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具今古只眼:具有不同於古今一般人的獨到見解。 8呻吟:指寫詩文時低聲吟哦,以斟酌詞句。 9疏鹵:疏陃粗糙。 10專專:兩個「專」字連用以加重語氣。 一說疑衍一「專」字。 11陶彭澤:即陶淵明。 淵明曾任彭澤令。 12沈約:南北朝梁代著名文學家、詩人,字休文,武康今浙江德清縣武康鎮人。 作詩嚴於聲律,提出「四聲八病」說,束縛了詩歌創作,其詩內容狹隘平庸。 13儒家、老莊家、縱橫家、名家、墨家、陰陽家,都是春秋戰國時的學派,各家都有其獨立的學說、見解。 老莊家即道家,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人物。 14駁:駁雜,混雜不純。 15精光注焉:精光,指「真精神與千古不可磨滅之見」。 意思是將這種精神、見解,貫注在他們的文章之中。 16影響:意思是捕風捉影,隨聲附和。 剿說:因襲別人的言論、學說。 17「歐陽永叔」句:歐陽修,字永叔。 他在《藝文志序》中說自漢以來的書籍,「至唐始分為四類,曰經、史、子、集。 而藏書之盛,莫盛于開元,其著錄者五萬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學者自為之書,又二萬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又說這些書:「凋零磨滅」,「今著于篇,有其名而無其書者十蓋五六也」。 四庫:即指經、史、子、集四類書。 18毛穎:毛筆。 韓愈曾作《毛穎傳》。 19端溪:指硯台,即「端硯」。 此硯系由端溪水中之石製成,故又以「端溪」稱之。 20徒:朋輩,同類型的人。 為徒,猶「為伍」。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于★4:26編輯過] 譯文: 熟閲鹿門的文章和鹿門與人論述文章的書信,覺得其中所言主張和方法,不少地方與鄙意十分契合。 雖然中間有些小小的不同,它日當自能融解消釋,在此不待贅言。 至于像鹿門對於我本是想求工于文字的人,而從不要求人講究文字的懷疑,這裡則有說明的必要。 鹿門看到我的,恐怕是過去的我,而沒有看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的我吧?我難道是欺騙你鹿門的人嗎!我不要求人講究文字,不是說要抹殺一切,以為文字絶不值得研求。 而是說學者的當務之急,有本末主次的分別罷了。 我的文章不如別人,實踐中也沒有滿意的收穫,這樣一個有糾紛的問題,在此暫且不敢置論,現只從文章家的角度談談。 雖然文章的規矩佈置,正變轉折,自有專門的師承法則;至于其中存在的一種精神、命脈和骨髓,則不是洗淨心底的陳見、超然於事物的外表、具有不同於古今的獨到之見的人,是不足以與他談到這種境界的。 現在有這樣兩人:其中一人心地超凡拔俗,所謂有不同於古今一般識見的人,即使沒有持紙筆苦思冥想,學做文章,只是直抒胸臆,隨手寫出,如寫家信,雖然時有粗疏,然而決沒有世間的俗氣和迂腐寒酸的味道,便是存在於宇宙間的一種絶好文字;另一人卻還是世塵中人,他雖然專門鑽研學寫文章,對文章的規矩佈置,則盡其所能,然而翻來覆去,終不過是這麼幾句老婦人的舌上常語,要尋求其中所謂的真精神和千古不可磨滅的識見,是絶對沒有的,這樣文章雖然工整,卻仍不免是格調低下的。 這是文章的本色問題。 即以詩為例,陶彭澤沒有專門計較作詩的聲律,雕琢句子文字,只是隨手寫出,便是宇宙間第一等好詩。 這是什麼道理?是他的本色高卓。 自從有詩以來,追求聲律、雕琢句文、用心最苦且創立學說最嚴格的人,沒有比得上沈約的。 他苦苦化費了一生的精力,使人讀他的詩只見種種束縛和限制,整卷累篇,竟沒有說出一兩句好話。 這是什麼原因?是他的本色卑下。 本色卑下,文章自然不能完善,何況不是他本色的那些作品呢! 況且兩漢以下,文章不如古代的人,難道是他們的所謂規矩轉折的精稔程度不能盡如古人嗎?秦漢以前,儒家學者有儒家的本色,至于像老莊家有老莊的本色,縱橫家有縱橫的本色,名家、墨家、陰陽家都有自己的本色。 雖然他們奉行的學術很駁雜,然而無不都有一種千古不可磨滅的獨特的見識。 因此老莊一派學者必然不願因襲、套用儒家的學說,縱橫家必定不願借用墨家的談論,而是各自依據自己的本色相互爭論,發為言論。 他們所說的,都是他們的本色。 因此其中凝聚着他們思想精華的光彩,而他們的學說於是能不滅于世。 唐宋以下,文人無不談論人的自然屬性和命運,講述治世的道理,滿紙光彩炫目,一切自然依託于儒家。 然而不是他們平時有很深的道德修養和學識積累,不是真有一種千古不可磨滅的識見,而是附合因襲他人的學說,掩頭取尾,像貧困者借穿富人的衣服,農夫扮成大商人的裝飾,雖然極力裝做,終究會醜態畢露。 因此精神光彩空虛,他們的言論不久就湮沒廢棄了。 那麼秦漢以上,雖然是老、墨、名、法、雜家的學說而還在流傳,即現在所見的諸子之書;唐宋以下,雖然是一切談論人的屬性命運、講述治世之道的學說也未能流傳,即是歐陽永叔所見到的唐四庫書目內百不存一的那部分。 後代的文人,打算用建立學說來使自己不朽的人,是可以知道他們所應用心的地方了。 第2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代散文》
第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