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中建築最宏麗莊嚴者為「喀別德兒」capital。 喀別德兒者,譯言元首之意,謂此地為一國之元首也。 喀別德兒之中央一高座為聯邦法院,其左右兩座次高者為上議院、下議院,其後一大座為圖書館,合稱為喀別德兒。 喀別德兒之前,置華盛頓一銅像。 其中央高座、中門、欞楹、桷壁,蓋皆美國歷史紀念畫,其技或繪或雕或塑,其質或金或石或木,自殖民時代、獨立時代、南北戰爭時代以至近日,凡足以興國民之觀感者,無一不備,對之令人肅然起敬,沛然氣壯,油然意遠。 甚矣,美術之感人深也。 環喀別德兒之周遭,皆用最純白大理石鋪地,淨無纖塵,光可鑒發。 其外則嘉木修蔭,芳草如簀,行人不嘩,珍禽時鳴。 琅環福地,匪可筆傳矣。 華盛頓之圖書館,世界中第一美麗之圖書館也。 藏書之富,今不具論。 其衣牆、覆瓦之美術,實合古今萬國之菁英雲。 吾輩不解畫趣,徒眩其金碧而已。 數千年來世界上最著名之學者,莫不有造像,入之如對嚴師。 其觀書堂中,常千數百人,而悄然無聲,若在空谷。 觀書堂壁間以精石編刻古今萬國文字,凡百餘種。 吾中國文亦有焉,所書者為「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二十一字,寫顏體,筆法遒勁,尚不玷祖國名譽。 喀別德兒之莊嚴宏麗如彼,而還觀夫大統領之官邸,即所謂白宮White House者,則渺小兩層堊白之室,視尋常富豪家一私第不如遠甚。 觀此不得不嘆羡平民政治質素之風,其所謂平等者真乃實行,而所謂國民公僕者真絲忽不敢自侈也。 於戲!倜乎遠矣。 全都中公家之建築最宏敞者為國會即喀別德兒,次為兵房,次為郵局,最湫隘者為大統領官邸。 民主國之理想,于此可見。 華盛頓紀功華表,矗立都之中央,與喀別德兒相對,高五百英呎,實美國最高之建築物也。 其中空,可以升降。 用升降機上之,須五分鐘始達絶頂,步行則須二十分鐘以外。 登華表絶頂以望全都,但見芳草甘木,掩映于瓊樓玉宇間。 左瞰平湖,十頃一碧。 同行一西人,為余指點某邱某壑,是獨立軍決鬥處;某河某岸,是南北戰爭時南軍侵入處。 余感慨欷歔,不能自勝,得一詩云: 瓊樓高處寒如許,俯瞰鴻雁是帝鄉。 十里歌聲春錦繡,百年史蹟血玄黃。 華嚴國土天龍靜,金碧川山草樹香。 獨有行人少顏色,撫闌天末望斜陽。 華盛頓紀功華表構造時,徵石于萬國,五洲土物,鳩集備矣。 各國贈石,皆系以銘,用其國文泐之,以頌美國國父之功德。 吾中國亦有一石焉,當時使館所饋,道員某為題詞。 其文乃用《瀛寰志略》所論載,謂華盛頓視陳勝、吳廣,有過之無不及雲。 嗚呼!此石終不可磨,此恥終不可灑,見之氣結。 旅美十月,惟在華盛頓五日中最休暇,遍游其兵房、庫房、鑄銀局、博物院、植物院等。 惜不能到華盛頓故里一觀遺蹟,最為憾事。 選自《新大陸遊記》 ·109· 蘇州的回憶周作人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紹興人。 現代作家。 著有散文集《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苦茶隨筆》等。 說是回憶,彷彿是與蘇州有很深的關係,至少也總經過十年以上的樣子,可是事實上卻並不然。 民國七八年間坐火車走過蘇州,共有四次,都不曾下車,所看見的只是車站內的情形而已。 去年四月因事經南京,始得順便至蘇州一遊,也只有兩天的停留,沒有走到多少地方,所以見聞很是有限。 當時江蘇日報社有郭夢鷗先生以外幾位陪着我們走,在那兩天的報上隨時都有很好的報道,後來郭先生又有一篇文章,登在第三期的《風雨談》上,此外實在覺得更沒有什麼可以紀錄的了。 但是,從北京遠迢迢地經蘇州走一趟,現在也不是容易事,其時又承本地各位先生懇切招待,別轉頭來走開之後,再不打一聲招呼,似乎也有點對不起。 現在事已隔年,印象與感想都漸就着落,雖然比較地簡單化了,卻也可以稍得要領,記一點出來,聊以表示對於蘇州的恭敬之意,至于旅人的話,謬誤難免,這是要請大家見恕的了。 我旅行過的地方很少,有些只根據書上的圖像,總之我看見各地方的市街與房屋,常引起一個聯想,覺得東方的世界是整個的。 譬如中國,日本,朝鮮,琉球,各地方的家屋,單就照片上看也罷,便會確鑿地感到這裡是整個的東亞。 我們再看烏魯木齊,寧古塔,昆明各地方,又同樣的感覺這裡的中國也是整個的。 可是在這整個之中別有其微妙的變化與推移,看起來亦是很有趣味的事。 以前我從北京回紹興去,浦口下車渡過長江,就的確覺得已經到了南邊,及車抵蘇州站,看見月台上車廂裡的人物聲色,便又彷彿已入故鄉境內,雖然實在還有五六百里的距離。 現至通稱江浙,有如古時所謂吳越或吳會,本來就是一家,杜荀鶴有幾首詩寫得很好,其一送人遊吳云: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 夜市賣菱藕,春船戴綺羅。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又一首送友游吳越云: 去越從吳過,吳疆與越連,有園多種橘,無水不生蓮。 夜市橋邊火,春風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經年。 第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現代散文(風景遊記篇)》
第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