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琴聽了,忙不迭的答道:「九世叔放心,世侄自從這幾次失敗之後,對於這個水師,又增不少的輕驗。 從前因見敵人的炮彈厲害,第一次,是仿照戚繼光的剛柔牌,以漆牛皮蒙在外面,再搓湖棉成團,及加頭髮在內,以之捍禦槍炮,毫無效力。 第二次,又用魚網數掛,懸空張掛,也沒什麼用處。 第三次,又用被絮浸濕張掛,襯以鉛皮,也是一點無效。 第四次,又用生牛皮懸于船旁,以藤牌陳于船梢,也難抵禦。 第五次,又做數層厚牌,第一層用那竹鱗,第二層用那牛皮,第三層用那水絮,第四層用那頭髮,依然無用。 世侄鬧得無法,只好用我血肉之軀,直立船頭,以身作則。 強迫兵士效命,對於一切的炮彈槍子,可避則避之,不可避呢,聽天留命而已。 現在世侄的部下,竟能直立船頭,不稍畏忌。 復出其矯捷之身手,與敏銳之眼光,而擇臨時免避之方,倒也並未全葬子彈之中。 九世叔既用重兵圍困金陵,世侄回去,即派一千艘船舶,聽候九世叔支配可也。 」 曾國荃聽了大喜道:「如此甚好。 我所防的他們未必全遵我的軍令。 」 彭玉麟聽說,便用他那手掌,向空一砍,裝出殺人的樣子道:「不遵軍令的只有殺呀。 小兒永釗,幾天之前,就為不遵我的軍令,我已把他斬了。 」 曾國藩、曾國荃兩個,一同大驚失色的問道:「真的不成?」 彭玉麟忽然微紅眼圈答道:「逆子私怞洋菸,違我軍令,怎麼不斬?」彭玉麟那個斬字的聲音,雖然很是十分堅決,可是仔細聽去,卻有一種慘音夾在里頭。 曾國藩急把彭玉麟的雙手捏住道:「軍營之中,雖然不能再顧父子的天性,但是我總不能下此辣手。 」曾國藩說完這句,方將雙手放開。 曾國荃介面道:「依我之意,違令去怞大煙,打上幾十軍棍,也就罷了。 當時究是一種什麼情形?」 彭玉麟道:「他自到我營中,我就見他仍是一種飛揚跋扈的樣子。 我就醇醇告誡,對他說道:『永釗,你既在此投軍,你須存心不是我的兒子。 你若倚仗是位公子,或是父子之情,藐視軍營之法,你就錯了主意的呢。 』誰知他的口上雖在答應,他的所行所為,事事違反軍令。 「有一次,有人前去密報,說他在那離開湖口鎮十里的錫堡地方,非但嫖娼賭錢,而且大怞烊煙。 我即下了一道手諭,著他回營思過。 因為還是第一次,照例可恕的。 豈知那個逆子,竟敢把我那道手諭,撕得粉碎,仍舊怞煙如故。 那時我就動了真火,以為一個親生之子,尚且管不下來,怎好督兵打仗。 當即親去把他抓回營中,綁出斬首。 全營將士,都去求情,我只雙手掩了耳朵不聽。 等得斬了獻上首級,方才想到其母死得可憐,略有一點悲慘。 」 彭玉麟還待再講,忽見一個探子來報秘密軍情,始將話頭停下。 正是: 甘願家門絕嗣續 不教軍法失威嚴 不知那個探子所報何事。 且閱下文。 第四五回 左中丞奏陳援浙策 曾廉訪咨報克皖文 彭玉麟正和曾國藩、曾國荃二人,談他斬子之事的當口,忽見一個探子來報秘密軍情,暫將說話停下。 曾國藩便問探子所報何事。 探子說是新任浙撫左宗棠左大人,日前駐兵浮樑,打算掃清浮粱、榮平、婺源三縣附近的賊眾,才有入浙之路。 那知三縣附近的賊眾,都是偽堵王黃文金手下的悍賊,約有十七八萬人數。 左大人只有八千老湘軍,很是危險等語。 曾國藩聽說,一面命那探子再去細探,隨時飛報。 一面立即下令,飛調張玉良一軍,限日去到浮樑相助,不得有誤。 公事剛剛發出,又接皖撫李繼宜的移文,指名要調曾貞干、曾大成兩軍,前去助攻安慶。 因為安慶省垣,已經陷在賊中九年。 別樣不說,單是巡撫死了三個,一個是江忠源,一個是李孟群、一個是李繼賓。 朝廷屢有嚴旨詰責。 要請曾國藩以六百里的牌單去調兩曾,曾國藩當然照辦。 去後,始問彭玉麟道:「永釗既正軍法,這末他有子女沒有呢?」 彭玉麟點首答道:「子名玉兒,現已十歲。 女名金兒,也已八歲。 門生常接家叔去信,說是玉兒年紀雖小,一切舉動,頗有祖風。 」 曾國藩、曾國荃兩個聽到這句,一同連連的點頭道:「如此還好。 」 彭玉麟卻皺著雙眉道:「門生只知有國,不知有家。 一個孩子,有甚濟事。 老師此次喚我前來,有何示諭。 」 曾國藩道:「一則就為你們九世叔圍困金陵之事。 二則自你帶領水師之後,大小已有二三百次戰事。 雖然不是回回打勝,單講發逆造反以來,先後已有十一年之久。 陷落省分,又有一十六省之多。 湘贛二省的外府州縣,難免沒有賊蹤。 可是長沙、南昌兩城,至今尚能保住,確是你的功勞呢?所以我一奉江督之旨,非常慄慄危懼。 若再師久無功,豈不要步那位何平翰的後塵了么?你須助我一臂之力。 因為長江一帶,水師的用途,勝過陸軍多多也。 」 彭玉麟聽說道:「老師如此重視門生。 門生敢不竭力報效。 現幸偽翼王石達開在那川省,不能得志。 湖北既已克復,對於川秦湘豫諸省,已可隔絕賊方的聲氣。 北京的外交,也有議和之望。 如此說來,只要注意南京、茅州、浙江、福建幾處就是。 門生馬上回去,督率水師,以從九世叔之後,並候老師調遣。 」 曾國藩連稱好好。 第13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大清三傑》
第1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