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聲一聲無情的滴漏,更是拉長了無眠的夜,讓她清醒在鋭利的苦痛裡,思鄉的情緒也就越發地如這泉水一樣訴吟不已了。 也許,讓她能夠在這種漫長而又無望的苦刑中活下去的惟一支撐,就是這片甘醇而又從不枯竭的泉水。 因為就是這片泉水印證着她曾經有過的幸福。 那是可以對於愛情自由嚮往的少年時代,那是與所愛的人趙明誠朝夕相處了十年的青年時代。 歸來堂的茶香是與明亮的笑聲一起,在這鄉間的泉邊盛開的。 屋內身邊,儘是兩人竭其所有換來的金石書畫。 把玩展閲自不必說,當然還會有校勘、整理與題簽。 最為歡樂的時刻,還是以打賭的勝負決定喝茶先後的遊戲。 隨意說起一件事,便指着堆積的書史,讓她說出在「某書、某卷、第幾葉、第幾行」《金石錄後序》。 常常是連連被她言中,那茶也便會喝了又喝,竟至興奮忘情地大笑着,將茶杯連同茶水一起傾覆在懷中。 雖然家族因為朝廷的政治鬥爭而正被殘酷地打壓,可是她卻沉沒于自己的幸福之中。 這是一個女人的幸福,沒有任何奢望,更是與世無爭,只需要愛人的陪伴。 幸福是這樣的刻骨銘心,以至于在她潦倒得親人、財產連同健康全都一無所有的晚年,還在一遍遍地憶起那個傾覆的茶杯,並死死地抱著歸來堂時的那個念想:能與丈夫默默無聞地老死於這個泉邊的鄉間該有多好! 可是國破的時分,一個幸福的女子怎能不跌入悲劇的深淵?她所曾經的幸福與歡樂,似乎只是為了加重、凸顯這種悲劇的深切與沉重。 這是連星月也被窒息的黑夜,只有這些清泉會在濃稠的黑暗裡獨自開放,睜着清清亮亮的眼睛,為這方土地留下不涸的光明。 即使在冰天雪地、連人的心都冷酷成冰塊的日子,這些泉水也會汩汩地湧着淌着,讓那絲絲縷縷的暖意藤蔓般萌生了。 但是連這點光明與溫暖,也與這個夾在北宋南宋之間的女子完全無關。 在時驟時疏的金兵鐵蹄的擂擊聲裡,那樣愛着的丈夫在她四十六歲的時候猝然病逝,連一心依賴的皇帝也逃得追不到蹤影。 真是靠山山倒,倚牆牆塌,無依無靠的女子,獨自惶恐在破碎的山河之中。 惶恐中,她也緊緊地守着與丈夫一起收藏着的金石書畫——那裡有着丈夫的體溫手澤和曾經的快活時光,當然還有着那只傾覆在懷中的盛滿着笑聲的茶杯。 再是緊緊地守護,一雙女人的手,又怎能守護得住?先是故鄉中排滿了十來間房屋的書冊全部被金人付之一炬;繼而,南奔時「連艫渡江」的兩萬卷書和兩千卷金石刻,也在金人所占的洪州基本散為雲煙。 就在她為緊緊守護的金石書畫損失殆盡而悲傷不已之時,朝廷卻又傳出丈夫曾經將一把玉壺送給金人的謡諑。 為了給丈夫洗清冤屈,更為了避免滅頂之災,悚怖之極的她只好盡將家中所藏古器,全部獻給朝廷。 只顧逃跑的皇帝哪裡去尋?這些珍器最終盡皆落入官軍之手。 南奔時曾經載了十五車的金石書畫,等流落到會稽賃居于一鐘姓人家時,僅剩下五七箱便于攜帶、又最為夫婦二人所喜愛的書畫硯墨。 再也不能有所閃失,就把它們放在臥榻的旁邊吧,目能及,手能觸。 哪天不是一遍遍將箱子開開合合?哪怕只是看上它們一眼,淒惶孤苦的心也會稍稍得着些慰藉。 誰知上蒼竟是如此無情,他似乎覺得這個孤單的女人還沒苦到極處,非要奪走她僅餘的慰藉。 是在一個晚上,這僅存的書畫硯墨,竟被人鑿牆竊走五箱。 必須記住這個竊賊的名字:卜居會稽時的鄰居,鐘復皓。 視同性命、意在與身俱存亡的書冊捲軸金銅古器,轉眼成空。 孑然的女子,孑然的慟傷,泣血的心和着寸斷的肝腸。 無助的淚眼盯向蒼天,她問:可是我命菲福薄,不能享受這些尤物?瘦弱的身子俯在殘零不全的三數種書冊之上,顫抖如風中枯草。 向着無盡的黑暗,她問:夫君,夫君,可是你太過愛惜這些凝着咱們生命的寶貝,才把它們拿走?不然,為什麼費盡心血熬去歲月艱難得到的人間珍品,卻這樣的易於失去呢?! 帶血的哀慟會讓石頭感動。 數百年後,以厲苛著稱、絶少人情味的明朝內閣大學士張居正,竟會因為這個女子的哀慟而錯罰自己的部吏。 那是在他見到一個浙江口音且又姓鐘的部吏時,迅速想到了夾在北宋南宋之間的那個女子的哀慟,立刻追問對方是否是會稽人。 當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張居正勃然變色。 雖然無辜的部吏趕緊解釋自己的家是才從湖廣搬來也無濟於事,還是受到了莫名的貶謫處分。 丈夫辭世三年之後,被哀慟籠罩的女子終於病倒了。 國破,家破,夫亡,己病,又沒有自己的兒女,几乎絶望的女子,掙扎着也是賭注般地選擇了再嫁之路。 苦難似乎沒有止境。 曾經滄海難為水,更何況再嫁之人張汝舟竟然是一個只圖她的金石書畫的貪婪小人。 貪婪必然凶殘,當張汝舟知道花言巧語騙娶的女人已經沒有多少收藏、並且僅存的一點也無法到手的時候,「遂肆侵凌,日加毆擊」《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拳腳相加之外還生出了殺人奪物的邪心。 共同生活了一百天之後,這個身處無助困境且看似柔弱的女子,又做出了甚至比再婚還要驚世駭俗的舉動:告發張汝舟妄增舉數獲取官職的罪行,寧肯坐牢也要堅決離婚宋朝刑律明確規定:告發丈夫,不管對錯是非,都要坐牢二年。 第5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大陸散文》
第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