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以朔、弦、望入氣日及減本氣定日及分秒通之,下以損益率展,以元法為分,損減益加次氣下先後積為定數。《乾元》以其月氣節減經朔大、小余,即得入氣日及分;又以弦策累加天正朔日入氣大、小余,滿氣策去之,即得弦、望經朔入氣日及分;以其日損益率乘入氣日餘分,所得,用損益其日陰陽差為定數。《儀天》法見上。又《儀天》有求四正節定日,去冬、夏二至盈縮之中,先後皆空,以常為定;其春、秋二分盈縮之極,以一百乘盈縮積,滿宗法為日,先減後加,去命如前,各得定日。若求朔、弦、望盈縮限日,以天正閏日及余減縮末限日及分,余為天正十一月經朔加時入限日及余;以弦策累加之,即得弦、望及後朔初、末限日;各置入限日及余,以其日進退率乘之,如宗法而一,所得,以進退其日下昇平積,即各為定數。
赤道宿度
鬥:二十六
牛:八
女:十二
虛:十及分
危:十七
室:十六
壁:九二歷同
北方七宿九十八度。虛分二千五百六十三、秒一十九。《乾元》七千五百三十五、秒二十五。《儀天》二千五百八十八、秒九十九。
奎:十六
婁:十二
胃:十四
昴:十一
畢:十七
觜:一
參:十
西方七宿八十一度。二歷同
井:三十三
鬼:三
柳:十五
星:七
張:十八
翼:十八
軫:十七
南方七宿一百一十一度。二歷同
角:十二
亢:九
氐:十五
房:五
心:五
尾:十八
箕:十一
東方七宿七十五度。二歷同
又《儀天》云:「前皆赤道度,自古以來,累依天儀測定,用為常準。赤道者,天中紘帶,儀極攸憑,以格黃道也。」
求赤道變黃道度:《乾元》謂之求黃道度。《儀天》謂之推黃道度。
準二至赤道日躔宿次。前後五度為限,初限十二,每限減半,終九限減盡。距二立之宿,減一度少強,又從盡起限,每限增半,九限終於十二。距二分之宿,皆乘限度,身外除一,余滿百為度分,命曰黃赤道差。二至前後各九限,以差為減;二分前後各九限,以差為加。各加減赤道度為黃道度,有餘分就近收為太、半、少之數。《乾元》初率九,每限減一,末率一。《儀天》初數一百七,每限減一十,末率二十七,其餘限數加減並同《應天》。
黃道宿度
鬥:二十三度半
牛:七度半二歷同
女:十一度太二歷並十一度半
虛:十度少強二千五百六十三、秒十九。《乾元》無分。《儀天》六十三分、九十九秒。危:十七度少《乾元》同。《儀天》十七度太
室:十六度太。壁:十度《乾元》九度太。《儀天》同。
北方七宿九十七度二千五百六十三、秒十九。《乾元》九十六度半、《儀天》九十七度半、六十三、秒九十九。
奎:十七度半二歷同
婁:一十二度太《乾元》十三度。《儀天》同。
胃:十四度少。二歷並十四度太
昴:十一度二歷同
畢:十六度半《乾元》同。《儀天》十六度少。
觜:一度參:九度少二歷並同
西方七宿八十二度少。《乾元》八十三度。《儀天》八十二度半。
井:三十度鬼:二度太二歷並同
柳:十四度半《乾元》、《儀天》十四度少。
星:七度。《乾元》、《儀天》並六度太。
張:十八度少《乾元》同。《儀天》十八度太。
翼:十九度少《乾元》十九度。《儀天》同。
軫:十八度太二歷同
南方七宿一百一十度半。《乾元》一百九度太。《儀天》同。
角:十三度亢:九度半二歷並同
氐:十二度少《乾元》、《儀天》並十五度半。
房:五度二歷同
心:五度《乾元》同。《儀天》四度太。
尾:十七度少。《乾元》同。《儀天》十七度。
箕:十度《乾元》十度太。《儀天》十度。
東方七宿七十五度少。《乾元》七十六度。《儀天》七十四度太。
求赤道日度:《儀天》謂之推日度。
以天總除元積,為總數;不盡,半而進位,又以一百收總數從之,以元法收為度,不滿為分秒,命起赤道虛宿四度分。《乾元》以軌率去歲積分,余以五因之,滿軌率收為度,不滿,退除為分,余同。《儀天》以乾數去歲積分,宗法收為度,命起虛宿二度,余同《應天》。又以一象度及余秒累加之,滿赤道宿度即去之,各得四正,即初日加時赤道日度也。
求黃道日度:置冬至赤道日躔宿度,以所入限數乘之,所得,身外除一,滿百為度,不滿為分,用減赤道日度,為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及分。《乾元》、《儀天》亦如其法。《乾元》即以八十四,《儀天》以一百一除為度,余同《應天》。
求朔望常日月:《乾元》謂之求黃道平朔日度。
置朔、望日躔先後定數,進一位,倍之,身外除之,以元法收為度分,先加後減朔望中日、月,為朔望中常日、月度分;用加冬至黃道之宿,命如前,即得朔望常日、月所在。《乾元》置會周一萬七千三百六十,以距十一月後來月數乘之,所得,減去朔余,加會余而半之,以二百九十四收為度,不盡,退除為分。《儀天》法在後。《乾元》又有求黃道加時朔日度,置平朔日,以日躔陽加陰減之,又以冬至黃道日度加而命之,即其朔加時黃道日度及分也。若求望日度者,以半朔策加之,即得望日度及分也。用陽度,即依本術。
每日加時黃道日度:《乾元》謂之每日行分。
以定朔、望日所在相減,余以距後日數除之,為平行分;二行分相減,為合差;半之,加減平行分,為初行分;後平行多,減為初;後平行少,加為初。
以距後日數除合差,為日差;後少者損,後多者益,為每日行分;累加朔、望日,即得所求。《乾元》同。《儀天》不立此法。又《儀天》有求次正定日加時黃道日度,置歲差,以限數乘之,退一位,滿一百一為差秒及小分,再析之,乃以加一象度,所得,累加冬至黃道日,滿黃道宿次去之,各得四正,即加時黃道日度也。若求四正定日夜半黃道日度,置其定日小余副之,以其日盈、縮分乘之,滿宗法而一,盈加縮減其副,乃以減其日加時,即為夜半黃道日度。又有求每日夜半日度,因四正初日夜半度,累加一策,以其日盈縮分盈加縮減,滿黃道宿次去之,即得每日夜半日度。又有求定朔、弦、望加時日度,置定朔、望小余副之,以其日盈縮分乘之,以宗法收之為分,盈加縮減其副,以加其日夜半度,各得其時加日躔所次。如朔、望有進退者,此術不用。
志第二十二律歷二
○應天乾元儀天歷
步月離入先後歷《乾元》謂之月離。《儀天》謂之步月離。
離總:五萬五千一百二十、秒一千二百四十二。《乾元》轉分一萬六千二百、秒一千二百四。《儀天》歷終分二十七萬八千三百一、秒一百六十五。
轉日:二十七、五千五百四十六、秒六千二百一十。《乾元》轉歷二十七、一千六百三十、秒六千二十。《儀天》歷周二十七、五千六百一、秒一百六十五。
歷中日:一十三、七千七百七十四、秒三千一百五。《乾元》不立此法。《儀天》歷中十三日、七千八百五十、秒五千八十二半。《儀天》有象限六日、八千九百七十五、秒二千五百四十一少。
朔差日:一、九千七百六十二、秒三千七百九十。《乾元》轉差一、三千八百六十九、秒三千九百八十。《儀天》會差日一、九千八百五十七、秒九千八百三十五。