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年正月丙申,距熒惑於危。 二月甲戌,辰星距熒惑於壁。 九月戊午,月距太白於翼。 十月乙酉,距熒惑於翼。 十一月丙辰,太白距歲星於尾。 六十年正月辛亥,月距歲星於鬥。 五月壬戌,太白距填星於畢。 七月乙卯,辰星距太白熒惑於柳,太白距熒惑於柳;壬戌,月距歲星於鬥。 十二月庚辰,太白距歲星於女。 太白晝見太白見於午位者,康熙元年四月庚午,四年六月甲戌,俱不著時。 七年六月癸酉至丁醜,俱未時。 九年五月戊午、乙醜,十年六月甲午,十二年六月庚申,十三年十一月丁卯,十五年五月甲申,俱不著時,九月丙戌巳時。 十六年十二月辛酉,不著時。 十七年五月庚申,巳時。 乾隆八年七月庚寅、壬辰,俱未正三刻。 十年七月丙子、丁醜,俱辰時。 十三年八月丙午至辛亥,九月癸醜、丙辰、丁巳、己未、辛酉、壬戌、丙寅至辛未、甲戌、己卯,十月丙戌,俱巳時。 十四年十二月丙子、丁醜、己卯、辛巳、丙戌至己醜、辛卯、乙未、戊戌、壬寅、癸卯,十五年正月己酉,俱未時。 四月庚子,五月壬寅、乙巳、丁未、己酉、壬子、癸醜、丁巳至己未,六月乙亥至丁醜,十八年六月辛亥,俱巳時。 二十四年閏六月丁亥、戊子、壬辰,二十九年六月甲申,俱未時。 十月庚辰、甲申、辛卯,俱巳時。 三十年十一月癸酉、庚辰至甲申、丙戌、己醜、癸巳、乙未至戊戌、庚子、辛醜,十二月乙卯、丁巳、辛酉、戊辰,三十一年正月丙子,俱申時。 三十二年閏七月癸卯、丙午、丁未、庚戌、壬子至乙卯,俱未時。 丁巳,申時。 戊午、庚申,八月壬戌朔,俱未時。 十月戊辰至庚辰、壬午至甲申,俱巳時。 丁亥至庚寅,俱辰時。 十一月辛卯朔、壬辰,俱巳時。 癸巳、丁酉、己亥、俱辰時。 五十四年十二月戊午、己未、癸亥、丙寅,俱未時。 太白見於巳位者,順治十一年五月辛亥,與日爭明。 十七年九月庚辰,康熙四年三月辛卯,俱不著時。 七年六月癸酉至丁醜,俱午時。 十二年六月辛酉,十八年十一月丙辰,俱不著時。 乾隆八年十月辛酉、甲子、丙子至十一月壬午、乙酉,十三年八月乙未,九月壬申、丁醜,十月癸未、甲申、丙戌至己醜、壬辰,乙未、丙申、戊戌至辛醜、甲辰、丁未、戊申,十一月辛亥朔、壬子、甲寅、乙卯、丁巳、己未、乙醜、丁卯、癸酉、乙亥,十五年五月壬戌,十八年六月戊戌,三十二年十月戊辰至庚辰、壬午至甲申,十一月辛卯朔、壬辰,俱辰時。 太白見於未位者,順治九年九月乙未,康熙八年十二月丁卯,十二年正月丁亥,俱不著時。 十五年九月丙戌,午時。 乾隆元年十二月庚午、癸酉、甲戌、己醜,二年正月庚寅朔、壬辰、癸巳、丁巳,二月辛酉、乙醜、庚辰,三年十月甲申至丙戌、戊戌、己亥、乙巳、丙午、戊申,六年十月己未至辛酉,十一月甲子、戊辰、庚午至壬申,丙子至戊寅、甲申、丙戌、戊子,十二月壬辰、癸巳、丁酉、戊戌、戊申,十年正月辛巳、癸未至丁亥、辛卯至丁酉、壬寅,二月癸卯朔、戊申,俱申時。 丙辰,酉時。 丁巳、癸亥、己巳、壬申,三月庚辰、癸未,十一年十月丙寅、丁卯、己巳、甲戌至丁醜、壬午、乙酉、己醜至辛卯,十一月癸巳、甲午、戊戌至辛醜,十四年十月乙巳,十一月壬子、癸醜、乙卯、丙寅、丁卯、辛未至甲戌,十二月丁醜、己卯、辛巳、丙戌至己醜、辛卯、乙未、戊戌、癸卯,三十年十月丁巳、戊午、辛酉、丙寅至戊辰,十二月癸卯、甲子,俱申時。 戊辰,酉時。 三十一年正月癸酉、辛巳、壬午,俱申時。 三十二年閏七月丁巳,酉時。 八月甲子,五十四年十二月戊午、己未、癸亥、丙寅、辛未、乙亥,俱申時。 太白見於辰位者,乾隆七年六月癸巳、甲午、丁酉、辛醜至癸卯,俱寅卯二時。 丁未、戊申、庚戌、壬子、乙卯、丁巳,七月癸亥、戊寅至庚辰、壬午、甲申、乙酉,八月丁亥朔、戊子、庚寅,十年六月丁卯,七月辛巳,十三年九月甲寅,十五年六月戊寅,五十五年七月壬辰、庚子、甲辰至戊申,八月丙辰、己巳,俱卯時。 太白見於申位者,康熙二年七月丙申,連日如之,不著時。 乾隆三年九月丙寅、丁卯,二十四年六月丙辰、戊午,閏六月乙酉,三十二年閏七月辛醜,俱酉時。 太白見於卯位者,康熙四年六月丙辰,不著時。 太白見於酉位者,乾隆八年五月辛卯、壬寅、甲辰至丙午,俱戌初。 太白見於辰、巳二位者,乾隆二年七月己亥、癸醜,八月甲子、癸酉、乙亥至己卯,癸未至乙酉,九月丁亥至辛卯、乙未、丁酉、庚子,甲辰至丙午,閏九月丙辰朔、辛酉、癸亥,十年七月壬申、戊寅至庚辰、壬午,十三年八月戊子、丙申至庚戌,九月乙卯氾丙辰、戊午、辛酉、丙寅至戊辰,十五年五月丁未、己酉、壬子、癸醜、戊午、己未,六月丙子、丁醜,俱卯、辰二時。 太白見於未、申二位者,乾隆二年正月丙申至戊戌、癸卯,戊午至二月庚申、丙寅、戊辰、庚午,三年九月戊辰、己巳、辛未,五年五月辛亥,八年七月己醜、庚寅、壬辰、甲午、甲辰至丙午、戊申、己酉,十五年正月己酉,三十二年閏七月壬寅、癸卯、丙午至戊申、庚戌,壬子至乙卯、戊午、庚申,八月壬戌朔、丙寅、丁卯,俱申、酉二時。 太白見於巳、未二位者,乾隆十年七月丙子、丁醜,俱卯巳二時。 十三年八月辛亥,九月己未、辛未、甲戌、己卯,十五年四月庚子,五月乙巳,俱辰、午二時。 太白見於卯、辰、巳三位者,乾隆十年六月庚午,十五年五月丁巳,十八年六月癸巳、甲午,俱寅、卯、辰三時。 太白見於辰、巳、未三位者,乾隆十三年九月癸醜、丁巳、壬戌、己巳、庚午,十五年五月壬寅,六月乙亥,十八年六月辛亥,俱卯、辰、午三時。 太白晝見不著位者,順治元年六月庚午,九月己酉,三年正月己未,六年八月甲午,七年十二月辛醜,康熙七年九月戊戌、己亥,二十一年十月乙未至戊戌,二十三年五月己卯至庚寅,俱不著時。 日變月變崇德七年四月庚戌,二日並出,上大下小,須臾大日散沒。 順治元年二月癸亥,月中有黑子。 七年三月己未,日赤如血。 十一年四月庚申朔,日出時色變赤;戊子,日色變白。 十四年二月乙酉,日赤如血。 康熙元年二月丁卯,日赤如血;戊辰,日出色如血,無光。 十三年六月丙午,月生光一道,色蒼白。 十九年四月己巳,日赤無光。 二十一年六月乙巳戌時,日射青氣二道。 乾隆八年三月辛巳,日赤無光。 二十九年六月甲申,月見正午。 十一月壬子,如之。 四十八年六月戊辰,日心中出白圈,向東成圍。 五十八年正月壬子,日生赤黃色大半環及大圍圈各一。 二月戊子,日生赤黃色大半環。 志十三 天文十三 △虹蜺暈珥 虹蜺異色者,天聰八年三月丁亥朔,天霽無雲,色綠。 崇德六年九月己亥,陰氣蔽日,色白,自巽至乾,是晚天霽色黑,自艮兌形如★。 康熙十六年八月庚申,東北;三十六年六月丁巳,東南;四十六年二月癸卯,五十二年八月丙戌,五十五年七月癸酉,俱東北,俱色白。 第12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1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