋兩講為期闊疏,遂諭日進講弘德殿。 二十四年,定製,以大學士、左都禦史、侍郎、詹事充經筵講官。 二月,文華殿成,舉行典禮。 世宗踐阼,居亮陰,未舉。 雍正三年八月吉日,詔言:「帝王禦宇,鹹資典學。 朕承庭訓,時習簡編。 味道研經,實敷政寧人之本。 茲當釋服,亟宜舉行。 」於是進講如儀。 乾隆五年,諭曰:「經筵之設,藉獻箴規。 近進講章,辭多頌美,殊失咨儆古意。 人君敷政,正賴以古證今,獻可替否。 其務剴切敷陳,期裨政學,庶有當稽古典學實義。 」 七年,經筵日雨,禮臣依例請改期。 諭曰:「魏文侯出獵遇雨,尚不失信虞人。 矧茲大典,復經祭告,詎宜改期?執事諸臣,可衣雨服列班,暫罷階下行禮、殿內賜茶諸儀。 嗣後遇雨仿此。 」 翰林院專司日講,冬、夏至前一日乃輟。 十四年,以進呈經史,漸等具文,諭令停止。 五十一年,禦經筵,賜宴禮臣隨侍者,分東西班,特命歌抑戒詩。 嘉慶中,張鵬展疏請翰林科道日進經義、奏議。 詔責其迂。 文宗登極,曾國籓請復日講舊典,格部議。 次年鹹豐紀元,正月,遂奉特旨令翰詹諸臣番直,並躬制題目,俾撰講義,分日呈覽。 迄光、宣之際,猶依此例雲。 策士儀天聰間,始開科取士。 順治初,會試中式舉人集天安門考試。 十五年,改試太和殿丹墀,定臨軒策士制。 先期一日,丹陛上正中,太和殿內東偏,分設黃案,東西閣簷下備試桌。 屆日質明,內閣官朝服捧策題置殿內案上,帝禦太和殿,王公百官侍立,鴻臚寺官引貢士詣丹陛下立。 大學士取題授禮部官,跪受,置丹陛案上,三叩。 舉案降左階,陳禦道正中。 讀卷官執事官各三跪九叩,諸貢士亦如之。 畢,駕還宮。 徙試桌丹墀左右,北鄉。 禮部官散題,貢士跪受,三叩,就桌。 對策訖,受卷、彌封諸官俟左廡簷下,收封盛入卷箱,收掌官送讀卷官校閲,不禦殿,王以下官不會集,不陳鹵簿。 閲卷三日畢,翼辰,前列十捲簽擬名次,緘封呈禦覽。 帝禦養心殿西暖閣,閣畢,召讀卷官入,親定甲乙授之。 出拆彌封,依次繕寫綠頭簽,引十人進乾清門,祗俟西階下。 帝禦宮,讀卷官捧簽入,跪呈。 引班官引十人跪丹陛中,依次奏名籍,興,退。 帝親定一甲三人,二甲七人,授簽讀卷官,跪受,興,退,率十人侍立西階下。 駕還便殿。 十人先出。 讀卷官捧卷詣紅本房,填寫名次畢,交內閣題金榜。 傳臚日,設鹵簿,陳樂懸,王公百官列侍。 貢士皆公服,冠三枝九葉頂冠,立班末。 帝禦太和殿,讀卷等官行禮如初,奉榜授受如奉策題儀。 鴻臚寺官引貢士就位,跪聽傳。 制曰:「某年月日,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贊「一甲一名某」,令出班前跪。 贊二三名亦然。 贊「二甲一名某等若幹名,三甲某等若幹名」,不出班,同行三跪九叩禮。 退立。 禮部官舉榜出中路,一甲進士從,諸進士出左右掖門,置榜龍亭,復行三叩禮。 校尉舁亭,鼓樂前導,至東長安門外張之,三日後繳內閣。 於是順天府備傘蓋、儀從送狀元歸第。 越五日,狀元偕諸進士上表謝恩如常儀。 乾隆五十四年,殿試改保和殿舉行。 自後為恆例。 第38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3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