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芳、黃文金兩個,不待洪秀全答話,也一齊介面說道:「四川為天府之雄,漢高祖因此成業。 後來的諸葛武侯,也勸劉備去取成都為急務的。 方才秀清大哥的主張,很是不錯,千歲應該立即允從。 」 錢江至此,實在不能煞了。 忙向洪秀全說道:「江南乃是國家的精華之地。 進可直趨北京,退亦可以自立。 千歲若舍如此良機,改兵西向,反使清廷得握膏腴之地,供給軍餉,那就難了。 」 洪秀全聽說,不置可否,先問眾將。 誰知眾將所答之話,都是附和楊秀清主張的居多,贊成錢江主張的,僅剩李秀成、石達開兩個。 洪秀全一時不能解決,便對大眾說道:「此事關係太大,讓我細斟酌再定。 」說完各散。 錢江便去找著李秀成、石達開二人,微聲嘆道:「楊氏得志,我們三個,從此完矣。 」 李秀成、石達開聽說,也各連搖其頭,又吁上一口氣道:「現在尚在未定之際,只有軍師再向千歲細細陳明大勢,或能挽回,也未可知。 」 錢江點頭稱是,回到自己室內,連夜做成一本興王之策。 第二天一早,命人送到洪秀全那兒。 洪秀全正在心中無主,很是煩悶,一見興王策三個字,便覺有些高興起來。 連忙展開一看,只見寫著是:一、方令中國大勢:燕京如首,江浙如腹心,川陜閩粵如手足。 斷其手足,人尚可生;若取江南,即是推其腹心,滿清危矣。 故以先取金陵,使彼南北隔截,然後分道用兵,一由湖北進取河南,一由江淮進取山東,會趨北京,以斷其首。 北京既定,何憂川陜不服耶。 二、我國創造伊始、患在財政不充,因關稅不能遽設故也。 當於已定之省分,向商家略怞稅收,而任其保護。 資本每兩,怞其一厘,名曰釐金。 商家所損極微,自無不願,以此供給餉糈,足有馀也。 惟不宜勒索苛民,而貽口實。 三、清室自道光以來,各國交通,商務業已大盛。 蓋商務為國家之本,應與各國先立通商條約,互派使臣負責,此乃世界大勢,首先應為之事也。 四、我軍既以財政為患,當於圜法,亟亟講求。 第一著不用清室銀元,商民自必惶急。 我國即鑄銀幣,以代清宜銀元之需。 單以六成銀色而論,利莫大焉。 次第再立銀行,發行紙幣,五千萬可以立待。 五、百官制度,宜分等級,官位自官位,爵典自爵典。 取任各官,論才不可論貴。 故各國之親王,亦不盡居高位掌大權也。 六、將來世界大勢,必至趨重海權。 今後若中國大定,應永遠定都金陵。 據江河之險、各舟師之事。 水軍本與陸軍並重,不可偏廢。 七、我國起義以來,急於戰爭,不遑注意制度,亟宜開科取士,選取人才。 八、清廷連戰皆敗,恐借外人之力,以扼我族。 亟宜優待外人,以取世界一家大公之義。 九、我軍速戰雖勝,恐有疲乏之虞。 可將現有之兵額,約二百萬之數,加以訓練,分為五班。 待定江南以後,以兩班北伐,以一班下閩浙、留兩班駐守三江,以便輪流使戰,則兵士人人可用矣。 十、中國本來膏腴,土地荒廢已久,亟宜墾荒。 地為公產,仿上古寓兵於農之制,或為屯田之法,按時更番怞練,可使人人皆兵、餉源不絕。 十一、中國人數雖多,而女子全付于淘汰之列,非是正辦。 亟宜興辦女學,或設女科女官,先以培植人才為本,繼以鼓勵人才為殿;並限制纏足之風、而進以鬚眉之氣。 男女一律平等,且定刑律,首先注意男子犯奸之條。 十二、礦源出於地理。 中國本富,應仿各國礦務鐵路等等,國家人民兩有利益之事為之。 以上管見,言其大略而已。 其餘應為之事甚多,容再相機而定。 清廷以殘酷,我國以仁慈。 清廷專重宗室私人,我國則以大同平等主義行之。 興王之道,盡於斯矣。 洪秀全剛剛看畢,忽見洪宣嬌面含怒色的,匆匆走入,一屁股就向他的對面坐下道:「哥哥,我們洪氏,現已到了成則為王,敗則為寇的地步的了。 王為萬世之基,寇為一時之賊。 楊氏本和哥哥在奪帝位,哥哥怎麼還會相信他的主張呢?哥哥倘若不聽錢軍師的主張,自己要把機會讓人。 」洪宣嬌說到這裡,陡然向她腰間拔出一柄明晃晃的刀來。 一面朝她胸前、懸空的試上兩試,一面又跟著說道:「妹子就此先行死在哥哥面前,免得死在他人手上。 」 洪秀全起先本在聽一句點頭一句的,此時又見宣嬌把刀向她胸前試著,急去一把將刀奪到手中。 先向門外望了一眼,見沒外人,方始對著宣嬌說道:「妹妹好意,為兄豈有不知。 」說著便把錢江的十二條興王之策,遞給宣嬌去看她道:「妹妹放心,我們一定去取江南就是。 」 宣嬌聽說,還緊問一句道:「哥哥不再改變么?」 洪秀全連連擺頭道:「國家大事,怎好兒戲。 」 宣嬌聽說,方才俯首去看那道興王策。 尚未看畢,忽見洪大全、洪仁發、洪仁達幾個,一同走入。 宣嬌先向大家說道:「哥哥已經贊成錢軍師的主張了。 你們放心罷。 」大家聽了方才大喜。 洪大全也把那本興王策,拿去看畢道:「這末我們何不就此開科取士,也好鎮定人心。 」 洪秀全點頭道:「此事就交你去辦理。 」 洪大全正待答話,忽見洪秀全的隨身衛士走來說道:「楊天將有事要見。 」 洪秀全聽說,忙朝眾人將手向後一指道:「你們可從後面出去。 」 第7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大清三傑》
第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