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夏禮聽說,只把鼻管一掀,仍是冷笑著的答道:「這點小小禮節,貴大臣等都不能的作主,世界之上,怎有這等全權代表。 既是如此,快快收拾臥室,讓我休息,等候貴大臣等奏聞貴大皇帝之後,再行給我確覆便了。 」 怡親王、桂良、穆蔭三人,聽了此話,真正巴不能夠。 當時如釋重負一般,連忙吩咐從人,收拾一間極考究的臥室,以便巴夏禮前去休息,他們便好飛奏朝廷,討個答覆之話。 哪知怡親王等三人,剛將巴夏禮送入臥室,他們尚在商議奏聞之折的當口,忽所然聽得人聲鼎沸,出自巴夏禮的臥室之中,不覺連問怎麼怎麼,趕忙奔去一看。 只見桂良的親隨喬福,率著多人,即將巴夏禮以及隨員等人如同豬一般的捆縛起來。 當時在怡親王、桂良、穆蔭三人的初意,還想喝止喬福等人,速將巴夏禮等人放去,打算道歉了事。 不防巴夏札一見他們三人,立即破口大罵,且有侵及皇上故設圈套之言。 桂良至此,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起來,當場力主即把巴夏禮等等,帶入北京,去作獻俘之功。 怡親王這人,本來一離開了端華、肅順兩個,便沒魂靈了的。 穆蔭的資望較淺,不敢反對桂良的行為。 二人既沒什麼主張,起先還想站在不負責任旁觀的地位之上。 后見喬福一個人只在狂號叫跳,發令指揮。 彷彿已經真個戰勝英人的樣子。 巴夏禮等人,確有俘虜資格。 又見桂良也在附和喬福。 怡親王和穆蔭二人,忙又一想,這場功勞。 莫被桂良一人得去,當下也去喝罵巴夏禮幾句,算是他們對於此事也有份的。 桂良、喬福二人,一見怡親王已經贊成這個辦法,自然更是大喜,於是主張立即回京。 怡親王、穆蔭二人,當時果不反對,只是一陣糊里糊塗的跟著桂良、喬福幾個,一同帶了巴夏禮等等,漏夜回京。 次日黎明,怡親王、桂良、穆蔭三人,即將經過之事,老實奏知咸豐皇上。 皇上聽了,心裡雖不為然。 但見事已至此,因要保全天朝的威嚴,即將巴夏禮等人,發交大興、宛平兩縣監禁起來。 朝廷尚未商定妥當辦法,又接僧親王的飛奏;說是英使阿爾金,一聞巴夏禮被禁之信,親自督同魯愷,力攻通州。 奴才寡不敵眾,節節敗退,現在英兵業已殺過通州。 正由郭家廟一帶,三路進兵,似有直撲京畿之意。 咸豐皇上一見此奏,急得神色大變,馬上召集眾臣,商議解圍之法。 首由大學士賈楨、戶部尚書周祖培、兵部尚書陳恩孚、刑部尚書趙光幾個奏稱道:「事已危迫,究竟主戰主和,皇上須得宸表獨斷下來,臣等方有辦法。 」 皇上皺著雙眉的答道:「現在洋鬼子已經進逼京城,僧親王又連次兵敗,朕的派人去與洋鬼子議和,也想就此和平了結。 豈知桂良等等,不問皁白,竟將巴夏禮捉進京來。 這樣一鬧,自然要使洋鬼子有所藉口。 諸卿教朕先將和戰二字決定下來。 始有辦法,所陳本也不錯。 可是朕也一時決斷不下,你們可有什麼好法,儘管奏陳上來。 」 賈楨等人便又奏稱,說是南方發逆作亂,現有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駱秉章、劉秉璋、李鴻章、官文、鮑超、劉銘傳、程學啟、潘鼎新、蕭孚泗、蔣益灃、李臣典、張玉良、塔齊布、楊載福、徐春榮、程文炳等等,分別剿辦,尚無大礙。 只有洋鬼子的炮火厲害,萬難宣戰。 以臣等愚見,只有仍舊遣派親信大臣前去議和。 且將巴夏禮以禮送還。 洋鬼子想無異議。 皇上聽說,正待命恭親王去與英使議和的當口,又得兩道奏本:一道是九門提督奏稱魯愷所率的洋兵,已近京城。 一本是左都御史奏稱洋兵不能理喻,可否仰請駕車立即巡狩熱河;再派大臣議和。 皇上見了兩道本章,一面即任恭親王為全權議和大臣並將巴夏禮等等,以禮送還英使。 一面帶領怡親王、端畢、肅順,以及幾員親信的軍機大臣,並東西二妃,現今皇上,一齊漏夜出狩熱河。 郭嵩燾一口氣一直介紹到此地,尚待再說。 忽見曾貞干單身走了進來,見他在座,很露高興之色。 正是: 奸臣果達謀權志 愛弟親為調將來 不知曾貞干忽見郭嵩燾在座,何以很覺高興,且閱下文。 第五十回 西太后用計斬權臣 彭玉麟誠心辭皖撫 郭嵩燾和曾國藩兩個,正在講得十分上勁的時候,忽見曾貞干匆匆而入,見他在座,似露喜色。 他便趕忙站起相迎道:「老世叔可是新從安慶來的。 小侄在北京時候,聽說老世叔和九世叔兩位克復安慶之信,曾有一封賀稟發去,未知老世叔收到沒有?」 曾貞幹一面連連的答稱收到收到,一面恭恭敬敬的向著曾國藩叫了一聲大哥。 曾國藩含笑的應了一聲,用手一揚,命貞乾和郭嵩燾二人一同坐下。 方始問道:「吾弟忽然來此,究為何事?」 曾貞干也笑著答道:「兄弟有件緊要事情,專誠來求大哥的。 」 曾國藩微現一驚道:「什麼事情?你快說來讓我放心。 」 曾貞幹道:「兄弟自從克復安慶之後,方才知道有謀有勇的將士,委實難得。 此次之事,若非九弟同去攻打安慶,單靠兄弟一個人,萬萬沒有這個結果。 現在九弟即日就要離皖,前去圍攻金陵。 兄弟特來求著大哥,可否去向劉仲良那兒,借他那位門人徐春榮給我一用。 」 曾國藩聽說尚未接腔,郭嵩燾卻在一旁插嘴道:「老世叔所說的這位徐公,可是善卜文王卦的那位孝子么?」 第15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大清三傑》
第1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