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乘飛機在貴陽中轉時,與一位海外人士聊天。 我微笑着問他是不是香港人,他頭一昂大聲道:「我是日本人!」我半晌無語,然後突然罵了他一句家鄉土語,再笑着拍拍他的肩,用漢語一字一頓地說:「只要不來中國搗蛋,歡迎。 」 我一直感嘆一件事,50年前蘇聯軍隊拒受一支德軍的投降,因為他們殺害了蘇聯的好兒女卓婭和舒拉。 我曾想日本戰敗時我們也是有理由不接受日本第六師團投降的:人類沒有任何一次慘案比南京大屠殺更殘暴血腥了。 那是一支野獸之師。 從道義上講,敗而伏爪的野獸也許會馴化;從情感上講,他們的牙縫裡塞滿了30萬無辜中國百姓的血骨碎肉。 令人尤為悲憤的是,至今沒有哪一屆日本政府做過正式懺悔和道歉。 在日本投降50周年前夕,上海電視台舉辦了一次聲震九霄的百架鋼琴演奏,咆哮的《黃河》讓人心激顫。 然而一個微小的細節將我的情緒打亂了。 我清清楚楚地看到首席鋼琴是日本雅瑪哈牌子——不是星海牌——日本鋼琴的音色的確很亮。 但,有些聲音無關耳朵。 正如有些情感難以言說。 1984年我赴四川一座小煤礦搞地質科研,與地測科一位50多歲的技術員相識。 他發稀話少,井下素描圖卻作得精細漂亮。 我去他家做客,看到牆上一幅筆力遒勁的松竹梅,才得悉他曾是美院的高材生。 他一生中最大的跟頭摔在1957年。 反右時,系書記讓大家對一個敢說真話的班幹部進行「活靶子」式的教育。 眾人頓時口誅筆伐。 待問到他時,他半晌無語,他的同窗女友更是緊張得不敢看他。 最後他像作寫實畫一樣吐了心言。 兩個月後,他和那位“活靶女友沒去送他。 20多年後,他被平反,並被分到礦上。 昔日的丹青手成了地質素描師。 沒有人太注意他的河流在哪裡和哪裡轉過大彎。 我問他:「若再選擇一次,還會說真話嗎?」他沉默了一會兒說:「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不過當時沒說真話的許多同學在『文革』中還是被說更多假話的人打倒了。 」 他轉而反問我:「如果能讓我選擇一次,何不讓上邊也重新選擇一次?」黑色命運的死結,常常是被一顆顆紅潤的心綴緊的麼?一位在美國讀完碩士的朋友歸國一年,歷經一些不如意後,準備再渡重洋。 「我還會回來的。 」在送別聚會上他不住地對朋友喃喃,因為酒的緣故,他不連貫的語句還夾着一些英語:「……我研究了這10多年英美文學了。 可看著順眼的還是咱中文……我真他媽喜歡這方塊漢字,有些字眼看著就叫人心動,比如蒼天、永恆、悠悠……歡樂英雄、碧草白雲。 」 我相信他一定會回來,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這般生動地表述出碧草白雲。 我想起湘籍海南作家韓少功先生描寫世界和民族的一另外選擇居地,但沒法選擇生命之源,即使這裡有許多你無法忍受的東西,即使這塊土地曾經被太多的人口和災難壓榨得疲憊不堪氣喘吁吁。 你沒法重新選擇父輩,他們的臉上隱藏着你的容貌,身上散髮出你熟悉的氣息。 也許更重要的是,這裡到處隱伏和流動着你的中文,你的心靈之血。 如果你曾經用這種語言說過最動情的心事,最歡樂的和最辛酸的體驗,最聰明和最幼稚的見解,你就再也不可能與它分離。 ” 生命不是一盒巧克力糖董橋 你講個笑話給英國人聽,他會笑三次:你講的時候他笑一次——那是禮貌;你那個笑話的時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禮貌;最後,他半夜三更醒來突然大笑起來,因為他終於懂了笑話的意思。 你把同樣一個笑話講給德國人聽,他會笑兩次:你講的時候他笑一次——那是禮貌;你解釋那個笑話的時候他第二次笑——那也是禮貌。 他不會笑第三次,因為他永遠弄不懂笑話的意思。 你把同樣一個笑話講給美國人聽,他會笑一次——你一講他就笑了,因為他一聽就懂了。 可是,你把笑話講給猶太人聽,他根本不笑。 他會說:「那是老掉牙的笑話了,再說,你都講錯了。 」 英國人拘謹,腦筋動得不快,卻肯下功夫去想問題。 德國人死板,毫無情趣。 美國人是腦袋比較靈活的人,也不懶。 猶太人最聰明最世故,天生是背着歷史包袱的悲劇民族,容易學有所成。 中國人頗像猶太人,謙恭有餘,激昂不足;苦中幽默,笑裡常見皺紋,該是國運使然。 唐詩有「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一句,有人顛倒竄換一二字為聯,送給庸醫:「不明財主棄,多故病人疏。 」大妙!這是黃苗子先生說的。 世事往往教人笑不出來。 筆底妙語連珠的老舍,「文革」時期還是投湖自盡了。 又淵博又有文采的沈從文一度給揪到天安門城樓上洗男女廁所。 苗子先生說:「沈先生認認真真天天去打掃,像摩挲一件青銅器那樣摩挲每一個馬桶,將來有人寫『天安門史』,應該補這一筆。 」「忍」功真是中國的國粹了:忍着哭,忍着笑,忍着所有逆來的橫禍。 沈先生背着30萬字的《中國服裝史》初稿到咸寧幹校,結果被扣下來,丟了。 老人家居然有勇氣重新寫出一本來。 《阿甘正傳》裡說:生命像一盒巧克力糖,你永遠不知道盒裡乾坤。 不是每一個民族的生命都像一盒漂亮的巧克力糖。 幸好沈從文會說:「中國的刺繡,美呀!漢代漆器紋樣,美呀……」 生命暢想曲《真善美》田澍 第18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散文大鑒》
第1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