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還待再說,忽見孝勛走到他的身邊,對他忿然說道:「此賊所供,全是假的。 今天白天,你老人家兩個媳婦,剛要上轎的時候,此賊膽敢盯著她們妯娌二人在看,三媳親眼所見。 爹爹好好審問,內中必有重大情節,也未可知。 」左宗棠聽了大怒,立即喝問王六:「少爺方纔所說,不是冤枉你的吧,你倒竟敢用這母老妻病四字,前來騙人,本部堂幾幾乎上了你的當了。 」左宗棠說著,又向左右一望道:「快取大刑伺候。 」 那班戈什哈,一面去取大刑,一面吼了一聲堂威,對著王六喝道:「快快老實供上,免得皮肉受苦。 」 王六一見事已至此,料定沒有生理,卻把他的心肝一橫,反向左宗棠冷笑一聲道:「老左,你也不必拿那大刑嚇俺,俺若怕死,也不敢前來行刺的了。 」 左右的戈什哈一聽,王六說出行刺二字,一齊忙向左宗棠打上一個千兒,各自認罪道:「沐恩等保護大人不周,致有刺客來到上房,只求大人重辦。 」 左宗棠將手一揚道:「不干你們之事,你們替我搜檢此賊身上再說。 」 那班戈什哈,忙又極重的答應了一聲喳,就向王六身畔一搜,果然搜出一柄利刀,一道偽諭。 左宗棠把那道偽諭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是:天方新教第一教主,總大阿訇,滅清自在大皇帝白為諭飭事:頃據某某奏稱,左妖宗棠,劉妖松山,亟亟辦理屯田之事,分明欲與朕為難,朕由平涼一帶出關,非懼左劉二妖也,因念連月大旱,米糧昂貴,人有飢色,路有餓莩,長此戰爭,殃及池魚,實非上天好生之德;今聞左劉二妖,辦理屯田之事,必思與朕久戰,朕為援救數千百萬回民計,封爾黃自信為征左大將軍,去到蘭州,迅將左劉二妖分別刺死,既免戰事一興,人民有流離之苦,糧秣有不繼之虞,舍重取輕,爾其知之。 若能不辱君命,侯封之獎,決不靳也。 欽此。 左宗棠一邊在看,一邊已在大叫氣死我也,及至看完,先將偽諭交與一個戈什哈拿去存卷,然後突出眼珠喝問王六道:「黃自信!爾來行刺,既已被拿,本該萬死。 爾若將白逆彥虎的細情,好好供出,本部堂仍可赦爾一死。 」 黃自信聽得尚有生望,忽又朝著左宗棠磕上幾個響頭道:「爵帥真能饒赦小的一死,小的便將白總大阿訇的秘密供出。 」左宗棠點點頭道:「爾快供來,不必多說閒話。 」黃自信又拜了幾拜,方才朗聲供出道:「白總大阿訇,本在馬化-馬總大阿訇部下,后因他的妻子、女兒都已有了法術,他才決心想做皇帝,離開馬總大阿訇部下,自立為皇。 不料此地的劉松山、劉軍門,連將他的皇后、公主,連同那個翡仙女將,生擒正法,白總大阿訇見已失了銳氣,且怕官兵合圍,因此自棄平涼、靜寧一帶之地,率隊出了嘉峪關,打算先去佔據伊犁,得有基礎,再行大舉進關。 」 左宗棠一聽見白彥虎要佔伊犁之話,不禁急出一身冷汗。 你道為何?原來那時候,尚無新疆的省名,伊犁還是一府,孤懸關外,接近俄疆,雖為大清朝的土地,卻沒省分轄管。 俄國瞧見清朝對於伊犁鞭長莫及,不甚注重,便有併吞之心。 此等事情清朝皇帝,也有所聞,有時問問軍機大臣,①那些軍機大臣,都是龐然自大慣的,奏對的說話,無非都說天朝土地,外夷怎敢覬覦。 果有此事,只要一旅之師,還怕外夷不來雙手送還不成。 清朝皇帝,也是自大慣的,一聽此言也就丟開。 獨有左宗棠既任陜甘總督,當然較為關心;況且伊犁的毗連之處,就是烏魯木齊,②烏魯木齊即迪化州,屬於甘肅所轄;與迪化州毗連的地方,就是涼州、肅州。 若是白彥虎一占伊犁,烏魯木齊,乃為必爭之地,勢必不保,涼州、肅州,也就危險。 那時清朝的睡獅,尚未被人戳破,對於臣下失地的處分,又極嚴厲。 江督何桂清的正法,浙撫王有齡的自縊,都為失守城池之事。 左宗棠既為清臣,聽了黃自信之供,焉得不驚。 當下左宗棠暗驚一會,忙把面色放得異常和悅,怡然的問著黃自通道:「白彥虎既思去占伊犁,他手下究竟還有多少兵將呢?」 黃自信又供稱道:「大王郝廷龍,二大王施鷹揚,元帥熊飛鵬,前鋒熊飛龍,軍師安必烈等等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其餘還有大將百員,回兵十萬。 」 左宗棠又問道:「這末白彥虎手下的回兵,究竟那些教名的居多呢?」 黃自通道:「天方新教、老清真教、花門教的都有,還有哥老會在內。 」 那時孝勛還在旁邊站著,便岔嘴問道:「爹爹,哥老會,四川謂之公口,怎麼竟會蔓延至此?」 左宗棠見問,正待答話,陡見孝同從那產母房中奔出,一臉驚惶之色,令人見了也要害怕。 正是: 設教從來多誤國 行軍端的在奇材 不知孝同究為何事,如此驚惶,且閱下文。 第七三回 醫產婦著手成春 攻回部出言不吉 左宗棠正想答孝勛的說話,忽見孝同一臉驚惶之色,從那產婦房內奔了出來,趕忙問著孝同何事驚慌。 孝同抖凜凜的答道:「媳婦生下一孩,起初倒還平安,此刻忽又暈去,連那接生婆也著忙了。 」 左宗棠聽了一嚇道:「這還了得。 」一面急命戈什哈飛奔去請賀瑞麟,請來醫治他的媳婦,一面吩咐左右,暫將黃自信帶下,停刻再審。 孝同又說道:「可惜媳婦睡在血房,不然就請爹爹進去瞧瞧。 」 第22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大清三傑》
第2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