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論語 - 36 / 100
國學類 / 孔子門生 / 本書目錄
  

論語

第36頁 / 共100頁。

 大小:

 第36頁

朗讀:

另一方面,人才也不在多。不僅虞舜、武王時代只有五個十 個,就是後世的漢高祖,不也就張良、蕭何、陳平三傑嗎?而且, 「艄公多了打翻船」,能幹人太多聚在一起,反而會出問題。所以 水鏡先生對劉備說:「臥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想不到劉備 競一下得了兩個,結果反倒難安天下了。這是《三國演義》中的 公案,其實,它所反映出的,正是人才是否越多越好的問題。以 我們今天的情形而論,一個單位,一家公司,人們往往以「人才 濟濟」來形容它的實力雄厚,興旺發達。其實,這裡的「人才」大 有講究。什麼「人才」?領導是領導的人才,秘書是秘書的人才, 公關是公關的人才,打字員是打字員的人才,甚至,看大門是看 大門的人才。這裡也牽涉到另一個問題,就是一個單位,一個公 司,到底領導人多還是領導人少更好的問題。事關體制,我們謹 記聖人的教誨:「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也就不便深說了。

但有一點還是可以說的: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多而在能; 一方面,精兵能將難得;另一方面,也不能多得啊!


  



子罕第九

本篇重點談論個人的修養、人生的進退,其中論氣節的「三 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等 走眾口傳誦的名言。挖全篇原文共31章,本書選15章。

君子不言利 

【原文】

子罕①言利與命與仁。

【註釋】

①罕:副詞,少。

【譯文】

孔子很少談論利、命與仁。

【讀解】   

孔子是不是很少談論這幾種話題?

我們看《論語》一書中,講利的只有六次,講命的大致八到 九次.應該說是談得很少的了。但講仁的地方,在《論語》中卻 比比皆是,為什麼還說他很少談論呢?關於這個問題,研究家們 有種種說法.但不少都過于牽強,過于拘泥。其實,我們的看法 非常簡單,這裡說他很少談論仁,主要是說他很少從正面給仁下 定義.解釋到底什麼是仁。也正因為這樣,才使後來的儒者從各 個不同的方面來理解仁的概念,聚訟紛紜,莫衷一是。孔子之所 以很少從正面來解釋仁是什麼,是因為仁這個問題大大了,不是 隨隨便便可以談論得清楚的,就像我們今天經常說到生命、人生, 但絶不輕易談論生命的本質和人生的意義這類話題一樣。其實,孔 子罕言命也是因為這個問題很難說得清楚,所以不輕易談論。

至于說到孔子罕言利,原因倒不是因為說不說得清楚的問題 了。而是因為他把「利」與「義」作為一對對立的範疇來加以對待,認為「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里仁》)重義而輕利, 所以很少去談論它。正是因為孔子的這種態度,形成了後世儒者 的傳統。所謂「君子不言利」,是不是就從孔子的「罕言利」開始 呢?

當然,時代發展到商品經濟社會的今天,情況已發生了根本 的變化,「君子不言利」也變成了「君子不羞於言利」,甚或更加 不礙口作羞地宣稱:「君子也要言利。」

但不知「罕言利」的聖人面對今天這種情形會有什麼感想?是 否會發出「人心不古」的感嘆呢?



博與專的問題

【原文】

達巷黨①「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②」。 子聞之,謂 門弟了曰:「吾何執?執禦乎?執射乎?吾執禦矣。」

【註釋】


  
①達巷黨;名叫達的晨巷。巷黨為一個詞,即裡巷。②無所成名:直 譯為「沒有成名的東西」,也就是不好說在哪方由有特別著稱的專長。

【譯文】

達巷的一個人說:「博大啊,孔子!學問廣博而無法稱他為哪 一方面的專家。」孔子聽到後對自己的學生說:「我專門做什麼好 呢?專門趕馬車好呢?還是專門射箭好?我趕馬車好了。」

【讀解】   

在《為政》篇裡,孔子曾經說過「君子不器」的話,要求君子不要像一個器皿一樣,只能派某一方面的用場,而應該博學而才能廣泛。努力使自己成為能適應各個方面的通才。在這裡,借達巷人的口,使我們知道,孔子不僅是這樣要求別人的,他自己 也是這樣身體力行的。

這裡牽涉到博與專的問題。這個問題仔細考究起來並不那麼 簡單.實際上,博與專不是可以如此清楚地割裂開而讓人選擇的。 尤其是進入現代社會後,一方面是分工越來越細,因而越需要專 門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專業人才越來越需要有各個方面的知識和 技能才能夠「專」得起來。所以,一方面的確如孔子所說:不要 像一個器皿一樣,只能派一種用場,裝醬油就裝醬油,裝醋就裝 醋。如孔子在這裡聽到達巷人的話後風趣而幽默地所說的那 樣,駕車就駕車,射箭就射箭。而是除了駕車,去一所駕校學兩 個月拿一個駕駛執照外,還要去學電腦,學英語,如此等等,使 自己成為一個博學而多才多藝的人。但是,另一方面,沒有哪一 方面的專長,或者說沒有一技之長,在今天的社會裡也是寸步難 行的啊,弄不好,就會成為人們所挖苦的「樣樣懂,門門瘟」,恐 怕連一個稱心如意的工作還找不到呢,那就只有失業了罷。

所以,更為理想的追求實際上不是「博學而無所成名」,而是 要既博學又要有所成名。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又博又專,「樣樣 懂,門門精」。當然,要做到這一點,「聖人其猶難諸?」恐怕連聖 人也難以做到吧?又何況我們這些等閒之輩呢!



寶劍鋒從磨礪出

【原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