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腸聲裡憶平生,驚人事業隨流水。 在黃興的墓廬低回顧盼,我不忍離去。 本來,我不曾想去觸摸那段歷史,不想去走進黃興的院落。 那是一個不幸的時代,有血淚,有混亂,有悲號。 可走進那段往事,內心歡暢起來,竟感慨動盪中孕育了黃興這樣的人物,閉塞的鄉村走出了黃興這樣的鐵血男兒。 這是時代的幸運。 書生報國,終生為業。 我渴望把時空和歷史永遠地定格,我害怕失去黃興和那個時代帶給我的巨大精神力量,害怕失去那份激情和勇氣。 我甚至不敢回到現實,回到安逸的時代。 滾滾紅塵,帶給人們更多的是無所適從,是忙忙碌碌,是平庸和痛苦。 這地方有些寂靜,只有我,只有光輝的墓碑,念想的力量瞬間可抵達白髮蒼蒼的彼岸。 我想大聲問問,讀書人啊,還有萬丈雄心嗎‧拿什麼來報效我的祖國! 懷疑荊軻 朱鴻 要我指出荊軻的失誤與缺陷是容易的,可要我指出他不是一個完全而徹底的壯士,指出他之所以沒有幹掉秦王秦嬴政是由於他貪生,或是由於他還不想死,指出他不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並否定他的價值取向,我卻感到障礙重重。 荊軻謀殺秦王的大舉,荊軻臨終所表現的從容與鎮定,早就固定在中國人的印象之中了,動搖它,摧毀它,不但費力,而且碰壁。 中國人是非常喜歡荊軻的,並對他懷有深沉的敬意,這有無以計數的文學藝術作品可以證明,包括陶淵明先生的詩。 荊軻屬於那種流芳百世的人,他的故事到處傳誦,並將繼續傳誦。 懷疑這樣一個享有盛譽的人,還要到幽暗的歷史之中調查他,分析他隱秘的心理,得出損害荊軻的結果,確實有一點冒天下之大不韙。 但我卻將執意進行自己的工作,我不會由於社會的成見與謬論而置求索于不顧。 我不敢狂妄地認為自己發現的將一定就是真理,我只是認為真理不會像玫瑰一樣伸手可摘,因為在我看起來,真理往往混于成見之中,藏在謬論之後,需要上天入地發掘它。 在我看起來,真理是高於感情的。 我以為,一個人或一個民族的精神要不斷昇華,不斷高貴,就必須有使真理超越感情的勇氣。 荊軻這個人,我小時候就知道,並迷戀他。 在過去的農村,是沒有什麼可裝潢房子的,無非是貼一些彩色的年畫而已。 但有了它,卻也就有了喜慶,甚至有了文化。 我家的年畫並不怎麼艷麗,它只是貼在牆上的一個系列條幅,然而它再三突出的一個人,卻能緊緊吸引我。 當我靜靜地躺在床上胡思亂想的時候,眼睛總是盯着他,並會久久駐留在他身上。 他盤着古怪的髮髻,他所穿的斜襟褂子顯然有一點醜陋,可他卻極其勇敢,他握著匕首逼向一個十分威嚴的人。 我一個人獃在房子裡感到揪心,也感到提神,我覺得有一種緊張的氣氛似乎要從牆裡噴射出來,瀰漫在房子中,几乎要淹沒了我。 大約是祖父告訴我,他是荊軻,故事為荊軻刺秦王。 我很不習慣荊軻的名字,小時候一直不習慣。 我覺得它像他的髮髻一樣古怪,甚至覺得荊軻就不是人的名字。 它倒是像一輛紡車,一件收割小麥的工具。 但他的名字卻終於刻在我的腦子裡了,我想到荊軻,便看見他握著匕首的樣子。 讀了司馬遷的文章,荊軻破雲而出,有了豐滿的血肉。 我欽佩他,尊他為壯士。 在我風華爍爍的青春季節,我理想的天空,曾經雲霞似的飄動着朵朵榜樣,荊軻則是我所愛的數一數二的古典英雄。 我以為,荊軻把人所有的一種瀟灑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了,我十分羡慕這個人。 我甚至在某個危險的歲月呼喚中國出現新的荊軻,並想象着我就是荊軻,想象着我在一個風高月黑的夜晚悄悄潛入了秦國,計划著要為正義而獻身。 不過恰恰是我在想象之中做了荊軻的時候,我發現了荊軻的破綻。 破綻漸漸擴大,並導致我改變了對他的態度。 在我看起來,荊軻是那種自負的人。 讀了一定的書,喜歡劍術,有懷才不遇之感。 荊軻所在的時代,是一個由天下混戰到天下統一的時代,戶籍的管理很是鬆懈,人可以自由走動。 荊軻就是四處走動的:他出生於齊國,之後遷居衛國,由於衛國元首冷落了他,遂來到燕國。 荊軻顯然是在尋找發展的機會,希望有人提攜和任用。 不過他內向,他的具體想法一直像煙霧一樣是朦朧的。 我不知道誰能看出來荊軻到底要做什麼,反正我沒有看出來。 但我卻能清楚地感到他鬱鬱寡歡,意志消沉。 他走動多年的主要收穫是結交了一些社會名流。 燕國的田光先生,德高望重,似乎很是賞識荊軻。 荊軻覊旅燕國的時候,燕國出現了很大的危機,它當然是由秦國引起的。 秦國要統一天下,遂在消滅韓國之後,轉身把矛頭對準了趙國。 燕國與趙國毗鄰,於是即將在趙國燃起的戰火使燕國一片驚慌。 有意思的是,燕太子丹比燕王喜似乎還要焦慮,更有意思的是,他在焦慮之中策划著一個奇異的方案,這便是打算派壯士到秦國去劫持秦王,逼他歸還列國的領土,或幹掉他,並乘秦王之死所引起的內亂之機打敗秦國。 燕太子丹策劃的方案,多少是受了曹沫的啟示。 曹沫是魯國的將軍,曾經在魯莊公與齊桓公會晤之際,以匕首劫持齊桓公,從而收復了魯國的領土。 也許曹沫的成功,激發了燕太子丹的靈感,他要尋找自己的曹沫,並實施他的謀殺計劃。 燕太子丹小時候在趙國作人質,秦嬴政由於其父親秦異人也當人質居于趙國,則出生於趙國。 於是燕太子丹與秦嬴政就都是身處異邦,同病相憐,成了友好的夥伴。 第9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大陸散文》
第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