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靖於三更時分,披髮仗劍,對北稽首,默想真武祖師模樣,以神交神,漸漸神合其體。 然後禮罡步鬥,呼召六甲尊神、六丁玉女,密佈彤雲野霧。 到五更時分,令軍士推鱉甲車到城下,擂鼓大喊,城上軍士各執藥水箭,只望火光人喊之處而射,不料火光愈射愈發。 康和阿見火光不滅,又是大霧彌天,只叫軍士放箭。 比及天色微明,火光息盡,番兵于大霧之中,認草人為真,益發放箭不休。 到了辰巳之候,霧猶不散,番兵箭已放完。 李靖令軍士各各取了車上之箭,然後將鱉甲車堆起如山,卻將藥水箭向城上射去,番兵中箭而死者,不計其數。 李靖令軍士登車上城,此時人人爭功,個個向前。 唐兵如蜂似蟻,番兵無路可逃,降者無數。 康和阿父子欲出北關而逃。 伍登與寶林追至。 大叫曰:「吾奉軍師將令,請元帥回衙相商,不必逃走。 」康和阿自思道:主上又不肯和,吾豈可獨降哉?康利曰:「父親速開關而走,吾去擋住敵人。 」拍馬來戰。 康和阿自料難脫虎口,遂在馬上自刎而亡。 康利被伍登活捉而來,去報元帥知道。 李靖聞報,同尉遲恭走馬觀之,撫屍而哭曰:「突厥不道,公何自苦如此!」令降卒同康利收屍,葬于北城山上,以旌其忠烈。 軍師、元帥率眾將皆去行禮,番民無不舉哀。 元帥然後入帥府坐定,眾將參見畢,忽軍士報道:「番主與蘇慶桂赍國寶並降表、冊籍,現在北關外,請元帥將令,開關放入。 」元帥聽了,嘆息道:「突厥之降何遲,康元帥之死何早也。 惜乎,惜乎!」李靖曰:「大數有定,人莫能逃。 」不一時,蘇慶桂上帳參見禮畢,將國寶並降表、版籍獻上,致突厥之辭:「愿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永修臣職。 遣陪臣蘇慶桂先求元帥賞令。 」尉遲恭曰:「爾主負國不服,亦已多年,罪在不赦。 今既省悟,宜補蓋前愆。 聞爾主有三子,順遣一子入京侍帝,庶盡臣道。 」慶桂曰:「臣主既降,尺土之濱,莫非王巨。 世子入京侍帝,理之當然,敢不從命?」元帥大喜,卻令軍士扶起慶桂,賜酒接風。 慶桂辭曰:「聞康和阿已死,吾主尚未知,陪臣往吊之,然後覆命。 」元帥令木蘭同往。 康利見慶桂至,相持大哭。 慶桂誄曰: 康和康和,諫君不悟。 被甲枕戈,身殉社稷。 匪若網羅,猗歟休哉。 萬古不磨,所獲良多。 慶桂誄罷,木蘭挽之回營。 軍士早已安排酒餚,木蘭與慶桂同飲。 慶桂曰:「久聞將軍威名,獲諸葛心法,善布奇門。 陪臣少日,亦學此法,未能深悉其奧,恨勢隔情睽,山間川阻,天各一方,徒深企慕。 今見將軍,果然名如其人,人如其德。 」木蘭曰:「庶長休得過譽,末將赳赳武夫,何須掛口。 」慶桂曰:「愿將軍不吝,言奇門之略。 」木蘭曰:「奇門由一而二,由二而三。 一者太乙,仁德也。 像春氣之始蒙,由智而生也。 二者象,陽生則陰死,陰生而陽滅,乃秋氣之縱橫也。 三奇者乙丙丁,日月星之象,照臨萬物,體物而不可遺。 萬物無禮則乖,其勢亦猶是也。 門者,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是也。 三奇游于休、生、開、景則吉,游于驚、死、傷、杜則兇。 故八門陰陽相間以像人,三奇氣清而像天。 紫、白、赤、黃、碧、綠、黑,九氣轉旋以象地也。 三奇游于吉門,又遇紫、白吉氣,為上吉;三奇得門而不得吉氣。 為中吉;得門得氣不得三奇,為下吉。 此外皆為兇局。 」慶桂曰:「三奇之氣,光明多吉。 紫白、明暗相參,吉兇易見。 至若八門之生死,何所表見?」木蘭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德曰仁,四時之大德曰春,奇門之大德曰甲。 奇與門,皆輔甲而行。 然甲所畏者,庚殺也。 故庚游于東,與甲相戰,則曰傷門。 庚游于南,則甲旺而庚衰,故曰景門。 慶游于西,則庚旺而甲兇,故曰驚門,曰死門。 庚臨于北,則庚氣泄而甲得其養,故曰休門,曰生門,曰開門。 」慶桂又問曰:「九氣之說,亦猶是乎?」木蘭曰:「然。 」慶桂曰:「九氣之外,又有九星,何也?」木蘭曰:「星者,氣之聚也。 氣者,星之散也。 甲臨于乾、坎、艮三卦,有乾以制之,坎以養之,艮以培之。 名曰師保傅,其氣三白,故曰心,曰蓬,曰任。 臨于震曰沖。 沖者,和而壯也。 甲臨于巽,則比木成林,故曰輔。 臨于離,則吐焰生光,曰英。 臨于坤、兌,則甲囚謝,曰芮,曰柱。 臨于中宮,曰禽。 禽者,飛走之物,勤勞也。 」慶桂曰:「陪臣向日見康和阿拜帥,占丁奇在巽,又得生門,以為有吉。 康和阿今敗而死,何故?」木蘭曰:「丁,星奇也。 巽與己同宮。 六陽用事,星月無光。 雖有吉門,終歸於兇也。 」慶桂下席而拜曰:「陪臣,小人也。 今聞將軍之言,始知星月之光,不及微微曙色;河水之大,不如漠漠海潮。 愿與吾主永修邊服。 」 再說突厥在都中,聞哨馬報來:「玉門關已失,元帥戰死,康利被捉。 」始自悟曰:「吾不聽良臣之言,以至如此。 」遂設康和阿靈座,致奠曰: 元帥雖死,言猶在耳。 寡人不悟,以致如此。 今從子志,爾躬渺沒。 元帥有靈,來格來食。 第4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木蘭奇女傳》
第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