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敬軒薛先生文集》卷十一。 文章通過巨蛇束尾崖樹,貪食腥膻,樹折墜河而死的故事,警告那些既險毒,又恃強貪婪的人,若不知止,將如巨蛇一樣,得到應有的下場。 核舟記.明魏學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1。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 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 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2」,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3」,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4居右,魯直5居左。 蘇、黃共閲一手卷。 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 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佛印絶類彌勒6,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 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曆數也。 舟尾橫臥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 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7秋日,虞山8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鈎畫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魏子詳矚既畢,詫曰:嘻,技亦靈怪矣哉!《莊》、《列》所載,稱驚猶鬼神者良多,然誰有游削于不寸之質,而須麋9瞭然者?假有人焉,舉我言以復於我,亦必疑其誑。 乃今親睹之。 由斯以觀,棘刺之端未必不可為母猴也10。 嘻,技亦靈怪矣哉! ——選自文學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虞初新志 註釋: 1大蘇:蘇軾,人們稱他和他的弟弟蘇轍為「大蘇」、「小蘇」。 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語出蘇軾《後赤壁賦》。 3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語出蘇軾《前赤壁賦》。 4佛印:即佛印禪師,名了元,字覺老,蘇軾的朋友。 5魯直:黃庭堅,字魯直。 6彌勒:彌勒佛。 7天啟壬戌:天啟,明熹宗年號。 壬戌為1622年。 8虞山:山名,在今江蘇常熟西北,這裡指代常熟。 9須麋:同「鬚眉」。 10棘刺之端未必不可為母猴:典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有人報告燕王自己能在「棘刺之端為母猴」,於是受到優厚待遇,卻推三托四,遲遲不動手,後來燕王要他先出示工具,他拿不出,騙局被揭穿。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6:23編輯過] 譯文: 明朝有個手藝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遠,他能用直徑一寸左右的木頭雕刻成宮室、器皿、人物,以及飛鳥走獸、樹木石頭,而且無不按着木頭的原形來雕飾模擬物態,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態。 他曾經贈送我一隻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蘇東坡泛舟遊覽赤壁的情景。 核舟從頭到尾大約有八分多長,高二分左右。 中部高起而寬敞的地方是船艙,上面覆蓋着箬竹船篷。 船艙兩旁開有小窗,左邊和右邊各四扇,總共八扇。 打開窗子看,可見雕花的船欄杆,左右相對。 關上窗子,可欣賞到右邊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邊窗上刻着「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八字,都塗了石青顏色。 船頭上坐著三個人,當中戴高帽滿腮鬍須的是蘇東坡,右邊是佛印和尚,左邊是黃魯直。 蘇、黃兩人正在共看一幅手卷。 東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魯直的背上。 魯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象在講什麼話。 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微側着身體,他們緊靠着的兩膝,各隱現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皺褶中。 佛印極象彌勒佛,敞開胸懷,裸露雙乳,抬頭仰望着天空,神態表情與蘇、黃二人不一樣。 他平方右膝,曲着右臂支撐在船板上,左腿曲膝豎起,左臂掛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放著一支槳。 槳兩旁各有一個船伕。 右邊那個梳着椎形髮髻,仰面朝天,左手靠在一根橫木上,右手扳住右腳趾頭,象嘬着嘴唇在吹口哨的樣子。 左邊那個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爐子,爐子上放一把水壺,那個人目光注視茶爐,臉色平靜,好象在凝神傾聽茶水燒煮的聲音。 這只船的底部比較平坦,就在上面題上名字,題的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筆劃細得象蚊子腳,一鈎一畫都清清楚楚,字色黑。 又用上一顆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紅顏色。 總計這只船上,刻有五個人,八扇窗,箬竹船篷、船槳、茶爐、水壺、手卷、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以及篆字印章,刻的字共有三十四個。 可是量量核舟的長度,甚至還不滿一寸。 這原是挑選狹長的桃核雕刻成的。 第6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代散文》
第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