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西京勝跡四個字,是本小冊子的名字,乃張長工先生編訂的。 內容是將在志書上,和在西安當地考查所得,約編訂了有一萬字上下的簡記,大概西安的勝跡,都網羅無遺了。 不過他所舉的,僅僅是沿革,沒有加以描寫。 我根據了他那小冊子,遊歷一二十處勝跡,頗得他的介紹力不小,就借重他這名字,總括我這段瑣文。 開元寺 這寺在東大街路南,大門對著街上,門裡是片廣場,廣場正面是廟,兩旁是環形式的人家門戶,猛然一看,不過一般中產以下的住戶而已,可是裡面藏了不少的奧妙。 在那大門上,有塊開元寺的石額,下面有塊木板橫額,正正端端,寫了古物商場四字。 按理說起來,這開元寺是唐朝開元年間的建築品,歷代都增修過,說這裡是古物商場,當然可以邀初次西來的人相信。 但是看官到西安,千萬別見人就問開元寺在那裡?或者說我要進開元寺去,因為那兩旁人家不是古物,乃是東方來的娼妓,稍微有身份的人,是不敢踏進這古物商場一步的。 但是我因為聽說這裡面有塑像,有壁畫,也許可以發現一點什麼,就擇了一個正午十二時,邀了一位教育所的凌秘書作陪,毅然決然的進去參觀了。 經過那廣場,便是正殿,似乎這廣場,原先都是殿宇,現在的正殿,已經是後殿了。 正殿並不偉大,在佛龕四周,有十八尊羅漢塑像。 其中有幾尊,姿態很好,和北平西山碧雲寺的塑像不相上下,我斷定不是清朝的東西。 不是元塑,也是明塑。 有幾尊由後人塗飾過,原來的面目盡失,大為可惜。 然而就是我所認為姿態很好的,西安也很少人注意,始終是會湮沒的。 因為塑像這種藝術,清朝三百年來,是絶對不考究,所以沒有好塑匠。 我們把江南一帶新廟宇的塑像,和北方古廟宇的塑像一比較,那就可以看出來。 清塑是粗俗臃腫,亂塗顏色,清以上的塑像,大概都刻畫精細,饒有畫意。 開元寺那幾尊羅漢像,絶無粗俗臃腫之弊,眉目也很有神氣,所以我認為很好。 在這正殿上,有座佛閣,四面是窄小的遊廊,很有點明代建築意味。 閣裡很黑暗,有三四尊像,是近代塑出的,無足取。 碑林 這是西安最著名的一處名勝,在城東南,僱人力車,告訴車伕到碑林,就可以拉到,因為就是人力車伕,也知道這處名勝的。 這林在舊府學裡,現在歸圖書館專員管理。 進門在蒼台滿徑的小巷子裡過去,正北有個小殿,供有孔子的塑像,朝南有三進舊的屋宇,一齊拆通,一列一列的立着石碑。 這裡面共分着十區,第一區的唐隷,第二區的顏字家廟碑,聖教序,多寶塔,第三區的十三經全文,第六區的景教流行碑大唐建中二年刻石,這都是國內唯一無二的國寶,在別的所在,是看不到的。 這裡的碑,共是四百多種,合兩千四百多塊。 洛陽周公廟的石碑,唐碑本也不少,但這裡的都出於名手,那是洛陽所不及的。 文廟在碑林隔壁,順便可去看看,裡面有古柏幾十棵,是西安第一個終年常綠的所在。 曲江與樂游原 曲江這兩個字,唸過唐詩的人,便會覺得耳熟,據傳說,這裡秦是宜春院,漢是曲江,隋是芙蓉池,到了唐朝開元年間,大加修理,周圍七里,遍栽花木,環築樓閣,可以任人遊玩。 雖不及現在的西湖,至少是可以比北平的北海的。 唐詩上,隨便翻翻,可以翻到曲江飲宴的題目。 就是唐人小說上,也常常提到這地方,作為背景。 我到了西安,就曾問人,曲江這地方還有沒有?同時唸著那杜甫的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濱多麗人」,和朋友開着玩笑。 朋友答覆,都說還有遺址可尋。 這在我們有點詩酸的人,就十分高興了。 在一天下午,借了朋友的汽車,坐出南門,在那浮塵堆擁的便道上,馳上了一片土坡,那土坡高高低低,略微有點山形,在土坡矮處,有幾棵瘦小的樹,映帶著上十戶人家,在人家黃土牆外,有座木牌坊,上面寫了四個字,古曲江池。 呵,這裡就是了。 當時和兩個朋友,下了汽車,朝了人家走去。 人家在窪地所在,門口是一片打麥場,東北西是土坡圍着,向南有缺口。 四周看看一點水的地方也沒有。 至于那四周的土坡,只是些荒荒的稀草,那裡還有什麼美景?但是據我的捉摸,這人家所在,便是當日曲江池底,由南去灣灣的窪地,正是引水前來的池口。 因為由窪地到土坡上面相差有四五十尺,輕易是填不起來的。 大概多少還留着原來一點形跡。 我和朋友都不免嘆了兩聲桑田滄海。 在這曲江池的東南邊土坡上,荒草黃塵,遠遠的看到西安城堞,在這黃黃的斜陽影裡,說不出來是一種什麼情趣。 這地方就是樂游原,在漢朝的時候,春秋佳日,都人士女,都到這裡來遊玩。 李太白的詞上說:「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絶。 音塵絶,西風淺照,漢家陵闕。 」這似乎在太白當年,這地方已不勝有荊棘銅駝今昔之感的了。 武家坡 這三個字寫了出來,讀者不免要大大的嚇上一跳,這不是一出京戲的名字嗎?對了,這就是京戲上的武家坡。 西安人很少舌尖音,水念匪,天念千,典念檢。 他們的秦腔裡面,有一出本戲,叫五典坡,是扮演薛平貴王寶釧的事,由拋綵球起,到算糧登殿為止。 京戲可叫紅鬃烈馬。 第2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現代散文(風景遊記篇)》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