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臾,二位夫人果同著二小姐來到紅螭閣下。 郭夫人便向愛月問道:「汝方才移凳閣中,見隔園樓上有人與否?」愛月應道:「若是有人在內,樹上鶯鳴料不如許自得。 」說畢,大家同坐亭中。 綠-道:「孩兒猶記兒時,常隨先君日在此中玩賞,不料數年而來,世事變遷,少到此間,於今已久。 今日叨陪年母來游,回首少時,依稀在目。 但以先君去世,如此淒涼,細憶彼時,使人淚下。 」云娥小姐聽了,發嘆一聲道:「此事亦有同心。 」亦不覺潛然。 愛月見二位小姐在此生悲,便慰道:「看花樂事,何故悲傷起來?奴家勸一言,若非夫人與小姐逃難來此相依,安得與夫人、小姐聚首一堂?焉有今日看花飲酒?人生恒樂耳,人間世事大抵如斯。 眼前景色,且以自娛。 放下-日歡腸,向目前取樂可也。 」愛月所言,真個字字刺心。 二位小姐乃拭淚看花。 須臾,排上酒席,四人依次坐下,愛月乃末座執壺,各說閒話。 云娥小姐只是低頭不答,側目傾耳,都在隔墻。 奈上面竟日寂然,畜了一腔長恨。 大家不曉其意,只有愛月一一領會。 直到午後,葉夫人對郭夫人道:「今日宜去看花,休得果坐飲酒,且到花間賞玩一番,不知尊意何如?」於是四人同向花間閑步。 忽驚了一陣黃鶯,二位夫人見了說道:「真樂趣也。 」愛月拾了石片,要向隔墻擲去,葉夫人止之,又只得緊步相隨,不敢再向墻頭窺探。 云娥小姐見了,心下益惱,只是無言。 綠筠陪了半日,見他如許緘默不言,因問道:「姐姐為打今日寡言不笑,豈有所思?」云娥應道:「桃李本自無言,何必拘拘言笑。 即有不言,何寡之有?」少刻,紅日返照,鳥雀投林。 郭夫人遂命仍歸涌碧軒而去。 方坐喫茶,愛月進前又道:「天色尚早,二位夫人在此安歇,待愛月同二位小姐再去一遊。 隔壁無人,料亦不妨一玩。 」二夫人見愛月如此說,只道後生心性,原不可拘,也不阻他,只囑愛月道:「汝同小姐閒遊,若聞隔院有人,即促小姐回去。 」二位夫人各去安歇了。 二位小姐同愛月三人仍來坐在石上,又敘一回寒溫。 正是: 周旋宛轉多嬌女,算是辛勤做老孃 第九回 昏后可尋盟安排要路 暗中偏錯認湊合機緣 詞曰: 邀友花朝出,玩游夜未休,待月更遲留。 嬌才無影駐樓頭。 極目難相見,空自費尋謀。 何不早身怞,情書怎的暗中投。 撤桃尋李意方酬。 錯認針兒,引線把功收。 右調《小重山》 卻說諸生看花,訂在雲谷寺中相會。 那日,黃生與司墨跟隨公子同到雲谷寺來,遂到講堂坐定。 少頃,同步庭前。 大家看去,果然地面寬闊,只見千紅萬紫,馥郁繽紛。 看罷,心中歡暢起來,周公子乃吩咐設席。 須臾,即排出來。 李公子見了說道:「飲酒必對花,方是花朝模樣。 此席可移在牡丹樹下,一面飲酒,一面看花,一面賦詩言志,庶幾不負美景良辰。 」諸公子齊聲道好,皆推李兄所言極是,遂移席花間,其相敘坐畢,乃傳杯暢飲。 李公子又道:「酒已半酣,吟興勃發,或是聯吟,或是分韻,諸兄大家公義。 」座中張公子道:「眾位才思遲速不同,聯句心拘次序,工於推敲,難於急就,喜于思索,失於安閑,拈鬮分賦,方能各抒所長。 」李公子道:「張兄所見又是不差,請席東命題。 」周公子忙道:「安有是理;公議已定。 」張公子道:「不必另尋題目,即以花朝在雲谷寺,雅集諸同人看花分韻。 或貼牡丹,或不貼牡丹,即席各成截句一首。 」眾人俱撫掌道好,遂各遵命。 李公子又道:「周兄有位貴價能詩,今日曾偕來否?」周公子道:「今日同來,想在後面。 今日不知何故,被弟捉來,臨行還是推託。 早晨到此,見他悶悶不樂,即入內邊去了。 」李公子道:「人生一體,境遇不同,才人處困,自然觸景傷情,豈能若我輩賞心樂事乎!」遂親至後邊捉出生來,命立席前,以厄酒勸生:「蘆中人豈終作貪士耶!想必不以青衣老也。 今日放開懷抱,且領略-華,一舒心上憂愁。 」生講道:「謹依尊命。 」將酒飲乾,洗杯送上,退立席旁,看那大家拈韻。 李公子先拈得「華」字,眾人挨次拈去。 周公子拈得「饒」字。 李公子招呼生道:「汝亦來拈。 」乃「觀」字韻。 拈立各自構思。 或往花下閑行,或移一席靜坐,或把盞沉吟,或瞑目伏幾,俱各去沉思構結。 生拈了韻,潛到僧房,取筆硯直書,一揮而就。 周公子作完,書畢,乃向李公子取詩。 李公子未脫稿,見生執稿在旁,因道:「汝才敏捷,我輸三十里矣。 何不取來與眾位一觀?」生道:「遵命塞責,請各位相公垂示典型。 」李公子道:「我不妨先來獻醜。 」遂將詩句送與列位齊觀。 只見上面寫云: 花朝在雲谷寺,雅集諸同人看花, 聚飲壯丹花下,拈得「華」字。 千紅萬紫斗繁華,占斷春光景色奢。 記后曲江開宴日,題名齊唱楚王家。 眾人看了讚道:「大雅不群,英雄本色,當爲擱筆。 」周公子已脫稿多時,亦取出來觀,因道:「諸兄幸勿見哂,實愧大方。 」李公子接來,乃高聲朗吟道: 良辰恰好值花朝,入眼春光已富饒。 雲谷較他金谷勝,春遊聯騎喜相邀。 第1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駐春園小史》
第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